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勋:执著政府创新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重庆市政府代表上台答辩。”在主持人的邀请下,重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李殿勋从容上台。面对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官员的质疑,他气定神凝、应答如流。经过一番唇枪舌战,重庆市“创建法治政府4项制度”从2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2006年1月14日,人民大会堂。在欢快的乐曲声中,重庆市政府获得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捧着沉甸甸的奖杯,李殿勋感慨万千。
  
  >> 直辖前后,征地拆迁,“三金”、“三乱”愈演愈烈,群众四处上访。看着那些上访者无助的眼神,他萌发了创新政府管理、统筹制度安排的念头。
  
   学历史和法律出身的李殿勋,直辖前后,先后在征地农转非工作组、代管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直辖市筹备衔接办公室、整顿金融“三乱”办公室、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以及经开区管委会工作。
   李殿勋笑称自己是个“临时工”,频繁地从一个岗位换到另一个岗位。可就是这些“临时性的工作”,磨砺了他的观察力、辨析力,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
   其间,他接触了大批中央机关的官员,也接待了大批上访群众,一种强烈的民本意识渐渐滋生。一次,一位老农大老远找到他讨说法。原来,老农土地被征,征地补偿金迟迟没有足额到位,老农拿着各部门的“红头文件”上门讨要,却四处碰壁。无奈之下,他走上了上访之路。
   文件打架,百姓遭殃!李殿勋非常同情这位老农的处境,却又爱莫能助。看着上访群众无助的眼神,他开始思考:能不能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和创新?
   2002年,李殿勋上挂到国务院法制办锻炼。那个念头一直缠绕在他心头,他一边熟悉相关业务,一边积极充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新理念,“如果说以前的政府管理是‘放权让利’,那么如今政府管理的核心应该是‘限权收利’”。
   一年后,李殿勋就任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党组书记,从此,他站到了政府自身改革创新的前沿。
  
  >> “文件打架”、“信息封锁”、“官员惰政”等顽症像“牛皮癣”一样久治难愈。他说,绝不能让伤人的老虎出笼,该给官员念念“紧箍咒”了。
  
   打造法治政府,是一项系统工程,问题纷繁复杂,法制办该从何入手?
   基层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李殿勋的注意:某部门为了扶持当地企业,发了一纸“红头文件”,要求将某品牌矿泉水作为下属单位“指定用水”,结果,在当地引起极大民愤。
   “绝不让吃人的老虎出笼,是该给官员念念‘紧箍咒’了。”李殿勋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脑海里不时浮现出那些因“文件打架”、“信息封锁”、“官员惰政”而上访的群众的身影。
   在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决定从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入手,寻求制度上的突破。理清思路后,李殿勋带着一帮人深入10多个区县进行缜密的调研,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份凝聚法制办上上下下心血和智慧的“创建法治政府4项制度”的报告送到了市政府领导手中。
   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逐条审核,2004年,法制办一口气推出的4项制度(即《重庆市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重庆市行政决策听证暂行办法》、《重庆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办法》、《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被一一通过,并以市政府的名义于当年7月强制执行。
   这些制度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不用翻资料,李殿勋信手拈来——
   2004年9月25日,石柱县下路镇牛栏口大桥上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49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事故发生后,市长王鸿举启动了行政首长问责制。事故发生的次月,石柱县县长岳中焕引咎辞职,成为第一位因问责制而引咎辞职的行政“一把手”。
   2005年4月26日,重庆市物价局就轻轨二号线票价举行听证。听证会上,6位市民代表反映15元的票价太高,希望降低车票并实行分段计价。会后,轻轨公司将票价调整为全程5元并实行分段计价。此举得到群众一片赞誉。
   …………
  
  >> 认不到门,找不到人,说不完的好话,跑不完的腿,这是建设领域审批中存在多年的痼疾。当一位业主因3年办不完审批手续而坐地痛哭时,他认识到超难度改革要开始了。
  
   在2003年的重庆市“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强烈呼吁改革建设领域审批程序。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向市委、市政府建言:我市建设领域审批程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说起这事,李殿勋深有感触地说:“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一位业主因3年办不完手续而坐在地上痛哭,我知道,超难度改革要开始了……”
   2004年下半年,市政府成立了法制办牵头,监察局、发改委、建委、国土局、规划局5个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但是由于部门之间分歧较大,多次在会议上发生争执,改革一度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李殿勋冷静平和的心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急不躁,在研究建设领域几十年来改革的历程后,他发现不外乎有3种改革方式:动场地、动机构和动权力。但他清楚地意识到“动场地,会流于形式;动机构,又会八面树敌;动权力,更会久拖不绝”。能不能独辟蹊径?如果只从运行机制上进行改良,可不可行?
   一条创新思路由此产生。
   为此,李殿勋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从学田湾到两路口,有3条路可走,在不改变目的地、不动路标、不动周围建筑物的情况下,我可以改变运行轨道,找一条捷径,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为了把创新进行到底,法制办会同监察局等先后召开协调会20多次,召开论证会40多次,修改方案10多次。
   2005年10月19日,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终于通过了改革方案。市长王鸿举高兴地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2006年1月1日起,建设领域5大环节并联审批制度正式施行,平均审批时间由过去的350个工作日缩至110个工作日左右,审批关口精简了五分之四,企业“办事负担”减轻了一半以上。
   创新者的脚步永不停息。在成功推出并联审批改革的同时,李殿勋又顺势而为,于2006年底推出了执法联动、区县扩权、乡镇转型3项改革,对我市三级政府运行做了一次系统变革。
   说起政府创新的下一个目标,李殿勋平静地说:“再用10年时间,打造一个权力法定、行为规范、运行高效、讲究诚信、注重节约、高度廉洁的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其他文献
找差距,找出追赶的方向和勇气    本刊从第8期开设“精心打好‘直辖牌’”栏目,并刊登《重庆直辖:英明的国家战略决策》和《把重庆打造成“西部最大的特区”》两篇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本期,我们特别约请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同志撰写了这篇《正视重庆与京津沪的差距》。文章用翔实的数据,客观地分析了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读后令人深思。坦白地说,重庆与其他
香水一向都是很私人的物品,每個人的性格、经历都决定着他(她)对于不同香型的喜好,而找到那座通往自己内心的桥梁的味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  策划 | 马南迪
近年来,重庆市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培育经济强镇,初步形成了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积极培育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载体,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着力培育资源加工产业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农户发展生产的能力,2006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超过2300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达36家。鼓
4月初的一个傍晚,淅淅瀝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奉节县委书记陈孝来和县长刘渝平一行人在距新县城10多公里的白帝城码头,撑着雨伞驻足等候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位客人叫彼得,是一位来自南非的柑橘专家。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等待,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他们终于等到了一脸络腮胡子的彼得。见书记、县长亲自迎接,彼得备感温暖,像老朋友一样问起了晚熟脐橙的长势。  在奉节人的眼中,彼得这样的“洋专家”就是他们的财神。正
这天,住在和谐小区三栋一楼的罗强正在家里吃晚饭,突然听到楼外“砰”的一声响,急忙丢下碗筷,出门一看,只见楼前的水泥地上趴着一个男人,正捂着流血的头,不住地哀叫。   罗强见此情景,心中的怒火“刷”的一下冒了出来,跑上前去一脚踏在男子背上,大声喝斥:“这下可逮着你了,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来偷!”  原来这段时间,和谐小区接连发生了几起入室盗窃案件。罗强家就曾遭受过小偷的扫荡。罗强估计这小偷正欲从楼上阳台
编者按:本刊今年第3期报道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扎根边远山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后,在广大读者和网友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在我市“作风建设年”里,广大党员干部向邓平寿学什么,下面是5位专家学者的见解。    重庆社科院研究员、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王进——  像邓平寿那样“贴近群众的心,把准群众的脉”     思想作风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的体现。邓平寿以“贴近群众的心,
今年8月15日清晨,朝霞还未散尽,北碚区静观镇紫晶花木园里便热闹了起来。  蝴蝶兰、郁金香竞相斗艳,山茶花、广玉兰各显风流。乔木林里,浓荫蔽日;灌木丛中,繁花似锦;遮阳棚下,是扦插的木槿花和杜鹃。园中的美景,吸引了驱车而来的市民尽情游玩,商机吸引了慕名而来的花木经销商……  这个占地66亩的花木园,已有5年历史了。花木园的老板叫李隆英,家住渝中区两路口,是某建筑公司职工。  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人,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重庆胜利走过直辖十年光辉历程、阔步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直辖十周年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重庆工作“定向导航”,开启了重庆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肩负中央重托,承载人民期望,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
岁末年初,又到各种检查评比的时节。不少单位、部门都把总结评比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在评比中“一鸣惊人”,有些单位对“笔杆子”下了硬任务:总结材料要写出特色,写出亮点,吸引眼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奇……总而言之,一定要胜人一筹。有人戏言,这哪里是评比,分明是“凭笔”嘛!  一年下来,对全年工作进行一下归纳和梳理,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找出不足,以促来年,本无可厚非。但令
接、处警13次,破刑案3起,处置治安案件9起,帮一位醉酒老人回家,这需要多少时间?   渝北区公安分局双凤派出所民警胡昌伟却将它们全部浓缩在生命最后的26个小时。   2007年2月7日,是胡昌伟和往常并无不同的值班日,9点刚接班,胡昌伟就和冉夏宇、邱岚忙开了。群众报案,称门市的防盗门被人撬坏,里面一台价值4000余元的电脑和1000元现金被盗。最近腰部一直疼痛的胡昌伟立即驾车同冉夏宇赶到案发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