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的艺术人生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关于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论断被今天的人所淡忘了。虽然起源的问题无从定论,虽然对艺术本质和生活现象做出判断的功能性指定也略显牵强。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不管经验的对象是如何构成的,也不顾生动的精神是建立在一种共同性基础之上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在试图传达和表现某种意图和意念时,其意义的内涵与外延在广度与深度方面,便局限于自身狭窄的范围之内了。艺术是精神的泛化,而艺术活动是公众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本身赋予理性精神以实践的力量,也赋予艺术以力量。社会关系决定社会人的行动、倾向、趣味和思想习惯,在这种群体关系中形成的普遍形式,众、我共享其间。
  观台湾雕塑家朱铭先生的作品,从早期的乡土作品,到后来的太极系列,到再往后的人间系列,它们反映了一条由个人情感抒发到精神本质追寻、再回到普遍情怀的发展路线。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精神的追求,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为表里相伴相生。以质朴为起始,经过精神的陶养再回归单纯。这样,简单与复杂、丰富与简约在此消彼长的变幻过程中所反映的正是生命的本质特征。同时,由生命本质生长的外化形式,可以是具像的,可以是抽象的,还可以是意象的,这取决于不同时期的心理视像,在经验与感情之上的精神思考无论指向何处,绝无舍本求末之嫌。
  
  朱先生的从艺之路曲折坎坷,早期学徒生涯的艰辛和困厄,使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明白了生命的生活过程不仅有花香鸟语还有风霜雨雪,生存与生活教会了他精谨旷达,在技精于勤的同时,道业也日臻深厚。这种看似简单的实证性对应关系,其实正是艺术情怀萌动并发扬光大的最本质动因。当行为与思想统一于最本质的生存之道时,任何矫饰与伪装全都失去了存在的依托。这时如果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如果是一个艺术家,他发出的声音、表达的感情必然深沉含蓄、弘达隽永。正因为如此,朱铭先生才被喻为台湾乡土运动风云际会的代表人物之一。
  随着生活经历和艺术视野的不断拓展,朱先生变得沉静下来,这好比岁积滔滔阅水成川。在人生的浮光掠影之中,不仅要体物之完美,还要依其本源朔其实质。八方之事,四方之风,前之去路,后之接踵。总之,纵横经纬、俯仰古今、纷繁浩帙的兴衰荣辱难脱归于寂寥的宿命。由实感上升到哲思,太极系列的出现就是自然而然的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阴阳相生这是宇宙间最本质的规律,也是朱先生表现的主题。
  宏观的俯瞰苍生,人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就具备了普遍性。在这种关照与反观中,个体的人与共相的人全都汇集于大化潮流之中,无人可另立山头。这就是朱先生的人间系列给予我们的启示。
  具体到雕塑本体,首先,朱铭先生是一个勤劳的艺术家,这可以从他巨大的作品数量得到证实。造型艺术是以物质形态显现出来的,如果总是形而上地飘忽于冥想之中而失于形象,这就脱离了艺术家的根本任务。同时谨严与完整也不是久孕难产的谨细入微,具像可以实证,言简同样意赅。所以在观览朱先生的雕塑作品时,形式的发展和风格的演变绝无生硬唐突的或然成份,众多作品的千头万绪全都清晰地附着于主脉之上,是我非我,这是一种蝉蜕似的演变。其次,在造型语言上,无论是抽象还是具像,是团块式还是开敞式,全都显示了心像的矛盾性,扩展中的抗阻和退隐中的张扬,这与物体在空间的排列与占有中的虚实转换相呼应,从而为物质的空间结构赋予了隐喻性内涵。
  雕塑和雕刻的目的就是再造一个现实世界,雕塑家历时性劳动和举步迁移的视野,使这个世界流动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朱铭先生的创作实践是在创造世界的同时雕刻时光。
其他文献
近期,中国台湾地区的雕塑家萧长正、朱铭和香港地区的文楼先生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雕塑展,在中国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分析其
杏鲍菇是一类中低温型的珍稀、高档食用菌之一,对于出菇温度要求严格,尤其是对高温极其敏感,高温少出菇或不出菇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我国北方地区适于杏鲍菇出菇的自然时间短,高
以互联网、手机应用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相关调查显示,自2005年起,许多品牌大报营业额节节衰退,广告实际收入也大幅下滑。对
多年以来,我一直期待朱铭先生的作品有机会在北京展出,我相信,中国大陆雕塑界和美术界的同仁们都有这种期待。  朱铭先生作为著名雕刻艺术家的名望和他在雕刻艺术上的卓越创造,是我们了解和敬重的。在现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情境中,他以充沛的睿智、非凡的胆魄和勤奋的劳作,在雕刻艺术上取材现实,参悟生活,收揽自然神韵,吸纳造化之气,创造出了深含东方文化内蕴而又独具个性面貌的雕刻风格,在中国雕刻艺术的当代承传
1955年6月出生于陕西省勉县。  1972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学习雕塑。  1975年毕业,在陕西省展览馆、陕西省雕塑工作室任创作干部。  1984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不断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期刊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and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Western women. Breast cancer most commonly metastasizes to the bone and has
彭红  1967年生于重庆  1987年毕业四川美术学院附中  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宗涛  1965年生于重庆  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  199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持有全国城雕资格证书
期刊
梁大,1958年1月生于北京,1991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2000年-2002年在钱绍武文化艺术研究所工作,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自由艺术家.工作室位于北京昌平倚山书屋.
期刊
本期名词——商品关联陈列关注品牌:UTT(united tokyo trend)商品关联陈列是VMD陈列手法之一,是指将不同种类但互相补充的商品陈列在一起。这种连带销售不是漫无目的简单组合
通过一个具体的电脑刺绣机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过程,着重分析了高档微机(PC机)在电脑刺绣机中的应用,并给出了此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 Through a specific comput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