3D(立体)影像技术在高校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lia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3D(立体)影像技术的门槛降低,偏振立体影像技术的普及,立体影像展示可以运用于传统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有的艺术作品展示方式,拓展课堂教学资源,改变美术教学的方式。
  [关键词]3D立体影像;艺术课堂教学
  当今,三维影像技术成熟,3D(立体)影像发展迅速,电影级别已经十分完善。社会对立体影像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电影级立体影像播放与片源制作软硬件技术门槛过高,商用立体电影播放存在三个问题:1、成本高 2、片源制作困难复杂 3、播放设备体积过大 4、维护费用昂贵。严重制约了3D(立体)影像的普及应用。此类型的3D影像技术多用在大型的场所,比如电影院、科技馆、博物馆和一些娱乐设施,很难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但是,随着3D影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立体影像技术。例如,红蓝显示技术、偏振立体显示技术、时分法显示技术以及裸眼3D技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偏振立体显示技术,可以较为完美的还原图像的色彩信息,保证观者接受到质量较高的的现实效果,接近肉眼在现实中看到的景深。偏振立体显示的技术门槛和硬件设备都较为容易达到,需要两台高分辨率的投影仪同时聚焦在幕布上,并且在每一台机器的输出镜头前安装一块偏振镜,利用光线投射时的波形震动原理,偏振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光线,观者通过佩戴偏振眼镜得到立体的画面。现在,这类偏振立体投影系统技术具有更为廉价、更易搭建的特性,让立体影像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更易普及。
  如今,全国高校的教育资源都较为充裕,一些重点大学甚至出现钱多乱花的现象,这些学校可以采购先进的立体影像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省份,在教育资源上面的投入有限,很多高校没有资金添置这方面的设备,但是通过对学校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也是可以达到建立立体影像播放系统的条件。
  1 3D立体影像在艺术课堂教学的应用
  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最被人诟病的方式,教师站在多媒体机前念课件PPT,課件的内容多为概述性的文字与画质低劣的图像。在这样的教学体验下,学生很难与美术、美学这样的词形成共鸣。当然,教师在上课时的教学信息传递是一方面,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更应该引导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互动,引导和接受艺术作品传达的观念是美术教学的重点。现有的美术教学中,课堂作品演示播放方式较为单一,多数以平面投影、普通视频影像、平面图像展示为主,不能完全展示艺术作品饱满立体的视觉特性。此时,在课堂上对艺术作品传播的介质尤为重要。立体影像技术的介入可以提高美术教学资源的拓展,增加学生学习体验的方式。同时,艺术作品通过立体影像的呈现,可以实现作品的部分“逼真性”,满足学生与艺术品交流的诉求。
  艺术作品的表达一方面是艺术家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观者(艺术接受的主体)。伽达默尔的阐述“对艺术作品的经验从根本上说总是超越了任何主观视域的,不管是艺术家的视域,还是接受者的视域。 作者的思想绝不是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意义的可能尺度。 ”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观念看法的主观改造,通过抽象、隐喻、象征的手法展现在作品中。对于艺术的理解与观者的心理接受有关,这也跟艺术家通过作品分享的个人观念、艺术观点有关。艺术作品往往是暗示、隐喻着创作者的思想,尤其是在大师级的艺术作品中,观者需要认真凝视通过作品与大师们交流,饱含个人经历的揣测。好的艺术作品会带有艺术家强烈的“视觉压迫”,这种视觉上的压迫力会带来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强烈的艺术诉求,是艺术家置于作品中的主观引导。观者被艺术家设置的线索引导,达到心理和视觉注意力的集中,把自己的理解投射在作品中,跟随作品中的线索一步步地完成视觉接受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往往是观者与艺术品直接的交流才能达到,每次通过一种传播介质的转换都会降低艺术品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和压迫力。在国外,很多优秀的艺术品陈列在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展示,观者可以与艺术作品最直接的对话。在国内,由于艺术资源的匮乏,好的作品往往都存在于大城市的美术馆,想要看到这些作品还需要到这些城市。正是由于这种艺术资源的匮乏性,立体影像技术对艺术课堂教学中对艺术品展示意义更为深远,通过对作品逼真性的展示,还原作品的颜色、技法、尺寸大小、观看距离等,让学生作为观者凝视这些艺术品,达到艺术作品传播的目的和观者接受的目的。
  2 结论与展望
  虽然,偏振立体影像技术展示的影像作品不能完全达到真实的效果,通过3D眼镜展示的图像在色彩还原度和深度会有所损失,只能做到尽可能的逼真。将原本二维平面的传播形式,转换成三维立体的图像,添加图像的视觉压迫力。这种立体影像技术拓展课堂教学资源,改变美术教学方式,至少为艺术课堂教育提供一种作品展示的可能性,为学生的艺术感知方式提供一种可能性。立体影像技术在高校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完整的技术系统支持,为立体影像在教学中的普及做出探索。
  现在已经有更先进的立体影像技术出现,摆脱3D眼睛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裸眼3D技术。新技术的出现总会带来传播媒介的更替,传播方式的创新,相信在未来的艺术教育课堂上,一件件艺术品真实的投射在我们身边,像在美术馆伫立凝望一样审视每一件艺术作品。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养阴益肺汤联合化疗治疗后患者血清CEA水平,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生存质量、安全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为养阴益
本文分析了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同时阐述了企业工会具有强化职工工作团结的效益;之后说明了企业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了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最后总结了要坚持开展企业工会工作,全面推进企业发展效率。旨在提高企业工会的工作效应,解决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遇到的困难,协调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推动企业平稳安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工会;工会工作  1 尊重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工会民主性  1.1
本文分析了党群工作对基层党群组织人员思想观念的要求,同时阐述了认真落实创新要求,创新基层的党群工作分析。旨在提高基层党群工作水平,保证党群工作的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基层;创新;党建工作;分析  1 对基层党群组织人员思想观念的要求  1.1 基层党群组织人员要树立和谐的党群理念  首先,在基层进行党群工作的时候,要培养个体的思想政治水平,制定保障党群工作顺利展开的规章制度,明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而在万千变化里最能够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力的就是——细分。市场要细分,生产生活方式随之也需要细分。就传媒而言,受众的分众化是其遇到的最大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媒体的成熟发展,逐渐推动分众化日益倾向个性化,从而倒逼传播心理理念创新构建。其实,我们早已意识到,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跨越时空的虚拟小众群体,这对媒体分众化的考验,无
乌克兰自独立以来,以第聂伯河为界限的东西乌克兰在历史、语言、宗教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这种文化断裂导致东西乌克兰人民缺乏统一的国家认同。2013年11月,乌克兰危机爆发。笔者认为,文化分裂才是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乌克兰要走出目前的危机,必须借助经济的催化作用和文化的同化作用,完善政治文化共识,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统一,最终建立现代民主—民族国家的长远之策。  [关键词]认同;政治文化;国家认
目的: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高压氧联合尼莫地平及依达拉奉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从而为临床治疗重度颅脑外伤提供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