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王子”高晓攀:相声界里我最帅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d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声,你还在听郭德纲吗?不,北京人早就换口味了。现在,最火的是嘻哈包袱铺,一群颠覆传统相声的80后,他们虽然平均年龄只有24岁,但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在京城相声界割据一方。包袱铺的店名奇特,他们的广告语更奇怪:“这里不卖香烟,不卖火柴,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是乐子。”嘻哈包袱铺里,台上的演员用时尚的语言演绎着传统的相声段子,台下的观众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怎么高兴怎么闹。
  而台上那个说得最热闹的帅小伙儿,就是这家不卖包子只卖乐子的包袱铺的当家人——自称掌柜的高晓攀。
  
  我有一个梦想
  
  1985年,高晓攀出生在河北保定。童年的高晓攀跟所有的男孩一样调皮贪玩,而强烈的表演欲望已初现端倪,爱唱爱跳,很喜欢在亲戚朋友面前显摆。从8岁开始,每周六上午在青少年宫跟一位老先生学说相声。
  小学毕业后,高晓攀读了一年初中后连跳两级,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保定分校曲艺班。在艺校求学期间,经常会有一些演出的机会。一次表演结束后,高晓攀恰巧与冯春岭同坐一辆大巴车。冯春岭是著名相声演员冯宝华之子,当时正担任保定市歌舞团团长,他和蔼地同高晓攀闲聊,给他讲解相声《打灯谜》的技巧,甚至还变魔术逗他玩。后来,有则广告需要一个小孩的角色,冯春岭第一个就想到了高晓攀。那条广告是关于厨师学校的,直到现在高晓攀还记得其中一句台词——“燕窝鱼翅蛤贝熊掌!”这次亮相让高晓攀赚到了人生第一笔钱:300元。同时他也收获了更大的财富:正式拜冯春岭为师。
  2002年,高晓攀考入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大专班,踏上了他的北京寻梦之旅。两年时间一晃而过,高晓攀在校园里已经小有名气,但步入社会后这点成就惊不起一丝波澜,他很快发现现实远比想象的更残酷。
  高晓攀从小个性要强,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自从18岁那年就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19岁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相声大专班毕业以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活。最初,他的活动据点主要在华生天桥北京相声大会(德云社前身),微薄的收入连最低的生活水平都无法维持,他不得不倒腾些“副业”来养着相声,在西单华威做过服装导购,给798艺术区的画廊刷过油漆。后来,高晓攀发现婚礼主持人是个不错的兼职,他拿着自己的简历奔波于各大婚庆公司,希望能够获得垂青。凭借俊朗的外形和过硬的语言功底,高晓攀在这个圈子里慢慢闯出些名堂,订单也越来越多。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愿为此花费过多时间,“我心里清楚,如果因为这个分散了精力就没法搞艺术了,一切都为了相声”。
  能在北京说相声,才是高晓攀的最大梦想。
  
  因为年轻,所以张狂
  
  为了心中的梦想能早日实现,2004年,高晓攀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组建了一个名为北京相声青年剧团的演出团队。剧团的大部分演员都是老爷子,最大的都快70岁了!而领导者高晓攀,当时的年龄只有19岁!
  年少轻狂的高晓攀认为,相声就是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艺术,为此他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加入了时下最流行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他把很多80后熟悉的词语、漫画、卡通人物,甚至新闻都塞进了相声。就是为了说这种与传统相声不同的相声,高晓攀和剧团里的老前辈们闹翻了脸!他们质疑高晓攀,你能不能把这个团队做好?年龄的差距是一个问题,想法是一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高晓攀年龄最小,稚嫩,那个时候还很轻狂,观众一捧,他就云山雾罩,不知道自己是谁,甚至没有学会谦虚。
  这一年的高晓攀一下子火了起来。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成功,年轻的高晓攀开始心浮气躁,他所表现出的不成熟,一时间得罪了同行。久而久之,行内的人都开始责骂他。有很多人都说高晓攀这孩子把钱看得太重,成不了什么大事,成不了大角儿,这样的话听得多了,他只有用沉默来抗议。那个时候的他只有19岁,从来没找家里要过一分钱,而他要在北京租房,他得先吃上饭啊!
  他当时就买了很多挂面,那时基本上每天都在吃挂面,拿醋跟挂面一块吃,持续了一个多月。到现在高晓攀还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捡瓶子,只要他喝完的矿泉水瓶子,从来不乱扔,第一次卖完那些瓶子以后,他得到了20块钱,那就是他一星期的伙食费了。
  这些不像是生长在城市里的“80后”独生子的经历吧?但高晓攀的确经历了,他那时候只想着能在北京说相声,所以再苦也就不觉得苦了。为了把观众逗乐,什么词新鲜他加什么词,可团里的老先生却受不了他这个,很多人把他骂得一无是处,而一个19岁的孩子能坏到什么地步?那时他真的委屈,特别委屈。日子就这样磕磕绊绊地前行,希望淹没在茫茫的琐碎中。2005年,他们干脆集体罢工——高晓攀被自己创造的团队炒了!
  就在他被炒的当天,房东告诉他,房子到期了。已是身无余钱的高晓攀脑子一片空白,什么话都没说,转身就走了,跑到后海找个没人的地儿痛哭了一场,然后沿着四环遛弯,整整一宿,不知道明天干什么。那一夜,看着万家灯火的高晓攀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情冷暖,一个19岁的孩子一夜之间就这样长大了。
  
  上有天堂,下有相声
  
  正是出于对相声的喜爱,坚信说相声不但能给自己挣口饭吃,还能让自己出名,高晓攀这才一毕业就组建自己的相声团体,没想到出师不利,重重地摔了一跤。痛定思痛,他决定低下头做人。
  高晓攀继续着他的“北漂”生活,一边忍受行里前辈的排挤,一边四处找地方演出。那些日子,他什么都干过,接着刷油漆,接着找事儿,接着到处给人端盘子,给人主持婚礼……他自己做了一个易拉宝,走哪儿都是自己带着易拉宝,骑自行车,然后把他那个易拉宝支在演出的剧场门口,希望能找个活给自己做。为生活奔波占去了高晓攀的大部分时间,然而他始终没忘记说相声,一有时间就找搭档练习相声段子,行话叫“对活”。
  高晓攀对相声的执著,许多人都不能理解。“你觉得你凭什么这么爱相声?”很多人这么问他,他的回答只有一句:“上有天堂,下有相声,相声太美了,谁都说不明白,我也说不明白。”就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80后”的年轻人,无论观众还是演员,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认识,而且大家能够凑在一起平等地交流沟通,说说节目。也就在这个时候,高晓攀结识了他的新搭档。
  高晓攀的新搭档叫尤宪超,高晓攀逗尤宪超捧,粉丝亲切地称他们为“高超组合”。说起来,高晓攀和尤宪超两人还是亲戚,两个人的姥爷是亲兄弟,但他们小的时候并不认识。那年尤宪超还在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上学,有一天晚上妈妈突然给他打电话,说你有一个哥也是说相声的,也是曲校的,叫高晓攀,尤宪超还真听说过这个名字。
  高晓攀他们那届有好多同学留校当老师了,老师们在课堂上没少给他们灌输高晓攀的“故事”。没想到,见面之后,高晓攀果然名不虚传,第一次演出就把他看乐了,他觉得高晓攀这个人太二了,就像疯子,高晓攀说的那些词能把人带入另外一个境界,真的不像相声,有点像周星驰的青春喜剧。因为喜欢与认同,尤宪超留了下来。高晓攀“小男人的坏劲”加上尤宪超的“外表憨厚内心奸诈”形成了“高超组合”独特的风格:时尚、搞笑、深刻、情怀。他们在相声段子里融入了大量流行元素,甚至有些八卦。
  2008年5月,由于一家剧场不再和他参与的演出团队续约合作,面临无处可演的高晓攀又想起了“创业”。沉淀了三年之后,高晓攀找到自己的哥儿们尤宪超和孟然,又联系了在打工时认识的几个爱好相声的同龄人,组建起了嘻哈包袱铺。在相声界,包袱就是笑料的意思,高晓攀起这个名字,就是想通过相声,向大家贩卖快乐。
  
  把家收拾干净再请客
  
  人有了,作品有了,就差表演场地了。总得有个固定的窝啊。于是高晓攀找到曾经打过工、说过相声的广茗阁,想跟老板合作,借茶馆搞演出。老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周五最不好的时段拿出来让他试试。
  2008年5月,嘻哈包袱铺在广茗阁茶馆开铺了。高晓攀自创了一段广告语:“这里不卖香烟,不卖火柴,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是乐子。”时尚的语言、传统的段子,标榜的是嘻哈式的相声。可是这种活泼的形式最初并没有吸引多少客人。
  有时,观众一走,心就咯噔着往下掉一下,但是还不能下去,要再下去走的人就会更多,你还得强打着精神,强颜欢笑给它提上来。咯噔又走一个,他们就一直在拿这种受刺激的劲往里填。下台以后谁也不说话,心已太累了。
  2008年10月,正是演出的黄金季,他们搞了一个曲艺场,全是曲艺角,却没有人来……
  为了广而告之,他们能想到最省钱的宣传方式就是上网。大量做宣传,包括组建QQ群、MSN群。当时,他们还在很多网站发帖子,有时他们发一个帖子就被人删一个帖子,删完了他们再发,就跟打游击一样。在魔兽世界的官方论坛上发那玩意儿人家给删了,游戏里头天天就刷喊话:“听相声吧,听相声吧!”还真有人回:“怎么听啊,是你给我打字说吗?”他们就说:“不是啊大哥,咱私聊。”为了相声,他们那会儿都疯了,完全疯了。
  正是靠着网络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知道了北京还有个嘻哈包袱铺,有好奇的就来听听相声。售票方面,高晓攀不仅定死了传统相声20元、相声剧30元的标准,而且订票方式也极其灵活和现代:电话、短消息、邮箱,你都能订到票。
  两个月后,高晓攀突然发现,观众像是一下子冒出来似的,场场爆满。2008年12月初的时候,嘻哈包袱铺突然红了。
  高晓攀如今可谓是春风得意,观众喜欢,媒体关注,他的明星梦似乎正在实现着。之前也曾有媒体要采访他们,却被他拒绝了。为什么?高晓攀的回答是四个字:“审时度势。”以前是不到时机,现在是把家收拾干净了才请客。
  有时高晓攀去饭店吃饭,服务员就说你是“80后”那个说相声的高晓攀吗?高晓攀就说是啊,服务员说我们能跟你合张影吗?高晓攀就说把后厨都叫出来,大家一块儿照。高晓攀说:“每次跟他们合影,我都不会去应付,第一我还没过足瘾,第二我觉得应该感谢这些衣食父母,没有他们不可能捧起来高晓攀。”
  没有过足瘾就是还没有过足明星瘾,因为到现在他也没认为自己已经大红大紫,他一直有着自己的明星梦。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明星梦,只是有些人走了一半放弃了而已,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在《有相有声》这出相声剧中,高晓攀是这样结尾的:“一天被人欺负,两天被人欺负,你就永远被人欺负。你的道德会被人践踏,你的心灵会被人践踏,你的理想会被人践踏……我知道我说的话会是屁话,我知道我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我也知道我会凤凰涅槃,有相有声下台鞠躬。”每演到这儿,台下就一片掌声,尽管它并不可乐。高晓攀说这段话就是自己对过去生活经历和创业经历的一种认识和回味。
  “嘻哈王子”高晓攀,帅哥高晓攀,这个从来没有忘记出发的目的的大男孩儿,一定会走出更辉煌的未来。
  
  编辑 / 雨 雪
其他文献
针对平房仓计算了准低温储粮冷负荷,对采用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设备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了计算,并与常见的其它制冷系统进行了经济性比较,分析了目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在
低温储粮技术已是公认的先进、科学、可靠、无污染的技术,粮食行业一直在探索先进、适用的低温储粮技术,以适应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近年来,江苏一些粮食仓储企业
介绍了粮食干燥的常规技术方法,分析提出了粮食干燥领域发展的趋势是以优化组合干燥工艺技术为主体,利用计算机模拟监控技术实现粮食干燥智能化,实现粮食精准干燥规模化,提出对影
企业因其所处的市场结构不同,所感受的竞争激烈程度不同,对竞争和反竞争情报整合的需求也不同。本文运用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对企业反竞争情报整合的不同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
本文分析了植物源农药在我国储粮害虫防治研究应用状况,介绍了目前我国已研究的杀虫植物种类及防治对象、我国的植物源农药研究机构及研究队伍、植物源农药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
莉兹·默里是一个美国“80后”女孩,因家庭不幸,从小四处流浪。但她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在一位老师的帮助下,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四年高中学业,以全校
通过对前期及当前情报工作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情报研究的意义与作用,并结合本单位情况总结了科技情报研究的特点及其生存与发展之路。
本文结合新形势下企业科技情报咨询服务的现状,从企业科技情报咨询服务的概念、特点入手,阐述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科技情报咨询服务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并且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企
在对公共图书馆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情报研究图书馆公益性服务与有偿服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影响因素、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对公益性服务的影响以及有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