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CD30+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l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37岁,2017年1月发现右侧乳腺外上象限皮下结节,大小1.9 cm ×2.0 cm ×2.0 cm,无皮肤红肿和皮肤温度升高,未经特殊处理.2017年8月,结节增大至8.0 cm ×9.0 cm ×7.0 cm,伴皮肤红肿及发热,但皮肤未破裂流脓.由于肿瘤较大遂入住我院,行乳腺肿瘤切除术(图1),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身体其他部位占位.2019年8月患者背部皮肤再次出现红斑,并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肿物检查:红斑逐渐增多(图2),淋巴结也表现为明显增大、增多.肿物切除后送病理检查.
其他文献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细胞来源、辨认细胞产物及了解分化程度等,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为疾病治疗提供指导.在精准医疗时代,全自动免疫组化仪以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染色流程标准化等特点,在病理科广泛应用[1-2].但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染色也会遇到组织玻片非特异染色、染色偏弱或无法着色等问题[3] ,其中以外院送检的会诊组织在罗氏Ventana免疫组化染色时最为常见.
常规HE制片工作中,病理工作者使用相同的试剂及染色程序,但肠道杯状细胞胞质着色较重,而其他组织染色正常.肠道杯状细胞是由肠黏膜基底干细胞分化而来,形似高脚杯,内含黏液颗粒,HE染色通常呈淡蓝色或空泡状.由于肠道杯状细胞核质对比减弱,影响制片质量,严重时需要重新制片、更换苏木精试剂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然而,重新制片及更换新试剂会增大工作量及成本,还会造成组织损耗.本实验通过测量苏木精pH值找出导致肠道杯状细胞黏液着色重的原因,并进行调整达到良好的HE染色效果,现介绍如下.
例1女性,44岁.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全程性,色鲜红,有血凝块伴尿频、尿急,不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腰痛等不适.口服消炎药对症处理无效.MRI示:膀胱三角区及右侧输尿管壁内段区域可见团片状异常信号影,T1 WI及T2 WI均为等-稍低信号,并结节状凸向膀胱腔,结节大小1.5 cm ×0.9 cm,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膀胱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及异常强化(图1),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末段新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