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德问题几对关系的认识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k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写师德自查方面的文章。如果将师德在爱国守法、信念坚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笃学、为人师表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或师德的十条禁令逐条对照来写,很有可能会形成千篇一律的雷同报告,内容空泛而缺乏实际,流于形式而没有新意。因此,本人不主张以这种形式来写,只是想就本人印象较为深刻的关于师德问题的几对关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优生与差生
  谈到师德,恐怕很难回避优生与差生这一对关系。优生的存在是事实,但对差生,我的看法有如下几点:1.所谓“差生”指的往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差。然而,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差,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差。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习成绩差的人,在体育或文艺方面却很好。退一步说,即使某个同学在学校的学习和表现都不好,也不能认为他们是差生。当他们步入社会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在社会上的表现,或许并不会差。在松阳教书,我当班主任
  时,班里有一位学生,三天两头要闹事,没少被我批评。二十四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松阳烟草公司的一员,并且已经做到了中层。2.差生的“差”只是相对于某一时间阶段而言,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的差并不代表现在的差,现在的差也不代表将来的差。教师们恐怕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平时在学校被自己批评最多的所谓“差生”,毕业以后见到老师是最热情的。还是我在松阳当初一班主任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是体育特招的,平时违纪不断,被我不知批评了多少次。今年大年初二,他们班召开同学会,把我也请去了。这位当年的所谓“差生”见了我,非常热情地与我握手寒暄。谈起当年我对他的批评,他是感激不尽。基于以上两点,我认为: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在大力宣扬优生的榜样作用的同时,应当少用甚至不用“差生”这种有损学生形象的称呼。另外,对“优生”,我们当教师的总是给予太多的照顾,而对“差生”,却多少有些冷落。这是极不公平的。教师应该对他们一视同仁,最好是对“差生”能有更多的照顾。
  二、严与爱
  当老师的,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但在严的同时,请千万不要忘记对学生的关爱,即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严与爱,这一对关系,也是师德建设当中必须很好处理的。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监考时的体会来谈一谈。有一次学校组织的月考,我在某考场监考时,发现有一位女生有带纸条作弊的嫌疑。当时心里够火的:竟敢在监考老师的眼皮底下作弊,你把我这个监考老师还放在眼里吗?真想冲上前去,从她身上搜出纸条,然后把她交给政教处,给他一个处分。如果说从对学生严格要求出发,我完全可以这么去做。有许多教师在监考时,就是这么去“抓”作弊学生的。但是我又想:她可能只是有作弊的动机。退一步说,即使这次她是作弊了,也只能算是个初犯。我们得给他一个自我觉悟、自我改错的机会。我如果抓住她,让政教处处分了事,会不会把她推到破罐子破摔的绝路上去?我以前在松阳教书时,就曾经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体育老师在某次监考时,抓了一位学校领导的儿子。这位学校领导的儿子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没有从思想深处去认识考试作弊的危害,反而迁怒于抓他的老师,进而发展到不思学习和进取。本来成绩还算中等的他,此后是一落千丈。說这位学校领导儿子的前程就毁在这位抓他作弊的体育老师手里,那是太过分了。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在关乎学生前程的大事的处理上,的确应该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教师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可以让犯有错误的学生幡然醒悟,也可以使他们从此一蹶不振。因此,这位体育老师对于该学生的沉沦,是负有一定的责任的。如果对待考试作弊的学生,都以简单的一个“抓”字来解决,“严”是严了,却缺少了“爱”。如果从关爱学生的立场出发,对待考试作弊的学生,应当以“防”为主。我要想办法让你作弊不成。当然,必要的口头警告之类的事情,还是有必要做的。于是,我对那位有作弊嫌疑的学生提出了不点名的口头警告。然后,在监考的整个过程,我就一直盯着她。直到考试结束,她都没有再次作弊的机会。严与爱,在处理学生考试作弊的这件事情上,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三、原则性与灵活性
  当教师的要讲原则性,尤其是在对待学生违规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应该坚持原则,旗帜鲜明。但在原则性的基础上,还得讲究一点灵活性。记得有一次,学校安排我值周,当时是夏季,学校已经安排了午睡。但凭我的观察,有极少数不想午睡却又贪玩的学生,往往会利用中饭吃过后午睡铃声未响的空当,溜出校外去上网。因为一旦午睡铃声响起,公寓楼的门便会关闭,要想出去也出不去了。而且我还对这极少数学生溜出学校的路线及方式了如指掌。对这件事的处理,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非常原则性的做法。把这件事情报告政教处,让政教处派人在学生易溜出去的时间,事先埋伏在学生进出的通道旁,只等着学生来上钩。学生如果真的来了,保证一抓一个准。这样做得动机是将学生当成敌特,目的是抓住学生加以处分。另一种是讲点灵活性地做法。你不是想溜出去吗?我就是让你溜不出去。在学生用完午餐而午睡铃声未响的这一段时间,我就一直守在那里,看你怎么溜出去?这样做得动机是把学生当作知错能改的人,目的是制止学生犯错误。经过权衡再三,我选择了后者。果然,在我到位后不久,便有学生三三两两结伴来了。有的看见有值周老师守在那里,知趣地往回走了。有几个抱着侥幸心理想闯一闯的,我也不点明他们是想溜出去上网,只是问他们要干什么去,为什么不请假从学校大门出去。这样一来,他们认为溜出去已经没有指望了,于是只好回寝室午睡去了。事后我将此事报告政教处,政教处的领导问我记下了他们的班级姓名没有,我说没有记,也不屑去记。因为我此行的目的是将学生犯错误制止在萌芽状态,而不是为了抓住几个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处分。所以说,教师要讲原则性,但必须把它同灵活性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摘要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依据,培养思维能力要注意思维环节的特点和要求及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作法及其体会。  关键词 化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培养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教学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的投入,并且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将课堂教学置于现实的生活环境之中,增强学生学习思品的乐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快乐”教学已经成为现代
期刊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一种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又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下的学生积
期刊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的能力强弱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发展民族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性潜能,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奋斗。教师更应该学校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基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在实验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创新演示实验,激发创新意识  课本上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学生课下预习了,上课教师按部就搬地做下去,学生兴趣索然.改进
期刊
从1980年仅有几个人的公司初创,到如今年产值1.8亿元的装备大厂,40年来,在董事长刘建涛的带领下,磊展人创新拼搏,砥砺前行,在把企业做大做强中,为客户提供了性价比最优的一流
期刊
儿童音乐才能的发育规律,历来是音乐教育家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成果已得到公认和遵循。 如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经长期研究、试验,总结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育规律:婴儿降生后对音响就能 产生反应;大约在5个月左右就能开始对音乐的音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反应和记忆力;大约在7个月就可能会 模仿简单的节奏;9个月时会辨别不同的旋律;16个月可以学唱部分旋律;2岁时就会学唱较完整的旋律。 又如松尔曼对
期刊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是带有创见的思维。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这种能力叫做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巧设认知性问题  所谓认知性习题,就是带有一定的疑难程度和问题情景的习题。要解答这样的习题,不只要求学生再现已获的知识,并且要使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克服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英语课程得到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关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英语课堂上也逐步应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先教后学,实行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案,让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同时也拓展了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此让小学英语课程学起来更加容易。而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得到了很多教育学者和专家的重视。对“翻转课堂”理念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