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笋芽 幸福教育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h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通市如东县曹埠小学坚持走幸福教育之路,以“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为办学理念,努力为学生幸福的一生奠基。学校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和能力,更关注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学校坚持了20年的笋芽文学社就是追求幸福教育的一面旗帜。
  回眸
  一、青青笋芽,孕育而生
  笋芽文学社创建于2001年,由几名热衷于笔耕的教师发起。最初几年,文学社立足于农村这片沃土,通过阅读、观察、体验和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定期组织经典诵读、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不过仅局限在校园里开展。社团规模较小,每一届社员不足30人,获奖的文章也偏少。
  二、青青笋芽,才露尖角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校园读书节活动,学校通过“作家进校园”等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厚实社员文学底蕴。有了大师引领,社员对写作有了更多的兴趣,开阔了文学视野,提升了文学欣赏与创造力。笋芽文学社如逢春风甘霖,走向了系列化的发展方向。
  三、青青笋芽,已破沃土
  社团辅导教师意识到,只有走出校园,亲近自然,触摸生活,接触社会,才能捕捉到大量鲜活的习作素材。2009年开始,学校精心组织研学活动,社员们既扩展了视野,感悟了生活,又汲取了写作灵感。社团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幸福,在写作中抒发幸福,在生活中创造幸福。
  四、青青筍芽,枝繁叶茂
  然而,文学社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如何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需要从外部和内部进行创新改革,才能推动社团不断前行。外部,借助更大的平台,给予社员更好的资源和培养条件。2016年,恰逢如东日报社小记者团创建。利用如东日报社的资源,社团组织学生参观县城著名企事业单位,邀请资深记者对小记者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极大地调动了社员创作的积极性。内部,则与学校课改相结合,通过文学社的培养加快学校作文教改的步伐。
  点滴汗水洒桃李,不歇笔耕育新苗。20年来,笋芽文学社共吸收、培训小文学爱好者1000多人,举办写作辅导讲座近100场次,培养出优秀小记者近100名,社刊《笋芽》编辑刊发84期,刊登学生作品1000余篇。一代代社员用成长见证了社团的奋进与壮大,用努力诠释了社团的精神和内涵。
  思考
  一、社团发展离不开领导高瞻远瞩的殷切关怀
  笋芽文学社成立以来,得到了众多领导的关怀与鼓励。正是因为领导高度重视幸福教育,重视树立幸福的教育观,致力于打造幸福社团、幸福课堂、幸福课程,笋芽文学社才得以走出校门,逐步壮大。
  二、社团发展离不开师生共生共长的同频共振
  无论是教师辅导写作还是学生自主写作,过程都是辛苦而又甜蜜的。那些师生共同经历的思想碰撞,共同收获的拔节成长,都将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和最宝贵的财富。这种师生共生共长模式正是幸福教育的范式。
  三、社团发展离不开家长一呼百应的暖心支持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在学校的协调沟通下,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理解,家校合作方面更加密切,更为和谐。正是因为他们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可和支持,对学校教师的尊重和信任,笋芽文学社的校外活动才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展望
  一、丰富幸福教育资源,创建适合幸福成长的环境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首先看的是校园环境,要多从符合学生成长的角度去考量。除了加强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学校更注重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立足本校特色,挖掘精神教育资源。如结合清明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烈士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我为校园添抹绿”爱心活动。
  二、明确幸福课程指向,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
  课程是实现幸福教育的抓手。一方面,学科课程是落实学校幸福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以南通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十二字方针为引领,不断完善指向学生幸福成长的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以笋芽文学社为范本,明确各类活动课程的目标指向,建立以幸福教育为目标体系的活动课程开发和实践方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中享受幸福生活。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建设幸福教育的品质
  要实施幸福教育,关键是教师,学校高度关注教师的幸福成长。首先注重教师大爱品质的形成,抓实政治学习,抓好党员教师这支队伍,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抓实校本研修,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为策略,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不断提升幸福教育的品质。
  四、形成幸福教育合力,构建家校幸福教育的共同体
  一方面,及时传递学校动态,并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以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家校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对幸福教育的认识,促进有效的家庭教育。
  青青笋芽破沃土,幽幽墨香溢满园。笋芽文学社在各界领导、同仁的关怀与指引下,在全体辅导教师与“笋芽儿”们的努力下,必将朝着明亮的方向,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教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课程、机器人活动接踵而来,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机器人是一门具有高度创新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连云港市在工作中注重因地制宜,探索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机器人教育发展之路,以点带面,校际联合,多措并举,课堂普及与竞赛活动同步推进,协同发展,取得了丰
期刊
喜气洋洋奔小康  丹阳市新桥中心小学 魏雨涵  庄稼丰收了,金灿灿的,人们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家家户户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小康生活蒸蒸日上,幸福溢于言表!  守護你  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和畅庄小学 秦思寒  每每看到抗疫过程中的感人画面,我都潸然泪下。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和病毒作斗争,他们无私、勇敢、坚定的信念感动着我们。我的作品运用绘图中的风格化等特殊纹理效果,把人物抽象化,借
期刊
“十三五”期间,无锡市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各类学生信息素养竞赛活动。近几年,全市共有771支队伍在省级活动中获奖,394支队伍在国家级活动中获奖。2020年,有14件作品入围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国赛并获奖,其中1件作品荣获创新之星奖。此外,无锡在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  缤纷赛事  ·2018年承办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连续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期刊
科學技术是国家兴旺的基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新职责。我认为,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激发科技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1.走进科普,我想创新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工具,充分利用和选择科技活动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内容丰富,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激
期刊
“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是经过江苏省教育厅立项批准的重要学生活动之一,是为提升全省师生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重要举措。10年来,全省各地高度重视,深入推进,通过多种形式展开落实,培训了一大批具有較高信息素养的指导教师,培养了众多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中小学生,促进了全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近期,本报将陆续展示“十三五”期间各地市在“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
期刊
我相信,每个数学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就是做不对呢?”“这些知识不知讲过多少遍了,为什么总有人错呢?”……这时,你有没有想过要走近学生,蹲下身子,去听一听学生心里的那个声音呢?这个声音或许只是一些简单的、零散的、幼稚的看法和观点,但也可能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想法,一个别出心裁的念头,一个让我们恍然大悟的答案,一个让我们灵感顿现的提示。教师的用心倾听,对数学课堂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期刊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耀眼的阳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在我们的心底,总有这样一本书,它就像一滴清水浸润我们的心灵,折射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光芒。本文以丁店小学为例,浅谈如何以打造书香校园为切入点,以教师读书引导学生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努力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以人为本,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1.示范引领,向我看齐  “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课堂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教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新课标下灵活、新颖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的教学目的不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学大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容,通过不断思考、深入探索,在实践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基于此,笔者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进行了分
期刊
2018年以来,扬州市大力实施新时代智慧教育扬州路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力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先后建成省智慧校园示范校9所、合格校245所、市级智慧校园243所、智慧课堂示范校108所。《中国教师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扬州智慧教育工作进行专题报道和推广。2020年,扬州智慧学堂建设经验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交流,扬州市电化教育馆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
期刊
“十三五”期间,镇江通过教育信息化“八项重点工程”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环境,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引领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全市投入近6亿元,高水平完成“三通两平臺”建设,千兆校校通和班班通达100%,人人通达97%;高起点建成镇江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高水平完成市、县(区)教育城域网跨网互联;高标准创建智慧校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