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评报道的写作技巧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不排斥批评报道,但新闻批评被公认为最大的难点。怎样坚持和改进新闻批评,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不容回避的课题,其中当然包括批评的写作问题。
  在人们的印象中,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不是训斥、没收驾驶执照,就是罚款、移交法院判处,很难做到肇事者都满意。笔者曾在《法制日报》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写的是江苏省淮阴市公安交警支队事故科两年来处理交通肇事案件1000多起,没发生一起因不服处理而上访的,却收到表扬、感谢的锦旗、匾额40余面,群众称赞他们是“处理事故,教育一批人,建立一片情”的“马路天使”。
  这就启示我们,讲究批评报道的写作艺术,学习苦药包糖衣的做法,也可以使被批評者心甘情愿地接受新闻传媒的批评。正是因为讲究写作艺术,一些批评报道很成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其具体做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多对事情少对人
  犯了错误的单位和个人,一般都有怕直接指名道姓的心理,所谓“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媒体报道”的说法,就反映了这种心态。有的人就是因为被批评而产生了强烈的抵触隋绪。而既然批评的目的是解决矛盾,促进工作,不点名也能达到目的,那就可以不指名道姓。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曾说过,我们不要向阿Q开刀,而是向阿Q的思想开刀,这样更有效。实践证明,“不点名胜似点名”式的写法,是一种艺术,往往会收到意料不到的好效果。例如,《解放军报》1984年4月5日一版头条发表的某部干部“小水”的批评来信:《要正规化不要讲排场比花钱》,没提具体单位和具体人,但报社收到数百封来信赞扬批评得好,许多单位自动“对号入座”,进行检查改正,砍掉装璜门面的营建项目,有个单位因此而节约了340万元。这样的报道,既不伤“和气”,又解决了问题,皆大欢喜。
  二、反面文章正面做
  一是针对存在的弊端写正面报道。这种写法针对性强,易于引起受众共鸣,社会效果特好。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峰1963年写的《一厘钱精神》所针对的弊端是: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困难时期刚过,物质困难和精神创伤犹在,有些企业纪律松弛,产品质量低劣,公共财物严重浪费和丢失。记者针对当时的群众情绪低落需要鼓励的情况,没有直接批评这些不良现象,却写北京一些企业的职工珍惜一厘钱、一根火柴、一分钟等看似平凡的小事,提炼出“伟大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的富于生活哲理的积极主题。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波及全国,影响至今。这种积极作用是单纯的批评报道所无法比拟的。
  二是避开“焦点”写正面。有些题材的批评报道,如果直捅捅地写,必会引起群情激愤,不利于矛盾的解决。这时,如果换个角度,避开焦点和热点,来个“迂回”战术,效果就要好得多。
  例如1986年5月下旬,徐州日报编辑部收到一封来信:一位中学生不幸溺水,被人救起后迅速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但一位值班医生却坚持先交押金后抢救,结果延误了时间,致使学生死亡,家长等要求严肃处理。通联部的同志在调查核实中得知,那位值班医生是外单位进修的,已经认识到错误,医院也迅速作了比较合理的处理。如果再直接批评那位医生,会再次激起死者家长和学校师生的愤慨情绪,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于是,便多次到学生家长和学校做说服疏导工作。然后,从医院妥善处理这事故的角度作了报道。事后医院职工和学校师生称赞报社记者“把群众工作做到了家了”。
  三是被批评者有所认识和改正时,写他的自我批评。批评要促使被批评者作自我批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改正错误、解决矛盾的目的。记者在采访或核实事实的过程中,被批评者有所触动,对所犯错误有了认识和改正,在这种隋况下,如果仍然单纯写揭露性的批评稿,那么不仅会引起被批评者的反感,认为记者欠公正、不通人情,知情的受众也会同情被批评者,而高明的记者,这时就另有主意,或者放弃批评或者写批评对象认识和改正错误的事实。前些年全国得奖好新闻《立碑改过的故事》《乔副教授登门纠正误诊》等,就属创造性写法。
  也有纵向对比的,是指同一个人、同一单位、同一件事情,过去和现在的认识、做法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当然,对比的写法也要从实际出发,客观事实要有可比性,不能随手拈来,任意而为。
其他文献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表现内容和手段.音乐艺术中的节奏、旋律,文学作品中的语词、音韵,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色彩等都是各自传情达意的基本要素,并且这些基本要素在力度、
期刊
摘要:都市报版面个性化设计存在认知误区,已经严重制约了都市报的进一步发展,寻找其应对策略是当前促进都市报向好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都市报在版面个性化设计上的认知误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都市报;版面个性化设计;认知误区;应对策略  一、都市报版面个性化设计的认知误区  (一)滥用图片,造成过强的视觉色彩冲击力  现阶段,一些都市报在进行版面设计时,过于利用图片追求个性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一、主题的由来  自然界中,风是无处不在,我们都能感受到风,但却往往无法用一个具体的形象去表现风。在绘本《风喜欢和我玩》中,作者运用简单的色彩,不同的线条形象地表现了多种风的有趣形象,让幼儿在阅读中能够感同身受,并能说出和风一起玩的很多有趣的游戏:“我每次快快地跑步时,感觉脸上有风呢!”“起风时,风筝能飞到天上去”“风能把气球都吹到树上了”……分享了他们很多与风玩耍的小故事。因为风是无处不在的,对
期刊
摘要:自2000年英国出现世界首位虚拟主持人“阿娜诺娃”(Ananova)后,欧美、韩国、日本以及中国陆续出现了虚拟主持人,以中国第一代的虚拟主持人言东方为例,言东方的前身叫比尔·邓,那时的虚拟主持人需要真人在幕后配音才能完成主持工作。18年过去了,随着科学技术迭代更新,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技术的运用带来了AI虚拟主播在传播方面新的挑战和机遇。201
很多孩子都喜欢给自己的妈妈画画像,小班时以添画涂色为主,中班则更倾向于创作,但常常仅局限在白纸上用记号笔、油画棒作画.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创作材料和形式,我们借鉴了版画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近年来,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逐渐成为我国学界特别是新闻业界的探究热点。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以让我国新闻领域更加重视人文精神,最终推动我国新闻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试从人文关怀的内涵、现实意义出发,分析在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对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作出深入的理性思考,力图对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存在的人文关怀缺失现象作出分析,并针对此现象提出相应的策略,呼吁新闻传
在未来配电网的发展中,智能电网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新方向,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同时也是智能电网一个重要的突破;本文由建设智能电网的概述,对配电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