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培养初中生作文的功能文笔意识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考作文写什么?怎么写?应该怎样指导?就这些问题,笔者试图从文体的选择,从写作学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进行剖析,认为中考作文需就写作的社会功能、文、笔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并通过指导培养“气”与“华”来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中考作文;初中生;功能意識;文笔意识
  一、中考作文的文体要求
  纵观广东省近五年来的中考作文要求,在文体方面都是“自选文体”。那是不是什么文体都一样呢?恐怕未必。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责任编辑、北大中文系博士陈恒舒指出:“区分文体的好处:有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读写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不妨大致回顾一下文体分类这一话题。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凡是合辙押韵的属诗歌,除此以外则统称为散文(包括现在的小说)。传统著作中,包括经、史、子、集各方面的文字在内,不分实用类与文学类。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在《文章正宗》中,将文体分为辞命、议论、叙事、诗赋四大类。这种四分法早被曹丕提出,但只是概述而已。五四期间的教育家蒋伯潜,与其子蒋祖怡合著的《体裁与风格》中,则完全采用表达方式的分类标准,分为议论、说明、描写、记叙、抒情五类。2011年,西北师范大学任遂虎教授在《文章学通论》(清华大学出版社)一书中,将文章分为实用体(《书》《礼》)、认知体(《春秋》)、论辩体(《易》)和文学体(《诗》)。
  如果以最新的分法为参照点,在初中阶段,我们只大致分实用体和文学体两类。将认知体(说明文)和论辩体(议论文)纳入实用体范畴。
  根据任遂虎教授的分法,实用体和文学体的区别如下:
  一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实用体用理性思维,文学体用感性思维。二是取材上的差异。实用体,取材强调真实,文学体取材强调形象。三是语言上的区分。实用体语言平实而清晰,文学体语言优美而形象。
  不同的文体,其所适应承载内容是不同的。实用类文体虽然不排斥一定的文采,但内容需要实在,形式相对稳定,语言平实而质朴;而文学类文体以审美为主要目的,内容可以虚拟,形式富于变化,语言生动而优美。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记叙文,辅之以说明文和议论文,写文学体的记叙文更能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从中考评分标准(见表1)来看,写作类别也更倾向于文学体(初中主要是指记叙文)。评分标准中的一类卷和一类以下的区别是“有真情实感”“详略得当”。这两条,明显是记叙文的主要特征,说明文、议论文要想写得“有真情实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中考作文的写作内容
  谈到中考作文的写作内容,就必然要讨论文章功能这一话题。到底为什么要写文章?写什么?写文章的目的意图是什么?传统的观点,文和道是分不开的。
  以道论文这一话题中,最有代表性的命题是“文以载道”,这一命题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尽管古代思想家对道的赋义不尽相同,对文道关系的解说也不尽相同,但在以道驭文、以文传道这一总体原则上是一致的。
  对于中学生来讲,初中作文要传什么“道”?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辨道,即识别道,把道纳入价值理性的天平上进行衡度,通过分析、剖剥和判断,弄清其真伪优劣。辨别什么样的道是中学生应该秉承的,什么样的道是中学生应该抵制、剔除、摒弃的。其次是释道,即对经过辨析的道进行解释、诠说、介绍,目的在于认清、了解这个道。第三是传道,即传输、宣传、运载,通过各种传播途径(这里主要是指写作)把道公布出去,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运用这个道。
  可见,道的本质是社会功能的体现。对于成年人作者来说,写一篇文章,要有关心民生疾苦的道德意识,要有改良社会机制的参与意识,要把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真理意识感、人格完善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始终把社会进步、民众利益作为目标,以奋斗不息的精神,让合目的性写作意图客观对象化,这就是文章所要传载的道。
  对于中学生所写的作文,和成年人创作的作品相比较,其社会功能性有其独特性,不是传播,而主要是洞察与确立道,体现写作的社会功能。
  (一)从儒、道、墨、法四大家的文章功用观,洞察写作的功能观
  儒家以高扬仁义道德,传播礼乐文化为职责,所讨论的问题,以仁义、忠孝、诚信、礼仪等思想为基本内容,形成一种伦理本位观,重道义而轻实利。道家鄙薄事功而崇尚大化流行,潜心于自然大道的探究,体现一种自然、虚无、超越的思想观念。墨家关注功利价值,追求的是丰衣足食、义利双收。墨子云:“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法家主张用“法”来治国,但“法”不是体现民众利益的法,而是君主意志的体现;坚持“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平等观,具有反等级制的进步性;反对文采装饰,在重实用上,与墨家相通。
  (二)讨论文章功用的四个视角,确立中考作文的功能观
  史家最为关注的是本事视角,要求真实地记录事件,不能人为地改变本真;正统儒家立足于伦理视角,要求以文传道;政坛人物更多关注政治视角,用政治的眼光看,文章是处理政务和推行政策的工具;艺术家多重视文学视角,关注物象、感兴、文采、声律等问题,这只适应于文学作品。鲁迅将通俗文学的功能概括为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娱心”;一方面是“劝善”。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两者均可,后者可能更多一点。初中语文编入的文章,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旧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童趣》,属“娱心”类,其他如《孙权劝学》《岳阳楼记》等大多为“劝善”类。
  对照近五年的广东中考作文题,各年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分别是:2014年,“勇敢与热情”“执着”“磨炼”“自信”;2015年,“微笑”“情谊”“阳光”“感怀”;2016年,“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挚情谊”“幸福”“诗意”;2017年,“生活百味,青春多彩”“成趣”“蕴理”“有情”“风景”;2018年,“坚守”“执着”“压仓石”“愿景”。   从这些关键词不难看出,中考作文所要“辨”“释”“传”的道,是正统儒家视角和艺术家视角的结合。一方面要求写作的内容是正能量的,反映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反映他们的时代精神面貌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另一方面也体现艺术家视角的特点,即语文所包含的语言运用、修辞、表达等具体技法等。教育需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有责任感,掌握现代化科技、承载民族文化与精神,推动社会进步、民族进步的栋梁之材,这一目标就确立了中学生作文中的道。
  (三)文章的本质功能是社会功能
  学生写文章时,要求写学生们身上的良好品格,以及体现正能量、体现健康积极的价值观。正是这个原则,大到整篇著作,小到一篇文章,乃至一句话,所表达的内容都应该是积极健康的、有美感的、有情趣的。比如,在形容一个小孩的脸蛋,红彤彤的,很可爱时,我们可以这样比喻“像一个苹果,比苹果还多了两个小酒窝”,体现了小孩的可爱和水灵,很有情趣和美感。如果比喻成“像红烧牛肉一样”,则情趣全无。
  由此可见,“文以载道”不仅是“载道”,还有一个“文”字,也就是说,还有其独特的语文特点。语文载道跟其他传播媒介有什么不同呢?是语言美,是有情趣。
  三、中考作文的考察维度
  在大学里有写作学这门学科。作为学科,都会有一套理论构架、逻辑体系及相应的概念范畴。据此,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来认识写作这门学科。宏观是原理层,就学理问题而言,包括文章的功能,以什么态度来写、写的目的是什么等(理论性阐述);中观是规格构成,包括文体,用什么形式表现,是记叙还是议论或是描写等(常识性描述);微观是实践活动,包括谋篇、技法、修辞、炼意、词语运用等等(行为性方法)。
  一篇完整的文章,都会涵盖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中考作文,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先以三类卷评分标准(见表2)为例,阐述如下:
  第1点“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是宏观层的功能、态度、目的;第2点“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是中观层的文体、形式;第3点“语言基本通顺”,是微观层的词语运用。当然第2点里也含有微观层的谋篇(结构、条理)。
  我们在评论一篇文章时,常说该文“文笔”如何,这里的“文笔”实际上就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第2点“结构与条理或文理”和第3点“语言”。从词义上来看,“文”和“笔”,各有不同:文是有文采,有音乐感,有表现力,有感染力;“笔”为章奏之事,重在说清事理而已。清人梁光钊有言:“沉思翰藻之谓文,纪事直达之谓笔。”就初中生作文而言,“文”应该是指作文的语言运用,是否规范、通顺、流畅、得体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描写、抒情等方式的运用是否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等;而“笔”的内涵要求,则和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结构、条理”相关,指结构是否完整、清晰,层次是否简洁、分明等。
  简言之,中考作文是从立意(社会功能)、结构(规格构成)、语言(实践活动)三个维度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评判的。
  四、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作文,基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会写文章,掌握基本的写作能力,表情达意,即能写出三类文;二是写好文章,超出一般的会写文章,掌握立意、结构、用词的技巧,能写出二类、一类文。苏轼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提升到第二个层次,教师可以在“气”与“华”上下功夫。
  (一)培养学生写文章的气势,使文章充满说服力、感染力
  气势其实是一种升腾奔涌的文脉思绪,它可以从严谨的逻辑、充沛的感情、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和谐的语调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表现思想、情感或事理。气势是一种语言的冲击力,但这种冲击力来自人的精神世界。气势能把精神气质、文脉思路通过语言要素表现出来,使文章充满说服力、感染力。这种气势包括善良关爱之气、勤奋上进之气、坚韧不弃之气、求真求美之气等。日常教学要培养学生这些“气”,让他们有事可述、有物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二)指导学生炼字造句,使文章生辉
  福楼拜把莫泊桑当作弟子后,经常教导莫泊桑观察要细致,要能发现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你所谈到的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来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求到迄今还没有找到的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詞,而决不应满足于近似的、决不应利用蒙混,甚至是高明的蒙混的手法,不要利用语言戏法来逃避困难。”福楼拜对莫泊桑严格要求的真实故事已成为世界文坛上的佳话,流传至今。
  古诗《悯农·其二》“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两句中的“滴”“粒”两个字,如果将“滴”字换成“落”字,则不能引起是液体、椭圆形、小而细微、连续不断等联想意象,同时“汗滴”和“粒粒”的高度相似,也构成了隐形联想和潜在的意蕴和谐。找准了字,意境、情趣油然而生。
  《咏雪》中,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不但恰当,而且富于诗意的联想,而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则是比较粗糙的。谢道韫的比喻还与她的女性身份相“切至”,如果换一个人,比如关西大汉,用这样的比喻,就可能不够“切至”。古代有咏雪诗曰:“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读者从这个比喻中,可以感受到叱咤风云的将军气度。找准了句,即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又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中学生受阅历和阅读量的制约,在立意深度、新颖度方面不容易突破,但可以通过炼字、炼句,提升作文的层次,这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写作来源于生活观察,但不等同于生活现实
  文学文体属于一种审美文化,其价值主要体现人的精神与美感体验。审美需求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精神方面。
  审美的崇高职能就是对人类心灵的净化,它不是生活的客观反映,而是生活的艺术图解。文学永远与生活拉开距离,否则就不是文学。它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既反映生活,又变异生活。假如文学塑造的典型形象大多“与我们相类似”,那么,我们只从生活中看就可以了,就不需要读文学了。
  多观察,多发现,挖掘美和情趣。指导学生从宏观的目的意图、中观结构条理、微观语言修辞,三维定位文章,会写乃至写好身边的事、情、理。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必备的能力之一。在课堂中抓住关键词进行教学,是让学生快速提升语文基本功的途径之一。文章以“抓住关键词”为核心,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文字积累与表达的快乐四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基本功;关键词;教学策略  什么是语文基本功?语文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
期刊
竞技场上那神奇的一幕,让整个罗马的民众为之沸腾,奴隶和狮子获得了自由。  安德鲁克里斯是一位逃离了奴役,获得了自由的罗马奴隶。  罗马的贵族们买下许多像安德鲁克里斯这样的健壮奴隶,不为劳作,而是看这些奴隶怎样和猛兽角斗的好戏。  安德鲁克里斯和其他的奴隶们被关在幽暗的牢房里。眼看着牢房里的朋友一天天减少,一个个被抓上竞技场后就再没回来过,安德鲁克里斯没有放弃与命运的对抗。他有一颗渴望自由之心,而不
期刊
【摘 要】儿童诗能浸润和丰富孩子的童年,启迪孩子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意旨。语文教师应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走进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奇妙。文章从读诗、仿写、重视真实体验、互评互学等方面阐述了笔者指导学生学写儿童诗的教学经验,以期能为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学生的读诗兴趣、降低学生写儿童诗的难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创作;教学策略  诗是生活的营养品。儿童有着纯真质朴的心灵,有着丰富奇妙的
期刊
编者按:  自卑心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主要发展任务是面对勤奋感对自卑感的冲突,发展出面对不同任务时的胜任感——尤其是在学习上。  当班主任,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在适当的时候,用一堂课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优点,至少三个,多多益善;然后再写出自己觉得最近必须改正的缺点,一至两个足矣,不宜过多。  这个班也不例外,我先是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优点。  我发现一个叫申俊的孩子咬着笔头,久久
期刊
教育应该少一份浮躁和斥责,多一份等待和体贴,因为,教育成效的优劣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那天,我到有线电视营业厅为家里新买的电视机办理机顶盒。我注意到那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像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样子,而最让我吃惊的是那张脸——因为,她跟我十三年前教过的学生肖丽丽是如此相像!肖丽丽是我教过的第一批学生,她漂亮、机灵,但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记得当时,我不知给她补了多少课,让她请了多少次家长。  对于一个自己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那一周是我聚焦律動现场管理总值周,学校正举行教师阳光杯竞赛。大课间的间隙,我拿上值周记录本,端着水杯,在一楼的过道巡视。  走过一楼的卫生间,只听得见男孩子们在里面正玩得欢天喜地。当我疾走到门口,眼前的一幕让我傻眼了——好家伙!一群五年级的男生正在卫生间玩泼水节的“游戏”,水花飞溅,欢声四起。我大喝一声“反了——”,卫生间立时安静了下来。正在我为自己的“大喝”制止了一场闹
期刊
一个勇于铭记过失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才能走出阴影去拥抱胜利的阳光!  在加拿大魁北克那碧波荡漾的圣劳伦斯河上有两座相邻的大桥。一座叫Pierre-LaporteBridge大桥,一座叫魁北克大桥。一座是现代化的宏伟大桥,一座是风雨剥蚀的古老铁桥。在蓝色的苍穹下,映衬在法兰西城市风情中的那座锈蚀的废桥,与整座城市极不协调,似皎皎明月中的一抹阴影。  是废桥为何不销毁?是阴影为何不清除?带着这个疑
期刊
2016年秋季,我们巴蜀第三团队一行5人来到璧山实验小学,演绎着一个个因辛苦而自豪,因歷练而幸福,因温暖而感动的故事。  王思宇乘势而上,带领团队科学赛课出佳绩  还记得2016年10月20日,重庆市科学赛课即将开启,科学学科率先迎来了突破的机遇。乘势而上的使命感、紧迫感,犹如急急的鼓槌,撞击着咱们巴蜀团队王思宇老师的心扉。为了争取到市里的参赛机会,王老师带领科学组,一次又一次修改,一次又一次试讲
期刊
【摘 要】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导向作用,有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而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中,使学生的预习可视化,有利于教师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文章主要从“了解思维导图,激发预习兴趣”“利用思维导图,画出预习结果”“分享思维导图,发现预习好处”“评价思维导图,感受学习乐趣”等四个方面对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前预习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期刊
陶丽  ●跳跳姐姐——陶丽,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纯牛奶儿童文学观”——“像喝牛奶一样阅读”发起人。  ●2011年合肥市《中小学素质教育读本》最年轻80后编委。  ●出版《睡不着的奖状》《妈妈的爱,绕个弯再回来》《笨笨女孩向前冲》《五(一)班的“抱抱团”》《副班长的秘密》《班长要说不》《猪猪侠——积木世界的童话故事》《黑猫警长——翡翠之星》等作品,迄今發表作品200多万字,散见于杂志,报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