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天平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南子·齐俗训》所载“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的故事,表现出数千年来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血脉中的义利观。二者本心都是求义而拒利,为何孔子的看法却截然不同?这实则说明了在义与利的天平中,其平衡往往取决于现实和人性。
  义利观本身是儒家的经济伦理思想:“事之所宜也”即为义,是儒家特定的伦理规范与道德原则,是儒者心中至高无上的追求;“人之用曰利”即为利,多指物质利益和私欲追求。乍一看,“利”字往往不尽为人之所向,似乎孟子先义后利、舍身取义的观念也是天经地义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儒家有着固有的局限性——为封建统治者而服务,所以其思想也会带有一定的阶级色彩。故而在当代社会,对于义利观应该有新的观点,用现实与人性而不是空谈与理想去度量义利。
  赫拉克利特说:“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才能造成最美的和谐。”我们首先需要明晰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二者的关系并不是絕对的对立,而应是有机的结合。我们认同“不义之利不苟得”,追求正义是人的责任与使命,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否定对利的向往,关键是在现实情况中维系二者的平衡,不能单方面地追求某者。所以先有一个很明晰的标准:利为义而服务,义为利提供标尺。
  其次,要认识到现代社会义利观的进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封建社会中对于义或利的追求仿佛划清了人格的界限。但在近代“实业救国”思潮中,新兴的民族资本家认为最大的义已不是恪守封建伦理道德,而在于通过发展工商业,为救亡图存、富国利民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这里的义已经和利紧紧结合在一起了。他们所追求的义,除了一部分属于儒家伦理中的传统内容之外,更多的则是注入了近代的新内容。这说明义利观已经不能单纯地判断人的善恶之分。在这不稳定的天平中,人性反而成为了最重要的筹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性这柄标尺是难以琢磨的,这世间不乏饿死首阳的伯夷叔齐式的重义者,也不少卖主求荣的曹无伤式的逐利者。一事一物当前,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而对于当今的人类社会,我们面对义利冲突始终抱有“应持什么态度”的问题。人总是按自己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行事的,任何人也不能回避这一点。所以在义利的取舍中,我们应当竭力发挥自身能动性,学习范蠡“千金散尽还复来”兼悲悯世人的精神,让义利相互成全。
  从本源和终极的意义上说,利是物质存在,而且是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息息相关的经济存在;义是意识形态,是高居于社会上的精神追求与道德准则。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在物质第一性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在尊重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发挥人性的作用,如周公,便以礼制的形式把君主、贵族和平民的利益关系明确下来——维护它,就是义,而利亦在其中了。所以孔子云:“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而孟子则干脆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义利天平是一组永远无法抵达绝对平衡的矛盾,但我们仍然可以将它维持在我们内心可控制的倾斜范围内,厉行属于自己的义利观。
其他文献
几乎所有的学校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现象:成绩似乎带来了一条鄙视链,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更受欢迎,是璀璨又耀眼的明星,他们说的话似乎更可信,甚至他们在学校中拥有较高的“地位”。成绩差的孩子往往不受欢迎,他们似乎是懒惰而无能的,总是成为别人的谈资或为同学、老师所忽视。  学校就是个小社会,同学间会根据成绩的高低互相攀比;同样地,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财富、权力、地位互相攀比。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
一片树叶从树枝上掉落,被裹挟于东西风之间,毫无办法。为了自我粉饰只好自我安慰,随波逐流,最终难逃坠落地面、被人践踏的命运。而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形象——矗立在高山悬崖上的青松,在恶劣的环境下敢于和自然抗争,强大的生命力让它们有坚定的信念主宰自己的命运,令人由衷感叹。所以,信念坚定走自己的道路,在和生活的斗争中放出光和热的人,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片可怜的树叶,自然让我们联想到那些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豪放為幼安称首,婉约以易安为宗!  她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女子;她有着柔情软调的心思;她亦有着慷慨激荡的灵魂。一生波折,有喜有悲,然而,即便山河变迁,那份才情却从未变过。她,就是李清照,是杰出的宋词代表人物之一。  不过十余岁,她是灵气非常的小女孩,一颦一蹙,一花一叶,将她青涩的少女心思跃然于纸上。又是日暮时分,又一次沉醉溪亭,全然忘却了归途,可年轻的少女哪会在意这些,惬意且自由是她的天性,不然为何
“我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我听见远方下课铃声响起。”耳边响起的是田馥甄的“小幸运”,但心里所念的却是对故人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此时此景,总使人忧伤满怀,虽然夹杂着一缕忧伤,但对我而言,清明时节能吃到外婆亲手做的青团就是个小幸运吧!  想起儿时,麦田穿上新裁的绿衣,湖面睁开惺忪的眸子,湖岸边满是嫩绿,有阵阵清香沁人心脾,透露了艾草的秘密……
何為“愚”?字典解释为“迟钝的,不聪明的”。长久以来,“愚”被人们认为是个带有侮辱含义的词。但我却不以为然:比起世人眼中贪功求名、趋利避害之“智”,与之相对应的“愚”绝非迟钝固执,而是真正的大智。  “愚”,有时呈现为不讲机心的坦诚。在乱世之中以圆滑之道来明哲保身或飞黄腾达,才是为世人称道的“聪明人”。但先贤们的坦诚与率直却演绎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楚有屈原在“众人皆醉我独醒”时也要孤注一掷,上下求
张存疑是个90后的年轻人,面临大学毕业找工作的难题。但现在的他却是一副憔悴的样子,这都源于他的存疑。从小张存疑的父亲便告诉他,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为好。张存疑也是这样去做了,于是就养成了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的习惯,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存疑”!  张存疑在找工作时当然也十分小心谨慎,总是“存疑”。面对着人生方向的抉择与发展,严肃和紧张更是让小心的张存疑束手无策,甚至有些精神失常。但总有人会向张存疑伸出
2006年彭宇案第一次将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搬到了台面上,全民全网都在讨论:摔倒老人要不要扶?往后十几年,此类讨论一直未曾停歇,且从帮助他人蔓延到食品、医疗、学术以及亲密关系中。某种程度上,中国社会已经演变成一个人人自危、人人自卫的社会。人们互相提防、互相欺骗,社会交易的成本急速提高,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也变得愈发困难。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的信任危机是长久诚信缺失酿成的恶果。诚信
烈日凌空,毒辣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柏油马路上隐约可以看到一层层热浪滚滚。终究是地面上的人们承受着这份炎热,汗液开始躁动起来,不听使唤、没有节制地从皮肤里拥挤出来,人们也不由变得沉闷而烦躁。  “你给我跑个五公里去!”妈妈的“魔音”突然在耳边炸响。又是锻炼身体的时候了,如果说清爽的日子里我还能将跑步自我安慰成是一种疏解,可如今炎热的日子里,跑步便成了炼狱呀!我自是无法拒绝,可也极不情愿。  真就
今日的世界充满着机遇与考验。若如游鱼一般自由自在,没有忧患意识,就会失去自己的优势,落在对手的后面。人都有惰性,做事时都需要一点“刺激因子”。竞争,便是促进你前行的“催化剂”。  日本老渔民发现,向养着懒惰的鲈鱼的水盆中加入几条鲜活的沙丁鱼,能够促进鲈鱼的活动,使鲈鱼更加鲜美。鲈鱼效应使我们领悟到,对手使你的精力更集中,在危急时刻,对手会激发你的潜力,保你一命。没有了对手,人们仿佛就没有了前进的动
窗外,路人夹着公文包,匆匆走过;桌上,一杯清茶,氤氲着雾气,茶叶的清香,混杂着油墨的气息,令我陶醉。这是我最喜爱的旧书店,店里弥漫着悠长岁月里的温情,那是一种书香的沉淀。  洒满余晖的黄昏将至,我环顾四周,店里的顾客稀稀拉拉只几个,像是无边天际上零星的孤星,与这满室泛黄书籍竟有些相称。是的,这旧书店里的书大都上了年纪,很多都已经有残缺,纸页也依稀泛黄,皆是岁月的沉淀所留下的痕迹。我伸了个懒腰,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