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插图在美育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d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插图乃是重要的美育资源之一。其美育功能在于“启真、引善、怡情”,帮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接受美的熏陶。但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插图的美育地位、美学价值被忽视,插图利用频率极低,美育功能难以发挥。要有效发挥教材插图在美育中的作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以图激趣,培养感知美的能力;图文互补,培养领悟美的能力;看图创作,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插图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5-0082-03
  小学的美育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改善学生的领悟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过程应以美育结合智育、德育,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能力。在我国,教材插图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编辑制定的,具有解释性和延展性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插图,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利用插图进行美育有利于营造快乐、积极的语文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由观察向实践转变。在极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材插图越发成为实现美育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一、插图是美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美育,又称为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早在五四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主张,将美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成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材插图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创作者在忠于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具有阐释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征,它不仅与文本内容相契合, 而且还能创造出丰富的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视觉感知是其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而教材插图作为一种形象具体的图像素材,是帮助学生透过文本认识世界,并对其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材插图的赏析和正确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插图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能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实现美育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插图的美育功能却往往被忽视而沦为文本的附庸,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二、教材插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当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发挥美育的作用,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材插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本应突出其美育地位,发挥美育功能,但由于实践中社会导向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等原因,使教材插图在美育过程中利用效率非常低,致使其美育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1.插图的美育地位被忽视
  教材插图,顾名思义,是插附在教材中的图画,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和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对教材文本进行解释、补充,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的视觉艺术效果。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性,他们只能对具体的事物进行简单的运算,而插图是其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感知图像、咀嚼文词,使其能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所以,插图的美育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教材认识不足,对教材插图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导致插图沦为文本的附庸,使教材插图的美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发挥。
  2.插图的美学价值被忽视
  艺术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蕴涵着艺术家心灵中的情感,能够让人产生情感共鸣。教材插图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艺术性和艺术感染力。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可以发现,插图数量繁多、样式丰富、色彩鲜明、线条简单,各种生动活泼的动物卡通、神奇雄伟的自然景象穿插其中,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却忽视了对美的探讨和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带领学生对插图进行深入赏析,忽视了插图的美学价值,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美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教材过程中,美育收效甚微。
  3.插图的利用频率极低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作为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却不容乐观。插图虽然具有激趣、引善的作用,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对插图的运用,更没有将插图作为美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以重庆市长寿区某小学为例,据调查,该校28名语文教师中有4名教师在教学中将插图作为导入,有2名教师在教学中将插图与课文的重难点相结合进行讲解。然而,将教材插图作为美育和美学的重要资源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并围绕插图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师一个都没有。由此不难推断,教材插图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中存在着很大问题。
  4.插图的美育功能难以发挥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的“美”不仅包括人情美、社会美,还包括自然美、艺术美和道德情感美,是进行美育教学的重要资源。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与一般书刊中的插图不同之处在于,课本插图面对的是受教育的学生,承担着一定的教育目的,即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1] 。但由于我国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学校和家长都忙于追求高分数,忽视了插图的美育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对文本的解释和再现,忽视了教材插图对学生情感认知、审美观念的影响作用,使插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美育功能。
  三、有效利用插图进行美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是插图编辑者在感受文本的基础上,将语言文字的抽象美转变为具体图像的画面美,它与课文内容相一致,但又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美育功能。利用插图进行美育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从常规到创造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性情、提高美的素养。小学是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教材插图的作用,重视插图的美育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将插图与美育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提高插图在美育中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美育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以图激趣,培养感知美的能力
  要想发挥教材插图的美育作用,教师、学校、社会都应该重视插图的美育地位,将插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并纠正“插图即文本的附庸”这种错位观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力是分散的、跳跃的,并且不能长时间集中于某一件事物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中的小细节,如小道具、小动物的构图设置等,以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洞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观察和欣赏插图,让学生找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地方或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插图。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3课《和时间赛跑》为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思考相应的问题,如:插图的主人公在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跑?插图还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在进行思考讨论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将插图与文章的具体句子、情景联系起来,使教材插图语言化,教材内容图像化。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学习插图的过程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并感受到插图所带来的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2] 。
  2.图文互补,培养领悟美的能力
  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过程,教材插图作为一种图画艺术,其美学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普及文学知识的同时应当带领学生对插图进行赏析,挖掘其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美的素养。
  插图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令人陶醉的自然美、感人至深的社会美、形式多样的艺术美,并与文章中的情景美、文字美、画面美、情感美相互补充、相互润色,在凸显其美学价值的同时,使文本内涵具体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插图的美学价值,将教学重难点与形象具体的教材插图相结合,同时做到情景与意象相结合,在赏析插图的同时,解构文本,化难为易。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六首《竹石》,诗中描绘了竹子扎根岩石缝隙中,任凭风吹雨打仍坚韧不拔的景象。插图编辑者运用了水墨画的形式,细致地刻画了竹子扎根岩石缝中的景象。这一细节正好与诗中的“咬”字这一教学重难点相契合,不仅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还能使学生领悟到诗人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拟人手法的精妙之处。所以,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领悟到修辞美和文字美,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去感悟作品中的一切,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领悟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道德美、艺术美的同时,获得对美的感知、对性情的陶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
  3.看图创作,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是提升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功能在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美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人的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的建立,还有利于科学道德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3]。为此,教师应该重视教材插图的美育功能,利用插图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并将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对观察力和感受美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为其创造美垫定基础。以人教版课本第九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先呈现圆明园原本辉煌的图片,让其体验建筑的美,感受到中国人民非凡的创造力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然后,再呈现教材中圆明园被毁坏后的插图,让同学们将两者进行比较,形成心里落差,以此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饱含深情地投入到学习文本中去。
  教材插图除了对文本内容起到解释和润色作用外,还留有再创作的余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留白”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插图与具体教学活动相结合,要求学生利用插图进行再创作,通过看图写话或角色扮演再现插图情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古诗背诵第七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材插图中,编辑者刻画了一男一女在书房的景象,即男子用衣袖掩面,女子面露关心的样子。单从插图来看,不免会引发学生的联想。因此,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先对图片进行感知,然后发挥其想象力,思考男女二人之间会有哪些语言交流,也可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本解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其对文本的记忆。在学完全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或写出街道上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并进行师生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应心.我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教学研 究),2008(8):138.
  [2]李娟.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分类和功能研究综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40.
  [3]董科伟.高校美育新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3(7):53.
  (责任编辑:赵淑梅)
其他文献
[摘要]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指出,所有组织均包含共同目标、协作意愿和信息沟通三个要素。加拿大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是大学内部的一个教学支持服务组织,为了促其更加科学、持续地发展,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学和技术中心设定推动教学发展的共同目标,达成以人为本的协作意愿,建立上下联动的信息沟通,可为我国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巴纳德组织理论;教学发展中心;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以本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优势为基点,从“课证融合、学做互动、技能提升”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以会计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及“多证融通”教育模式的实施三个维度,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研究,以期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据调查分析,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呈现出无序失范、单向失衡和比例失调等特征,从而导致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总量不足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导致城乡教师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农村教师经济待遇低下,农村学校管理不当,家庭本位观念和个人职业发展预期过高的影响,以及教师流动政策实施不到位等。为此,必须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改善农村学校管理,加强教师流动的
期刊
[摘要]高校战略规划机构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决策与咨询部门,其运行效能的好坏与部门自身的组织运作息息相关。本研究从组织管理理论的框架出发,对C9高校发展规划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人员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揭示了我国高校战略规划组织行为中存在的一些特征和问题。再通过与国外一流大学发展规划机构的比较,明晰了理念的差异和运作水平的差距,初步回答了高校战略规划应该是什么、做什么、由谁来做的问题。  [关键词]C9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喷涌而来,海量数据的清洗和最优化提取需要严谨的统计思维和扎实的统计理论。统计学是一门解决数据筛选、整理与分析问题的方法论科学。目前,传统单一的局部教学改革策略难以适应对学生统计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本文以各高校经管类专业开课量最大的统计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讲授—作业—实验—考试”四维闭环教学组合策略与教学内容“点—线—面—场”相协调的教学体系,以期达到统计学教学面向实
期刊
[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宗教活动依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它的发展呈现出世俗化加强、异化现象明显、年龄分化突出、排他性减弱等特点。这些变化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产生了相应影响:大学生对不同宗教的信仰程度具有明显差异;信仰中普遍存在形与质的分离;外在因素对他们的宗教信仰起了关键作用;宗教信仰对他们的心理也产生了明显影响。笔者针对以上现象,考察了贵州省内不同
期刊
[摘要]清末民初,此时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学制尚未完善,办学经验缺失。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等工程学校通过向西方学习,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其经验对于当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清末民初交通大学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10-0123
期刊
[摘要]传统的储存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基础上的探究式—团队联合—行动学习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以及“参与”等要素上投入的不足。该模式对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以实务为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在方法上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该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实施的流程,即要求问题真实而紧迫、团队人员结构与数量的恰当性、信息收集的整体
期刊
[摘要]教师主体性地位的弱化或缺失是教育改革及教师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转化性学习理论的深度性、经验性、反思性及实践性等特征,与教师主体性学习身份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基于转化性学习理论的视角,可以从营造积极的发展环境、树立教师全人发展的理念、建构科学的组织机构等角度出发,促进教师主体性学习身份的建构与发展。  [关键词]教师主体性主体性学习身份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文化溯源:东方与西方的学习理念》为廓清东西方学习理念的差异找到了文化归因:欧裔/西方人的学习模式偏重心智取向,中华/东亚人的学习模式偏重美德取向,这是由东西方悠远而迥异的文化传统决定的。一方面,它们各本其宗,各有所倚;另一方面,文化涵化等因素促使二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伴随全球化的推进,教育改革者既需“深造自得”,亦需“左右逢源”,洞悉两种学习理念各自的长存价值,将中西不同学习类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