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ping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中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广告翻译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中英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的差异,在汉英广告翻译中存在着大量的语用失误。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汉英广告翻译 关联理论 语用失误
  
  一、引言
  广告翻译在推销中国产品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审美情趣、消费心理及对商品的认识等,存在着诸多差异,也因此汉英广告翻译中存在着大量的语用失误。本文意图从关联理论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尝试提出如何用关联理论来引导广告翻译,并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来获得最佳关联。
  二、关联理论与广告翻译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西方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基于Grice的关联准则(Maxim of Relevance)在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语言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而不是传统交际理论所认为的编码—解码过程。人们总是以相关的认知环境为出发点来认知新事物,即通过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中寻求对方话语与语境的最佳关联,来推断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从而达到目的。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广告,作为广告发布者与广告受众之间的一种特殊交际形式,其翻译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广告翻译中有两个交际过程:首先,译者从广告发布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找到其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原文语境的暗含意义,理解广告发布者的交际意图;然后,译者通过分析广告发布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差异,结合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确定原文与译文语境的最佳关联,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再现广告发布者的交际意图,从而吸引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三、关联理论对汉英广告翻译中语用失误的诠释
  由于不同语言的话语方式的不同,言外之意的理解差异,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非本族语者有时不理解本族语者的语用含义而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托马斯(1995:91)将这种交际失败称为“语用失误”。托马斯把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下面从关联理论角度对这两种失误进行分析。
  (一)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附加在语言上的语用意义完全不同于操目的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语言的使用总是结合某一特定的社交环境,广告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交语境,是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客观共处环境,广告翻译则是对这种客观共处、主观不同的认知环境的沟通。汉英广告翻译的语用语言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汉语的表达习惯套用到英语中
  例1.伟东·幸福之城的幸福之花——伟东·幸福之城
  Ⅰ.Weidong’s Wellbeing of the city’s wellbeing of the flower.
  Ⅱ.Weidong:A Town of Happiness.
  分析:这句话摘自青岛伟东置业集团旗下的“伟东·幸福之城”小区楼盘的电子书中。译文Ⅰ是其原来的翻译,显然是中式英语,两次使用名词所有格,还用了两个of,该译文本意是把“之”“的”翻译清楚,但是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译文读者不知所云,找不到最佳关联。译文Ⅱ则很清楚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达到了该地产广告的宣传效力。
  例2.本酒店全体员工将竭诚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Ⅰ.All staff and workers provide overall service for you with all their heart.
  Ⅱ.Best service to all our guests!
  分析:这是一则宾馆的广告。译文Ⅰ是对原文的直译,作为一则广告,此译文不够简练,而且给译文消费者的理解增加了难度。译文Ⅱ则符合译文的表达方式,让译文消费者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最佳关联。
  2.混淆相同的表达在汉英中的不同语用意义
  例1.万平绿地公园——远洋一方
  Ⅰ.Greenbelt Park Wanping.
  Ⅱ.An Extensive Green Park
  分析:这句话摘自一则房地产广告,是北京远洋集团的“远洋一方”项目对小区园林景观的描述,译文Ⅰ是该公司原来的翻译,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根据项目介绍,该绿地公园将覆盖待征的11500余平米土地,所以“万平”指的是面积有一万多平米;但是英语中“Wanping”只是一个名称,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达不到宣传其园林景观的效果。而译文Ⅱ则表达了原文的语力效果,而且译文读者用最小的努力就可以找到最佳关联。
  例2.本品可即购即食,使用方便
  Ⅰ.Opening and Eating Immediately.
  Ⅱ.Always Ready to Serve.
  分析:原文的意思是为了强调该产品食用方便,然而译文Ⅰ把“即”译为“immediately”,只是机械地翻译了“即”,并没有考虑到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是个很明显的语用失误。“Eating immediately”会让译文消费者想到“若不立即吃完,食物就会变坏”,与原文的意图背道而驰。而译文Ⅱ则是英语广告中的习惯表达,让译文消费者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最佳关联。
  (二)社会语用失误
  社会语用失误是因文化差异而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就广告翻译而言,风俗习惯的不同、社会价值观及政治制度等的不同,都有可能造成广告翻译的社会语用失误。
  1.不同的价值观带来的语用失误
  中西方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进程不一致,这就导致了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的不同,进而影响到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1)不同的思维方式。汉语文化强调的是群体观念,注重集体利益,追求大同思想。汉语广告中经常会出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用了都说好”。这些广告词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广告的出发点是所有的消费者。例如,旺旺食品的一则广告:“你旺,我旺,大家旺。”而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性和隐私,相应地,在广告中会特别强调是针对消费者个体,强调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例如,希尔顿饭店的一则促销广告:“This Summer Hilton Is Giving away 13,000,000 Airline Miles.That’s Kind of Like Having Your Own Private Jet.”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考虑到译文消费者不同于原文读者的思维方式,寻找译文语境的最佳关联。
  (2)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人注重权威,广告中常会出现“中华老字号”“祖传秘方”“获……认证”等,而西方人讲究实用性,重事实,重创新,所以,类似“本品通过国家级质量认证……”的广告,对中国人,可能很有吸引力,但是西方人对这样的广告没有兴趣,相对于官方,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力;相对于传统,他们更注重创新的东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应把中国人的价值观强加在英语上,这样不但不能引起译文消费者的兴趣,而且他们很难寻找到最佳关联,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2.不同的文化习俗带来的语用失误
  汉英文化习俗的差异最典型的就是对某些动物或植物的态度及其深层文化内涵的不同,其次还有对其他事物的联想意义不同。
  例1.衣食住行,有龙则灵(建行龙卡广告语)
  Ⅰ.You everyday life is very busy,our DragonCard can make it easy.
  Ⅱ.You everyday life is very busy,our LongCard can make it easy.
  析:在汉语中,“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中华儿女以“龙的传人”而自豪,而在西方神话中,dragon(龙)是邪恶的象征,龙被认为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被消灭。所以这则广告中“龙”的翻译,应该直接是译文Ⅱ所用的汉语拼音,再加斜体,这样既避免用dragon,又避免与英语中的long混淆,不会造成语用失误,也可以让译文消费者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
  例2.五羊牌自行车
  Ⅰ.FiveRams Bicycles
  Ⅱ.FiveYang Bicycles
  析:五羊牌自行车是广州的一个著名品牌。在中国文化中,广州有“羊城”之称,这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美丽神话——“五羊衔谷,萃于楚庭”。另外,汉语中“羊”也有温顺、友好、可爱的意思。然而英语中ram还有“夯,撞击”之意,所以译文Ⅰ让译文消费者产生了别的关联,从而达不到最佳关联的目的。译文Ⅱ用拼音来表示“羊”既保留了原文的意思,又不会产生语用误解。
  四、基于关联理论,如何避免广告翻译中语用失误
  关联理论强调文本和语境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在原文语境中找出广告原文及其语境的关联性是进行准确翻译的前提,而译文达到与其目的语境的最佳关联是翻译的标准。而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语用失误的出现是文本与语境间达到最佳关联的障碍,所以应从几下方面进行改进,以避免语用失误的出现,达到最佳关联。
  首先,译者要加强自身的语言功底,不要在语言层面上出现单词、语法等低级错误,而影响到译文消费者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
  其次,译者要熟悉西方文化,注意西方消费者不同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消费观等,在广告翻译过程中,既要体现广告发布者的意图,又要尊重译文消费群体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喜好禁忌,避免语用失误,让译文消费者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充分发挥广告效力。
  最后,译者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鉴于译文消费者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译者应进行语用对比,发现语用差异,灵活翻译,让译文更符合译文消费者的语言习惯,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译文消费者更容易地找到最佳关联。
  五、结语
  综上所述,汉英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对译语消费者理解广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大大削弱了广告的宣传效力。因此,译者应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尽量避免各种语用失误,让译文消费者用最小的努力就能获得最大关联,达到广告的宣传效果,从而有效地把中国的商品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梨海斌.商务人员看广告学英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Sperber,D.
其他文献
摘 要: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译成汉语时,一部分可以译成汉语的象声词,而很大一部分则无法用象声词来对应。在日译汉的翻译实践中,翻译技巧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雪国》为研究对象,以北京日研中心开发的《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所收集的三个中文译本的译文为例,将《雪国》当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与译文进行对照分析,考察汉语表达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汉译时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 日语拟声
摘 要: 随着我国的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缺陷日益明显,尤其是高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欠缺。为了使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更加合理,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其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借鉴国外成功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各方面制度进行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师资队伍 实践技能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此后各个领域纷纷借鉴其方法论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尤其是在电影学中,精神分析模式的应用风靡一时。法国学者拉康提出镜像阶段论,进一步丰富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在成长中会经历从“理念我”到“镜像我”最后到“社会我”的过程……即从“实体界”到“想象界”再抵达“象征界”。[1]处于最初阶段的主体无法与镜子中的自己形成认同,他将镜像视为另一个与自
摘 要: 劳伦斯在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对马贩子的女儿梅布尔、她的兄弟们及青年医生弗格逊的眼神作了多处细致入微的描写。本文探讨了这一手法对表现人物心理,升华作品主题方面的意义,关注潜藏在人物内心和表露于人物之外的意识与无意识,表现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以及自然流露的爱情冲动对生命的唤醒。  关键词: D.H.劳伦斯 《马贩子的女儿》 眼神 主题    在现代英国小说史上,D.H
摘 要: 在消费社会中,审美已经从精神层面裂变成碎片,物化成为消费品。马尔库塞基于发达工业社会提出了自己的新感性理论,目的是解放感性,使审美成为文化驱动力,从而改造社会。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新感性理论,探索感性解放对于审美能量的聚集和提高公众艺术鉴赏力的关系,尤其重要。  关键词: 新感性理论 消费社会 审美能量 文化内驱力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公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摘 要: 建构主义有三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一般可包括“搭脚手架→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本文以小学语文《题西林壁》为例来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支架式。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支架式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迈入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教育载体也面临着重大改革,以电脑和网络为介质的同步资源系统(或者说是电子课程系统)有可能会取代以纸为介质的课本(教科书)的发展趋势。本文以语文学科为例,论述了构建同步资源系统的必要性、结构体系,以及系统资源的来源,构建语文同步资原系统困惑与建议。  关键词:语文同步资源系统 信息技术 构建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曾是
摘要: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态度权威化、模式固定化、内容政治化、方法单一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反思,提出在教学中凸显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朝更人性化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生命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偏重于“政策宣讲”和“意识形态”的教化,其内容也以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为主;主要通过强制灌
摘 要: 本文从学生倾听现象入手,详细界定了“音乐课倾听”这一模糊概念,并由此展开学生音乐课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方法与措施的阐述,从而确立音乐课堂的“钥匙”——学生“倾听”能力的定位。  关键词: 音乐课堂 倾听 对策    音乐课堂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她在赋予学生们知识营养的同时,更调剂着他们的学习生活,释放着他们童年的梦想与青春的激情,但很多学生曾经较长时间地徘徊在音乐课堂的门前而无所适从,这
摘 要: 本文以丁云鹏、吴彬、崔子忠、陈洪绶四位明末人物画家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变异画风,以及他们对画面形式趣味的独特实践、形式与时代交融的个性思考。  关键词: 明末人物画 变异画风 变异特点    明代中期,唐寅、仇英主攻山水,兼作人物,拉开富有生机的人物画创作序幕,所绘仕女温和流美,效仿者甚多,然而,往往由于细丽刻画流于柔媚,徘徊不振。明末,画坛风格突变,几位不同凡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