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捆式果园秸秆覆盖机设计与试验

来源 :农业机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果园秸秆覆盖机不适应捆状秸秆、装载量小以及覆土装置易被碎石卡死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解捆式果园秸秆覆盖机.该机型由履带底盘、料箱、解捆铺料装置和覆土装置等组成.解捆铺料装置为齿带式结构,安装于料箱后部.为适应多种秸秆捆尺寸,提高抓料解捆能力和铺料均匀性,通过对解捆铺料过程分析确定了解捆铺料装置高度、倾角和齿带转速等关键参数范围;为了实现切绳和破捆过程滑切减阻,设计了三角形拨料刀齿,并基于刀齿对秸秆的扰动区域分析,对刀齿排布进行了设计;设计了一种双向对抛式覆土装置,同步对秸秆层进行薄土盖压.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机的秸秆装载量提高到原来的3.1倍;当覆盖机车速在0.8~ 1.4 km/h,解捆铺料装置齿带转速在180 ~ 240 r/min时,秸秆覆盖层厚度为5.1 ~18.1cm(标准差小于等于3.4cm),薄土盖压层厚度为2.3~4.0em,无卡死现象,满足作业要求;建立的秸秆覆盖厚度模型决定系数为0.9672.该机实现了秸秆解捆、行间覆盖与薄土盖压一体化作业.
其他文献
为解决甘薯秧回收机抛送功耗高的问题,同时提高抛送装置抛送性能及甘薯秧回收率,对回收机抛送装置的风机结构及工作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分析抛送装置甘薯秧动力学特性及功耗影响因素,应用CFD-DEM气固耦合法对抛送装置的输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揭示回收机内气流速度场分布和碎甘薯秧运动规律.以抛送装置比功耗、甘薯秧回收率、抛送速度为试验目标,风机转速、叶片数、叶片倾角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仿真优化试验并进行试验验证.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风机转速为880r/min、叶片数为3、叶片倾角为7°时,抛送装置比功耗
对苦痘病进行持续、准确、量化的无损检测,以及育种专家对新品种苹果的抗苦痘病表型研究,都需要苦痘病准确识别技术的支持.针对磕碰伤对苦痘病识别产生干扰,降低了识别准确率问题,基于苹果CT图像,提出了一种苹果苦痘病和磕碰伤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区域标记、中值滤波等方法,对337帧苹果CT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和伤病区域定位;其次,对伤病区域进行特征提取,提取其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位置特征共18种特征信息;然后,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和类距离可分离性判据2种方法分别选取特征信息,将2种方法选出的相同特征作为本文
为了实现叠层笼养环境下蛋鸡行为的识别检测,构建了一种基于多教师模型融合的知识蒸馏蛋鸡行为识别模型,用多个教师模型融合指导学生网络训练。对基于Faster R-CNN框架的蛋鸡行为识别模型的特征提取网络进行知识蒸馏,以结构较复杂的ResNeXt、Res2Net和HRNet网络为教师网络,以结构较简单的ResNet 34网络为学生网络,通过知识蒸馏训练蛋鸡行为识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特征提取网络经过知
为实现自然环境下蔬菜幼苗精准快速识别,本文以豆角、花菜、白菜、茄子、辣椒、黄瓜等形态差异大、具有代表性的蔬菜幼苗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二阶段检测模型的多类蔬菜幼苗检测方法。模型采用混合深度分离卷积作为前置基础网络对输入图像进行运算,以提高图像特征提取速度与效率;在此基础上,引入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s,FPN)单元融合特征提取网络不同层级特征信息,用
针对农田秸秆形态多样、细碎秸秆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和分区寻优结合的秸秆覆盖率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玉米秸秆图像进行分割,使秸秆从背景图像中分离;然后将秸秆图像分隔为16区,利用统计学方法分别计算各区秸秆中位数和众数灰度平均值,16区平均后分别获得秸秆中心灰度和土壤背景中心灰度,将其作为新的分类中心,重新采用K-means聚
氮素对作物产量的贡献可以达到30%~50%,对作物氮素营养状况快速准确诊断是氮肥精确管理的前提条件.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表示作物获得最大干物质时所需的最小氮浓度,其可以反映氮浓度与植株干物质之间的关系,亦可快速进行氮素诊断.国内外学者先后基于玉米植株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干物质等建立了氮浓度稀释曲线,提高了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效率和精度.本文综述了不同生态区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曲线参数的影响因素以及玉米植株不同器官之间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之间的差异性,可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持续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利用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在酸性条件下制备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粒径、ζ-电位、傅里叶红外光谱(FITR)、冷冻扫描电镜、乳化性和流变学等研究其稳定性,并探讨其消化特性.结果 表明:在pH值2.0时,7S和11S形成的乳液均具有较高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11S比7S具有更高乳化性能.当蛋白质量浓度为0.015 g/mL,油相体积分数为78% ~82%时,可以形成稳定的高内相乳液.通过增加内相体积分数,7S和11S蛋白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体系分布更加均匀,不
作物蒸腾量是指导作物灌溉关键参数之一,实时获取作物蒸腾量,实现按需灌溉是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然而,温室内小气候效应显著,作物蒸腾与环境因子间关系较为复杂,且各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关联并呈非线性变化.本文以番茄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称量法测量作物实时蒸腾量,通过布设传感器实时获取温室小气候数据,包括空气温度(Air temperature,AT)、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光照强度(Light intensity,LI)作为模型的小气候环境输入,冠层相对叶面积指数(Relative le
为了阐明播期和灌水对冬小麦生物量积累动态特征的影响并实现不同播期与灌水条件下的产量模拟,在吴桥实验站2年(2017-2019年)播期水分大田试验基础上,结合2011-2017年播期水分文献资料,采用“小麦钟”模型发育指数来定量模拟冬小麦的发育期,以Logistic模型定量模拟不同播期和水分处理对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动态的影响,并建立冬小麦生物量模型,进而构建冬小麦产量模型.结果 表明,播期通过影响冬小麦生长旺盛期来影响生物量积累;播期推迟,冬小麦生长旺盛期缩短而使生物量减小.不同水分处理造成的地上部最大生物量
对我国沙化土地治理研究领域1980-2019年发表的文献进行统计,运用文献定量分析法,借助Noteex-press3.2软件,揭示了该研究领域近39年来文献在数量、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方面呈现的规律,据此对我国沙化土地治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类措施的特点和适用区域,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沙化土地治理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符合二次函数递增模型,且在未来一定时期将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②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文献流尚未形成,作者大多为瞬时研究者;③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