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11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部位在大阴唇(3例)、宫颈管(3例)和腹股沟(1例),大小1.6-6.0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质地韧,切面灰白,局部有黏液感。镜检:肿瘤细胞分布稀疏不一,呈密集的血管区与少细胞的水肿区相交替分布。瘤细胞肥胖,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胞质突起或波浪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55岁。20年前右腕部不明原因出现肿物,逐渐增大,疼痛明显,于外院行肿物切除、植骨及内固定术。5年前右腕部再次出现肿物伴不适,在89医院行“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
期刊
患者男,81岁,发现右腹股沟无痛性包块3个多月,进行性增大。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及阴囊扪及一大小9.0cm×6.0cm椭圆形包块,质地偏硬,移动度尚可,平卧位包块未消失,阴囊透光试验阴性。
目的探讨抗黏附素(dysadherin)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ama,HCC)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90例肝癌组织中dys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
目的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PDGFRα基因的突变位点及类型,探讨其在GIS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CR-SSCP法和DNA测序检测22例GIST标
本文着重论述电信业投融资来源与资金使用方向监管的新思路,并探索政府监管在这场角色转换中所履行的责任。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总结经验,避免漏诊或误诊。方法收集4例肛门直肠梅毒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资料,用HE染色观察直肠黏膜组织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实验室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和p53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观察82例乳腺癌、15例乳腺良性肿瘤与15例正常乳腺组织的cyclin E和p53的表达
患者女,39岁。以“右下腹隐痛1个月”为主诉入院。妇科检查:右附件区可扪及一超儿头大小肿物,质中,压痛明显,活动度差。盆腔彩超:右附件区囊实混合性肿物12.1cm×6.6cm,注意卵巢癌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前列腺良性增生及其正常前列腺组织中胸苷激酶1(TK1)和细胞增殖蛋白(MIB-1)标记Ki-67的表达,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的治疗、预后所起的作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