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昕然:《甄嬛传》后,我结了婚生了子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e2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底,北京已是深秋。陶昕然戴着一副颇具明星架势的圆黑墨镜,只身一人来到约定的采访地点,咖啡馆。时间刚刚好。
  她看了看《南风窗》记者和一旁的工作人员还只穿着春秋款的夹克外套,再低头看了看她自己,那是一件红白格的羊毛大衣。陶昕然自顾地笑了,说道,“我已经到了开始注重养生的年纪了。”
  陶昕然注不注重养生,我们不知道。但她在注意年纪。无论陶昕然自己认不认同,至少外界这么看。
  2015年3月18日,29岁的陶昕然与相恋近10年的何建泽步入婚姻。次年,生下女儿,何陶。刚好赶在30岁前,陶昕然完成了结婚和生子两件人生大事。
  如果是普通人,这定会收到大量的祝贺。但陶昕然不一样。
  那是2011年大热剧《甄嬛传》首播后,其热度还没有完全褪去,并反复在电视、 网络上播出的时期。那是在《甄嬛传》中饰演安陵容一角,而被观众所认识的陶昕然,她的事业上升时期。要知道,在娱乐圈这样一个“数月换天地”的工作环境中,放下名利回归家庭的决定,作为一位女演员,陶昕然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一切都是按照我们内心的感受和节奏在推进,或许是因为我和我先生骨子里都是比较传统的人,觉得女人应该在三十岁之前完成结婚生子的人生任务。”
  陶昕然托着下巴,很用心地思考着自己的感受。她说,那是存在于她潜意识中的固化思想,仿佛是一个逃不出的条框。
  社会角色的增加和转换,必然带来社会期待的增加和日常生活的改变。面对这些不断涌来的变化,陶昕然也会感到烦恼和疲惫,也会有非常“女权”的坚持,但更多的是包容。
  “所有对时间和现实生活的抗争都是没用的,我们必须学会接纳,学会承担。多数人的纠结都是源于不接纳,然后变得郁郁寡欢,最终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这种恶性循环有什么意义呢?”

聆听内心的声音


  三年以前,也就是女儿何陶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陶昕然并不觉得三十对她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也不觉得女人的30岁是什么人生的分水岭。毕竟,时代变了。对上一代人来说,40岁已经算是步入中年了,可是现在,在路上遇到40岁的女人也可以毫无违和感地叫一句“小姐姐”,三十而已,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这个充斥着各种碎片化声音的时代,很多人会忘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觉得什么都应该规划,但陶昕然更看重自己的感受。當她听到内心有声音说“应该当妈妈了”时,她便停下追求演艺事业的脚步,全心迎接宝宝的到来。

  和其他已经结婚生子的30 女性公众人物一样,陶昕然在接受采访时,免不了经常被询问“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问题的背后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越来越高,认为成功的女性既要完成相夫教子,又要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对此,她很喜欢引用张泉灵曾给出的回答:“我要明确告诉你的是,我很讨厌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背后,本身就是偏见。”
  “记者们为什么不问我怎么不去跟姚明打篮球?因为大家觉得我不必完成这样的社会期待,但是却必须兼顾好事业与家庭。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不去问问那些成功男性,他有了孩子以后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呢?”
  陶昕然用俏皮的口气说,自己很“女权”。她一直坚持自我价值的实现,她认为良性的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应该是既能无话不谈,也能各自精彩。所以结婚以后,她依然坚持:工作是最重要的。
  但是晋升为母亲以后,陶昕然发现,她看待世界的视角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她来说,爱与生活的意义也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
  当一个柔软的小生命开始依附着她生长时,她真的期望自己可以兼顾好事业和家庭,但是却真的很难找到那个平衡点。“我必须实事求是地说,那只是我的美好愿望,现实就是,没有所谓的兼顾,也没有所谓的平衡,只有牺牲。如果我去排戏,我的孩子就会成为留守儿童;如果我要陪伴她成长,就要推掉绝大多数的工作,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又无解。”
  面对无奈的现实,陶昕然也会感到愤懑不平,她既希望自己能够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得更多更好,又总是有个声音在内心深处回荡:凭什么?
  比起外界声音的裹挟,现代女性对自我的追求和流淌在血液中的传统之间的对抗更能让陶昕然感到什么是30岁女人的困境。
  然而,无奈归无奈,陶昕然从不为自己的选择感到纠结和难以取舍,用她自己的话讲,她是“一个感性到事事都要遵从自己内心的人”。
  在这个充斥着各种碎片化声音的时代,很多人会忘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觉得什么都应该规划,但陶昕然更看重自己的感受。当她听到内心有声音说“应该当妈妈了”时,她便停下追求演艺事业的脚步,全心迎接宝宝的到来。
  即便没有平衡和兼顾,只有牺牲,陶昕然也心甘情愿。因为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选择,而她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起所有该负的责任。“孩子是我生的,父母帮我们那只是帮,阿姨也有阿姨该做的事情,她们不是孩子的妈妈,我要做妈妈该做的事情,妈妈这个身份是谁都替代不了的。”
  身份一旦被确立,随之而来的责任是逃避不了的,所以对身份的选择要更加慎重。不少80后、90后迅速结婚生子后,又离婚,以及“丧偶式婚姻”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盲目选择的结果。
  陶昕然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伴侣,想要在30岁前结婚生子就真的完成了。但她并不认为婚姻是必须的,“相比在所谓该结婚的年龄结婚,我认为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更重要。正如杨丽萍曾说的,每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不同,所以要认清自己是谁”。
  陶昕然直了直身子,变得严肃起来,“如果你是被外界的声音裹挟着去结婚生子的,那妻子和母亲这样的身份,一定会让你感到措手不及。你驾驭不了你的生活,你也承担不起那样的压力”。

生活本是一地鸡毛


  “每个人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就是上有老下有小,死也死不了。”陶昕然是一个非常善于自嘲的人。这是她面对冷酷生活时,良好心态的体现。
  “在这样一个年龄阶段,你就注定要考虑这么多事情。不能再像二十多岁时活得那样无所顾虑了,一定不能。”
  进入一个新的年龄阶段就要有一个新的样貌,这个道理陶昕然在更年轻的时候就切身了解。
  十五岁那年,陶昕然第一次离开家,去念寄宿学校。在那之前,她甚至从来没有自己梳过头发,以至于到现在,她也只会扎最简单的马尾和丸子头。突然之間就要走出舒适圈,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和外面的世界,强烈的心理冲击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刚寄宿那会儿,陶妈妈担心女儿一个人生活不好,每个月都会去学校看她,帮她洗攒下来的脏衣服。后来老师看不过去,告诉陶妈妈,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女儿永远都要依赖着她。陶昕然也知道,不能这样了,应该要尝试着去飞翔了,就算一次次掉下来,也要再尝试,人生本来就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不同的人生阶段,同样的心理调整,面对三十岁的来临,陶昕然自己告诉自己,无法逃避的改变,就坦然接受它。当父母老了需要更多的照料,当结婚以后丈夫需要被给予关心,特别是当生子以后一个弱小的生命等待着被哺育,是时候让自己强大起来。“这个强大不是说一定要有多雄厚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强大,要有精气神扛起这些责任。”
在夫妻关系上,陶昕然强调,她不接受“丧偶式婚姻”,更不接受“丧偶式育儿”。她愿意努力去完成更多的期待和被需要,但“妈妈”和“妻子”真的不是超人。

  面对多方面的社会期待,三十多岁的女人往往压力很大,但陶昕然却喜欢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其实也是自己最被需要的时候。“我也是个不怕忙碌的人,事情越多就越是鸡血满满。所以分身乏术的时候我不会觉得有压力,我反而特别怕闲着,会让我觉得我这么没有用、这么不被需要吗?”
  虽然很享受快节奏的生活,从不怕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也相信自己可以搞定一切。但在夫妻关系上,陶昕然强调,她不接受“丧偶式婚姻”,更不接受“丧偶式育儿”。她愿意努力去完成更多的期待和被需要,但“妈妈”和“妻子”真的不是超人。
  “我很开心我的先生对我们生活的参与度很高,他很有耐心照顾我们的孩子,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所以我提倡男性们不要工作回家后就说自己好累,生活本就是一地鸡毛,女性也累,就算是全职太太,她整天在家面对屎尿屁,一定是更崩溃的。”陶昕然自己就是这样,每天在家照顾女儿又忙又累,偶尔出去拍戏反而像放风一样。
  在琐碎的生活里,陶昕然牺牲的不仅仅是事业,还有自由的闲暇时间。很多人都说,“上了年纪”不得不开始保养式生活了,可在陶昕然看来,规律的生活本就是好事,为什么要把它认为是生活对自己的绑架呢?
  “我身边有很好的榜样,他们早睡早起,认真生活,努力工作,我希望自己还是能够靠近自己的榜样。夜夜笙歌有什么意义呢?那样的话就不要去抱怨皮肤不好,有黑眼圈,也不要去买昂贵的护肤品,打一堆玻尿酸,真没有用。”
  即便是在常常需要“看脸”的演艺圈,陶昕然依然坚定地认为,好演员一定要靠生活阅历和文化素养取胜。三十多岁女人的脸上注定会有岁月的痕迹,包括有内涵的眼神,但却很难再保有满满的苹果肌。她要求自己认真生活,努力地在作品中诠释生活。“这一定比打一脸玻尿酸吓坏观众好太多了。”

阅历=发光的金子


  “女人三十”是每个女性都躲不开的话题,“女演员三十”“流量女艺人结婚生子”更是近几年影视圈的舆论场中少不了的话题。

  所有的舆论关注和询问似乎都在导向一个提前预设的结论:三十多岁的女演员结婚生子,意味着为家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因为她们之后的复出之路将会非常艰难,甚至停止。可是,从陶昕然的经历和心态来看,真实的演艺生态并非全然如此。
  “我更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我认为是比结婚生子前更好。”陶昕然笑了笑,喝了口面前的水果茶,不疾不徐地接着说,“结婚前后,我会觉得自己快三十了,要趁着只有二十多岁的最后几年再往前努一努。但是现在发现那样的心态是不对的,毕竟我不愿去违背任何良性的规则,那我就专心把我自己经营好,把拿到的角色演好,就可以了,而这一切又和年龄有什么关系呢?”
  当今的社会上,聪明的人很多,专注的人却很少,陶昕然坚信,只需要专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一定能做到她的极致。
  至于复出后的工作机会,陶昕然说,如果刚出道没多久,她就遇到《甄嬛传》里的“安陵容”是幸运的,那么,现在的她也依然是幸运的。她接触的那些追求作品品质的导演都表示,会希望请一个生过孩子的女演员来演一个与之相关的角色,因为那种神态和心情是很难凭空想象的。而这些导演,也正是她想与之合作的。
“我今年三十三岁,明明是个大青衣型的女演员,我非要去打一脸玻尿酸,非要去演十八岁的甜宠剧,那疯的不是这个行业,是我。”

  她没觉得复出后的路比刚出道时的路要更难走,因为,想拿到好的剧本一直都很难。
  “像马伊琍、姚晨、孙俪这几个优秀的女演员,现在不也都发展得很好么?她们没有被三十岁打败,也没有被所谓的寒冬打败,因为她们始终演技在线。而她们的演技,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她们的生活阅历。”
  “对于所谓的转型,如果一个演员一直在诠释生活,那有什么好害怕的呢?”陶昕然始终认为,到了什么年纪就去诠释什么样的生活,是很自然的事情。三十多岁的女演员,该演小宝宝的妈妈了,那就去找这类的角色,哪来的瓶颈期呢?
  10年前的陶昕然就不喜欢接甜宠剧,现在的她就更不喜欢了。“我今年三十三岁,明明是个大青衣型的女演员,我非要去打一脸玻尿酸,非要去演十八岁的甜宠剧,那疯的不是这个行业,是我。”演艺圈的市场规律就是这样,永远有女演员正值十八岁,所以永远不需要三十多岁的女演员去装腔作势。
  只是,当前国内的影视行业确实缺少面向三十岁女演员的好剧本,像英国、美国,有好多剧本的女主角是四五十岁,这让陶昕然感到很羡慕,很渴望中国的市场也能如此。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多别的内容可以写,不只是情情爱爱。我们的生活也并不是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一地鸡毛。
  可这是编剧的责任,女演员们费力操心又有什么用呢?是金子总会发光,这话老旧得有些俗气,但陶昕然依然说得很带劲儿。“我觉得人应该要向内去求更多的东西,而不是向外。真正识人的导演会喜欢真的有演技的好演员,没有哪个追求品质的大导演定女主角是在酒吧里定出来的,对吧?”
其他文献
春节已经过去,我想你一定重温了一次“复制粘贴”所带来的麻木体验。你会收到很多祝福,没有称呼,只有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达希望的词汇,也许还夹杂着一些闪动着的符号;你也可能发出很多祝福,以同样的格式。很多年前就已不胜其烦,所以对我而言,不在节日群发祝福,是一种道德自律。要发,就要原创,而且恭谨地加上对方的名讳。  想象另一种情境:假如中国只有少数人或者少数机构(比如几百个)可以群发祝福,那么发出者和收到者
镜头前的顾雏军握紧了拳头:“我这个案子特别明显,所有东西是完全不能成立的,一定是百分之百地翻过来,绝无第二种可能性。”不满60岁的顾雏军头发花白,额头的发际线明显上移。牢中中风发作留下了后遗症,他的左眼常常微闭着。  2008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格林柯尔系创始人、原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因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一年后,
出门前,55岁的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跟妈妈告别,说他要去中国,因为《放牛班的春天》。  妈妈有点不相信,以为他在吹牛。  毕竟电影公映是14年前的事情了。  2004年3月,《放牛班的春天》首映于法国,获得好评。7个月后,它登陆中国大陆,调子里的温暖,让它多年以来持续受到观众的追捧,豆瓣评分9.2分。  那部影片让巴拉蒂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他为影片所作的原创音乐也得到了奥斯卡的提名。 
“本公寓有单套房,一房一厅,有空调、热水器、席梦思床、衣柜、沙发、茶几、高清全天监控、光纤上网、干净安全……”  这里是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的华远村。西北方向有季华公园,东北方向有万科广场,西面有楼盘“星星华园国际”—包括500万一幢的别墅和单价2万元以上的洋房,正北就是每年元宵节都要涌进十几万人“行通济”的通济桥。佛山市最早的地铁线“广佛线”在附近设有“季华园”站。  華远村是一个“低端城市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遥想40年前,邓小平先生访日,坐上了“光—81号”新干线列车。工作人员问他有何感想,老人回答说:“就是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  言辞之间,可以感受到一种“时不我待”的迫切心情,以及虚心学习的谦卑态度。  中国人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韬光养晦、奋发图强。40年间,中国从第一次接触高铁,到成为了世界上高铁通车里程数最大的国家。更重要的
梁志安和赵廷虎是邻居,也算亲戚关系:梁志安的堂哥娶了赵廷虎的姐姐。梁和赵两人过去的关系都很好,用梁的话来说是,“有点好吃好喝的,都会招呼一声。”  但最近,他们关系恶化,甚至互相不搭理。前些日子,我在中越边境新丰村陇得屯采访时,分别和他们聊了聊。  矛盾由赵廷虎的父亲引起:今年农历三月,赵父突然砍掉梁地里的十棵果树,梁一生气,拿起电话就拨打110,要求派出所把赵父抓走。  民警来了,了解情况后,建
储兰兰是京剧界年轻的改革者  2017年11月8日,特朗普访华,中方当晚安排的文化活动,是在故宫观看京剧表演。  早在5个月前,特朗普的法律顾问米尔斯已经给他踩过点。  那时米尔斯访问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遇上了储兰兰,一名青年京剧艺术家,同时也是一名京剧改革者。  学院为米尔斯安排的表演,前面是一出传统戏。米尔斯听到半途,就打起了哈欠。  “别着急,接下来我就上去了。”学院艺术团副团长储兰兰在
临近春节,我们大多数人即将收拾行囊回到家中,在这个短暂的假期,重温父母的唠叨和温暖。然而在此节点,北大高材生王猛(化名)却写下万字长文,控诉父母“肆意操控”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而在此前,他已经拉黑父母联系方式6年,不回家过年12年。在中国这个重视伦常的文化中,这无异于宣布两代人的决裂。  中国式悲剧往往是有关伦常的悲剧。春节前的这封万言书,意料中引来了“再怎么说”之类的批评,但也戳中了许多青年人的痛
评《南风窗》2019年第23期封面报道《女人三十》  在十几岁的那几年,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概念:女性一辈子最好的時光就是二十几岁,那个年龄段代表着容貌青春、精力充沛、财务独立、人生自由且有无限可能。但一进入三十,就会从玫瑰色的理想主义急转直下,进入无趣而沉重的现实主义。这种想法没具体来由,靠当时有限的人生阅历也无法支撑,却异常坚固地存在着。  当然,当生命的年轮真的画满了三十个圈,太多的变化发生了
《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鄢一龙、白钢、吕德文等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  伴随中国进入新时代,党在国家整体格局中的领导地位更加巩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动中。  如何认识和看待这些新变化?党在领导地位更加巩固的同时如何不忘初心、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政府如何在抑制高房价和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同时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如何以独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