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效率也随之提升。但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过渡,不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是在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新课改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技能。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经历物理探究过程中的成功甚至失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那么,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中,我们怎样做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
  例如,在讲“万有引力”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来模拟牛顿被苹果砸到头的情景.利用轻松幽默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每人拿一个乒乓球,让学生随意扔,观察最终掉落的方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解释其中的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中物理教学也要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对知识的表达更加方便,学生对这些高科技手段也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将兴趣引导至物理知识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校已有的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物理学习效率的保障.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了,认真完成了练习,就可以获得知识构建.其实不然,学习过程更多需要学生去主动完成,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探究,形成一定的习惯,才能保证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
  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习惯,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规划的习惯.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涉及多个概念,多个公式,多个知识点,如果不能统筹规划,只是被动接受,势必让学生在学习中较为盲目.培养学生规划的习惯,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而整理出每个模板、每个章节中需要知道、了解、掌握、应用的知识,然后落实学习计划.其次要培养学生提问、质疑、应用的习惯.就提问和质疑而言,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和同伴交流,解决不了的要向教师请教.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习惯的培养,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构建情况而展开针对性的练习.
  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后,学生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否完全掌握.如果没有,就可选择相关的练习进行训练.如对自由落体的方向、重力加速度等知识的练习,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练习。
  三、提倡合作探究,关注个体差异
  通过对自主学习的反馈,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了。接下来针对重点知识,教师则应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后进行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指导、精讲释疑、总结归纳。在学生自主学习中,鼓励和引导是必要的,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而引导则能让学生深入思考,促进知识构建。如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教学中,学生解决了问题“在物体升降的过程中,重力是否发生变化?(多媒体课件或演示实验展示后提出)”后,继续追问“弹簧的拉力在拉伸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进一步猜想弹性势能可能与哪个量有关?在以上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产生较多疑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弹簧的伸长量、弹簧的劲度系数进行猜想,然后再进行实验探究。
  四、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许多学生之所以喜爱物理这门课,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物理课有实验,尤其是对自己动手做实验更是激动不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手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这一点,教师可将许多演示实验的器材尽可能多地多配制几套,尤其是易得器材的实验多配制几套,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例如:测定比热的实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等等,都能较为方便地、顺利地改为学生实验,而且还能很好地避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效果不理想等局限性。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有程序的疑问,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从而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进人课堂。再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设计启发性的语言,启发学生进行知识反馈,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讲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在讲“电流强度”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追问句和启发性的疑问句。如“什么是电量?1秒钟在电流强度的定义中的含义是什么?电量与导体的横截面是什么关系?电量与电流强度是什么关系?导体的横截面大通过的电荷是多还是少?通过的电荷多说明电量是多还是少?电量多说明电流是强还是弱?等等。”由于教师连续不断地启发、追究,迫使学生的思维由一个问题的解决迅速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开始,促使学生探索性思维连续不断,利于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总的来说,突出学生主题意识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理念,高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革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无趣学习为有趣学习,进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拓展训练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书籍进行逻辑分析,找出素质拓展训练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素质拓展训练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因素。旨在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与运用,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从而改善我国促进素质拓展训练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 高职院
【关键词】实验备课 实验改进与创新 方案预设  近三年以来,我校推广并带动了全县高效课堂改革,但绝大多数教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鲜有涉足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学指的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条件,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程序、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和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活动。要提高生物实验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作为教师,应在组织学生
【摘要】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当前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运用的非常普及,其市场需求以及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因此教师们在进行应用软件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的调动课堂互动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逻辑能力和构思能力,对其今后工作将会产生巨大的益处。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软件 教学方法 授课 考试  计算机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对当前人类的生活带来
【摘要】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考试已经成为一种大众认可的,觉得较为公平的选拔和测验方式,与考试相关的就是监考工作了,可以说监考的工作责任重大,随着考试业务自身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监考工作不仅仅需要责任心,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素养。考务机关和学校的考试部门一定要想方设法,优化监考队伍建设,提升监考队伍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究了一
【摘 要】新时代,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成熟的背景下,高中地理单纯的知识传授早已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什么样的课堂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关键。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习兴趣 教学探究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学生是
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教学越来越广泛地深受广大教师的重视,国家教育部最近公布的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将探究教学置于核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供大家参考和批评指正:  一、精心备课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