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之我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法和改变教师的教法是这次改革的最重要的方面,对化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功,在成功中进取,在获得中提高,因此化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文就对在化学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5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实际教学经验。
  【关键词】内驱力;化学课堂;发展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65-03
  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一点上,除了像以往一样在教学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外,还应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每位学生都有他喜欢学习的一面,这样学生就容易获得成功。与此同时就得在全班或小组中肯定他、表扬他、鼓励他,这样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就会被唤醒,学生就会朝着自己喜欢或个性化的方向不断的进取。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教学实践证明,平淡无奇,无矛盾冲突的教学,很难吸引学生注意,不能激起学生兴趣,无法刺激学生思维。教学中,激起“波涛”,造成“悬念”,势必“引人入胜”,使学生注意力很快集中,迅速进入角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在近几年来从教的一些实际经验,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浅谈以下几点,望同行给予意见和指正。
  一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课题,展现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新异的问题情境,提出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一】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门学科,在学习物质的变化时,如果没有适当的问题引入,而直接按课本的演示实验教学,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只限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也会觉得十分枯燥无味,所以,我在课堂上课时,首先拿出学生的一个作业本,撕下了一页纸,然后在课堂上提出第一个问题:“我手上拿着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多学生都很好奇,老师究竟拿着一张作业纸有什么用呢?这时很多都认真观察起来了,然后我把这张纸撕成两片,然后问学生:“这张纸有没有发生变化?”,有的学生就说有变化,纸变成两张了,被撕开啦,有的学生则说没有变化,还是作业本上的纸,然后我把这张纸点燃,再提问:“纸有没有变化?”这时,所有学生都回答说有变化,这时,很多学生的思维都被激发起来了,通过两个简单的实验对比,并在老师的问题引导,可以认识到纸从一张变成两半,是形状发生改变,但还是原来的纸,没有新的物质产生,但是纸燃烧后变成灰,就不再是原来的纸了,有新的物质产生,所以,物质的变化分两种,接着完成课本第6页的4个演示实验,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变得清晰了,可以通过实验得知,有的变化只是形态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称物理变化;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叫做化学变化。最后,教师再追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根本区别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得到巩固了,比较两种变化的特点,可以得知,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所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快感和动机,这样由思到疑,再由疑到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变原来的被动学为主动学,逐步形成科学的头脑,提高思维能力。
  二、通过实验过程推进学生思维
  实验过程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化学课堂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的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學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实验前的动脑是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的重要一环。在探究前准备不单是待会儿要用到的各种材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动手前经过一番自己的思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实验过程中则要思考“做出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只有关注实验过程中的思考,才能使学生在动手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进一步推进思维向前发展。
  【案例二】
  第三单元《水的净化》这一课题中,课本教材里安排了一个活动与探究,介绍有关过滤的操作,紧接该实验还介绍有关明矾净水,活性炭吸附作用等实验。本人认为,学生在学习这一系列净水的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法,学生只是通过现有的教材,课本的文字说明等来认识水的净化过程,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然后照着课本做,原套照搬,没有自己思考的过程,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只是枯燥地把课本的实验重现一遍,按课本的要求,跟着脚步走,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时间和过程,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所以,本人在《水的净化》这一教学做了以下尝试,希望通过实验探究,令学生在动手前先动脑,并学会在实验过程中有不断的思考,而不是单单只动手做实验,所以,这节课采取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上课前,我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包括明矾、滤纸、活性炭、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等,然后还准备一杯装有泥沙、沙石、几滴红墨水的溶液,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杯溶液,提出要求,利用桌面上的仪器,能把这杯混浊的液体变得澄清透明吗?这时,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都想最快最好的完成实验,于是,学生在实验前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有的认为先放活性炭,把红色素先吸附掉;有的认为先过滤,把泥沙先滤出来;有的在想办法把滤纸放到漏斗里面等等,学生们明确了实验目的后,便开始动手实验,在做实验时,有的学生直接把滤纸不折叠情况下放进漏斗,结果玻璃棒一撮就穿了;有的没有使用玻璃棒,把滤液洒在实验桌上等,实验后,有的小组成功得到澄清透明液体,并总结成功经验;有的失败,则反思实验过程那里出现错误和不规范,从而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原因是什么,但不论成功与否,学生们从中可以得到思考的锻炼,了解水的净化过程,为什么要使用滤纸三层一端,使用玻璃棒的目的,“一贴、二低、三靠”的具体操作,过滤分离怎么样的物质以及明矾,活性炭的净水原理等,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各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心得体会,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只限于照着课本生搬硬套,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精神,还可以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学生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样一来,从中培养了学生围绕着具体的实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整一个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从困惑到逐渐的清晰,最终获得实验操作结论,在这一个过程中,除了使到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尝到实验过程的乐趣,令学生对化学学习更加充满信心,从而发展探究精神和科学学习思维能力。   三、通过交流和讨论提升学生思维
  交流和讨论是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解释的主要过程,学生思维的活动往往是在交流和讨论中最为激烈,教师应提出进一步的目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挖掘、提升学生的思维。
  【案例三】在上册课本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安排了讨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93页):
  讨论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该讨论题答案学生们很快就可以回答出质量变大了,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没有称量反应物氧气的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要大,一般上课时说出这点就足够了,这样,学生们就已经掌握了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了,但是,本人认为,应该可以从该讨论题中进一步去提升学生的思维,我的做法是再补充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问题如下:
  镁条燃烧,燃烧后的质量会有何变化?
  ①增大;②减少;③不变
  学生们开始讨论了,很多学生都一致认为质量增大,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知,但是,有部分提出了,质量增大是理论上的情况,但是,实际操作中,因为有部分氧化镁以烟的形式散逸到大气中,还有部分留在了坩埚钳上,所以质量实际上变小了,还有一种可能是氧化镁增加的质量和减少的质量一样的情况下,质量可能就不变了,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的思维顿然豁朗,原来在化学的学习中,应该有怀疑的精神,大胆的假设,小心的论证,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教互学,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从中推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四】在“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教学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需要记忆的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如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合价等。如何使学生度过这枯燥无味,而又十分重要的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这一关呢?我的做法是千方百计地在“趣”字上下功夫。如讲元素符号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元素符号的书写有什么规律,用什么方法可以最快把符号背下来,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积极讨论,交流意见,从中获得知识。学生们经过交流和讨论得出,例如钠,用拼音记Na;PS游戏机大家“轮流”一起玩,P就是磷,S就是硫;铵根原子团是“你好”拼音第一个字母:NH4;还例如让他们编一些口诀,进行小组比赛,看谁编得好,背得快,这样,学生思维从完全的被动,从原来的死记硬背,到积极主动寻找记忆的乐趣,并把它进行与其它同学分享,这样课堂气氛热烈,并且在讨论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在激烈碰撞的过程。
  四、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强化学生思维
  化学既是一门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一学科特点,讲清所学化学基础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案例五】下册第八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学生除了学习金属腐蚀需要的条件是与空气和水(或水蒸气)直接接触,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常见的自行车,介绍自行车的构件如何做到防锈措施,如何破坏与空气或水接触的方法,让学生经常使用的单车等铁制品光亮如新。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教学燃烧的有关知识后,教学生运用燃烧的知识灭火,在日常生活中的失火例子,根据起火的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采取错误的灭火方法可能会照成严重的后果等等。
  【案例六】在下册第九单元学习《溶液度》时,溶液度概念比较抽象,如何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呢?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例如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用溶解度解释是因为打开汽水瓶盖,压强降低,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汽水中排出,所以产生大量气泡,喝完汽水经常打嗝,也可以用溶解度解释,因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所以有二氧化碳气体从人体内排出,造成打嗝现象。通过这些有趣的日常生活经验,使到学生们的学习更加有趣味,原来抽象的思维可以转换成具体的有趣事例,在化学教学中,如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知识的愉悦感,起到激发学生巩固和发展学习成果的目的,让学习始终存在一种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体现学习化学乐趣,强化学习化学的思维能力。
  五、通过多媒体形象化学生思维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充分恰当利用多媒体形象性特点和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即时反馈信息等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和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思维,感受、直接、快速接受新知识,接触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学会迅速分析、综合、消化吸收和运用化学知识,并享受在学习中展现思维能力的乐趣。这样将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将促使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案例七】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用FLASH动画来展示水电解微观过程,反应前有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破裂,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变化的微观过程,使原来抽象的思维变得直观,学生容易接受。
  【案例八】第十一单元《盐》,用FLASH动画来展示酸和碱反应的微观过程,两杯溶液分别装有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动画演示稀盐酸溶液有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有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把溶液混合,离子间发生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从而引出中和反应概念。
  总的来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化学课堂上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必须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观念,重视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质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培养思维方法,并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晓燕.达维多夫发展性教学体系发展述评[J]. 课程、教材、教法. 2007(08).
  [2]张莉云. 发展性教学理论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学理论. 2008(24) .
  [3] 韩晓丽,李广洲.化学中的模型及其教学启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07) .
  [4]司马兰,王后雄,王敏.化学学科能力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 中国考试. 2010(05).
  [5]吴敏,沈骎,胡今婧.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点教学科学性的现状研究[J]. 化学教育. 2010(10).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对学生一生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重新审视音乐术科的德育地位,积极探寻音乐术科的育人路径。坚持音乐术科中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提升高中音乐特长生的道德认知、综合素养,促学生向德艺双馨中成长成才,助学生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音乐特长;育德;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87-01  修艺先修德,具备良
期刊
【摘要】试卷评讲精细化指的是教师在充分掌握考情的情况下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解决学生存在学习问题的试卷评讲策略。充分掌握考情并不仅仅指的是知道平均分、最高分、及格人数这种整体性评价指标,还要知道学生回答每道题的情况。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充分掌握学生每道题的答题情况而制定出能够解决学生在知识点、技巧、规范性、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上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试卷评讲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庞大家族。民族音乐是整各民族的音乐之魂,流淌着该民族的民族之魂。民族歌曲记载了该民族的历史和该民族人民的民族情感,寄托着人们的生活情思。本文主要指出如何把民族的音乐唱法用到高中的课堂中来。还指出普通音乐教学方法的漏洞,让中华民族的音乐继续流传下去。  【关键词】民族唱法;高中课堂;歌唱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为了有效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而构建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与传统课堂存在差别,需要在课堂教与学的落实中有新要求。  【关键词】课程内容;创设议题;学生;讨论;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72-01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规定,思想政治课程是“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
期刊
【摘要】当前对于中考数学复习教学方式的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固定关系,教师要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数学思维的自由合理延伸,更加系统,更加清晰的进行中考数学复习,这就应当是对中考数学复习教学改革的一次实践,本文旨在对让数学思维触角自由合理延伸——谈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数学思维;合理延伸;中考数学  【中图
期刊
【摘要】文言文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好文言文,可启识睿智,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尊崇古典文化的情怀。要实现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高效,应采用多种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入乎其内”,同时也应“出乎其外”,借助多媒体,不断丰富补充文本,拓展延伸文本,使学生能最终学以致用,驾驭文本。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合作探究;拓展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各学科都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要目标,化学也不例外。文章探讨基本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80-01  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反思自己二十四年的教育教学过程,自认为值得反思之处还很多,也觉得有其反思的
期刊
【摘要】我们要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要,创造动态课堂,让学生在动态学习中形成生成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动态课堂;生成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56-01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我们要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要。创造动态课堂,让学生在动态学习中形成生成性,提高学
期刊
【摘要】在高中音乐的选修课程中,《演奏》模块课由于受到种种条件制约,并没有大面积开展起来。多数学校的乐器演奏教学,也只是针对少数课外训练队的学生。本文通过对演奏模块课程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对如何上好演奏模块课进行了初步阐述。  【关键词】普通高中;演奏模块;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92-02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改自2
期刊
【摘要】今年的佛山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题再次修改题型,全面与高考接轨,语法填空和回答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单项选择题和信息归纳题,同年7月,佛山市南海区成为教育部关于“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之一。长期在佛山市南海区初中英语教学一线的笔者在投入其“智能课堂,阅读素养,精准教研,感知治理”工程中感受改革浪潮,在此探讨英语教学的前景和更符合智能课堂的教学做法。  【关键词】审美;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