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文件精神,结合现代大学生发展特色,由《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改革阐述了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项目一体化建设形成指南。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教改项目“促进工业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基于《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建设”(编号2013010100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36-01
  一、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目前客观以及主观的各种因素造成应用型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课程内容滞后、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主观能动并且欠缺校企之间的实际合作与沟通,学校内部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造成了教学与实践脱轨的严重后果。根据课题小组大量调研了解课程教学方法是高校专业改革的必经之路。在此环境下课题组在实际工作中以《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机制为例探讨创新应有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
  二、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理论基础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应该是专业整合现有的资源实施的过程,通过复杂的企业环境提出的各种项目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课程教学方法开发的过程通过课程标准、课程环境以及课程大纲的定位实现学生的最佳教学与企业的实践经验。
  三、我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方法设计实证分析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将培养长三角地区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工业工程作为根本任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步骤涉及:
  (一)毕业生、企业调研
  对江苏省174位毕业生和企业进行调研,对物流与供应链岗位和人才调研,研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邀请企业一线的专家指导学校专业课程的建设包括课程大纲、计划、教学内容的指导;邀请学校教学教师走入企业进行一线岗位的实习。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指导学校的教学;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企业经验,充分实现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标。
  (三)签订课程开发协议
  与企业签订《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开发协议,召开教师与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分析会,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开发。
  四、目前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已取得成绩
  推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机制设计的开展是学院当前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工作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已经达到以下目的:
  (一)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升
  (二)校企合作的深度提升
  (三)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
  然而在课题研究实施中发现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一)学生实操能力弱
  在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开发的过程中,企业专家对每个岗位的技术含量、工作任务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判断,然而企业专家并未从事过教学工作,造成企业专家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中方法缺乏一定的理论性。
  (二)教师与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程度不高
  课程改革的任务繁琐,需要参与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很多教师也没有时间甚至不愿意进入企业实习,这些因素造成教师整体不愿意参与课程开发。
  (三)企业参与意识不强
  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目标不同。一般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目的一般具有特殊的目的,或者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没有实际的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方法设计的建议
  目前的很多实践教学简单只是局限于专家讲座,在这些问题下面显现的是课程教学开发的薄弱环节,包括学生走出校门后依然很难适应工作岗位,没有实现真正的课程改革。通过课题研究建议从教师、学生、企业三个层面进行,包括:
  (一)教师
  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并且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安排职业技能训练或者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教师”。企业可以请学校的教师进入企业做理论指导,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优秀技术专家到教学中来进行兼职。
  (二)学生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认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动手能力要强于本科学生,这一因素造成了本科就业率不理想的后果。
  (三)企业
  提高企业的教学参与程度。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实习,或者将企业的实际场景搬到教学活动中,总之学校通过企业提供的合作场地、实训车间等的方式满足企业的需求且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课程机制开发改革。
  参考文献:
  [1]欧阳河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Vocational Education)[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2002
  作者简介:
  丁磊,女,安徽淮北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因为她的严谨性、逻辑性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比较沉闷,本文通过几个案例,寻找让数学课堂活跃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数学例子的引用 活跃课堂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40-02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本(A版)》的第三章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中,
期刊
2015年12月11日,本人作为昆山姜红珍名师工作室成员,有幸随工作室赴吴江高级中学参加了“中国历史教育期刊联合会暨戴加平省名师工作室、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问史’论坛”活动,期间观摩了两节公开课以及期刊主编、学生们的精彩点评,聆听了“历史教育,‘人’在哪里”主题沙龙中众名师观点的激烈碰撞,难得的一场视听觉盛宴,受益匪浅。  本次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有一亮点就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公开课比比皆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49-01  数学生态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与价值取向,也是教改反思后的理性回归。它以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理念为核心,使师生在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中,有效运用各种资源,促进物质能量转化,在充满个性、自由、真实、创造性的课堂中,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自主体验、探究、感悟、内化的构建过程。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数学的复习过程中,构建学习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构建数学复习过程中的学习链,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还能够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使其摸索到探究学习的规律,有助于教师教学的理念得到更新,并且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使课堂成效得以提升。  【关键词】数学复习 学习链 无序到有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纵观近三年高考新课标II卷化学试题,死记硬背的内容高考越来越少,立足基础考查方法和能力的题型越来越多。  【关键词】高考分析 理化交叉 科学视野 实验探究 图表数据分析 计算 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80-02  一、高考分析  2015年新课标Ⅱ卷化学试题分析如下:  (一)从内容来看  1.与教材有关
期刊
【摘要】职业方面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在对教师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教师职业压力和压力源的研究与探讨,使我们认识到教师整体的工作压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学校教师 职业压力源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03-02  社会和学校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师的教学质
期刊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探索规律”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数学活动”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图形的认识初步”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图形”和“代数式”有机结合起来,是这两方面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也是历年来广东省中考试题的必考题目,因此在教学上可以独立出来教学,在中考的复习中也是作为独立的复习内容进行复习。  本课在深澳中学初二(1)班(中学数学“情境—问题
期刊
阳春三月,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拉开了帷幕。与此同时,我校领导也紧锣密鼓地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两会”精神。新一届领导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对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进行了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精辟深刻的科学总结。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最响亮的中国梦。这,无不让我们为之一振。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
期刊
【Abstract】This assignment explores the adop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The first part presents the different views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second part gives an overview of chall
期刊
【摘要】张天兴教授新著《高校现代化治理与运行机制研究》一书融合了宏观与微观背景,对高校现代化治理的内外部关系进行了详细解构,并将高校趋势变革与实证研究综合考量,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不失为一种创新研究。此书作者任职于国内某知名大学30余年,曾先后深耕于高校学生工作、行政管理、组织建设等诸多工作领域,着重开展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治理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高校 高等教育 时代变迁 全球化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