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o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课堂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教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新课标下灵活、新颖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的教学目的不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学大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容,通过不断思考、深入探索,在实践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基于此,笔者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
  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深入探究,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满足如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其次,把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如何才能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更好地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是值得当今每位教师关注并思考的问题。
  一、巧设情境,在课堂中领悟
  在课堂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情境是探究式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课堂情境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其认真听讲,更好地领悟教师所讲的知识。教师要在情境中联系课程内容并铺垫好探究话题,让学生按照预定设计领悟知识。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目标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已有经验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来教学。
  例如,在教学“真正的友谊”这一单元时,学生可能不太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此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个名叫王大伟的男孩家里很有钱,一天到晚都和朋友在外面吃喝玩乐。有一天,王大伟的母亲问他有几个真正的朋友,王大伟回答道:“很多。”母亲便对他说:“现在你去换上一件破破烂烂的衣服,告诉你的朋友们家里破产了,现在只能流落街头,看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王大伟照母亲的话去做,结果大部分朋友都扬言不再和他做朋友,只有一个平时不起眼的朋友愿意帮助他。通过这个情境,教师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真正的朋友并非平时一起吃喝玩乐的人,而是在自己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人。
  二、问题导入,在思考中深入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深入。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小学生大都活泼可爱,他们经常会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满腹探究欲望,但是由于他们的思维还不成熟,知识和经验都欠缺,想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实践、讨论、参观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问。
  例如,在教学“我的课余时间”这一单元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该视频展示了学生小明每天都过得很忙碌,他除了上课之外,还要看一些课外书,参加父母报的培训班,没有时间玩,因此很是苦惱。学生看完视频之后,教师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让他们交流视频中呈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接下来,教师尝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想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主地去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不是告知问题的答案,而是指导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并且分享自己的喜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这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而是需要反复思考,不断深入。通过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在得出答案时会获得自信与喜悦。
  三、身体力行,在实践中融合
  让学生多实践是解决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知行分离问题的主要方法。实践出真知,在学习中,教师不能只教学生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把书本中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实践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亲自感受,进一步探究。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合作”这一单元时,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了关于合作的一些理论性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合作为主题的活动。教师把学生两两分组,每组一人不能动,另一人蒙上眼睛,不能动的指路,蒙上眼睛的根据搭档的指示走动,比赛哪一组最快到达终点。学生通过玩这个游戏,在实践中融合了教师上课所讲的知识,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运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式教学,对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目的的达成意义重大。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重视课堂教学、问题切入与实践,让探究式教学更好地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其他文献
在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信息技术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后备军有着重要意义。  “十三五”期间,南通市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活动,提升了一批优秀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了一批具有优秀信息素养的学生,带动了一批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提升活动的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017年,南通市成立创客教育联盟。三年来,联盟学校已由最初的40多家发展到近200家
期刊
南京市历来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大力促进中小学创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建设。“十三五”期间已建设百所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创建学校通过众创空间、机器人工作室、新技术新媒体研究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聚焦全市科技教育的创新内涵提升,鼓励办学特色凝练,在培训系统化、竞赛持续化、基地扩大化、课程创新化、平台数据化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成功构建具有
期刊
“十三五”期间,泰州教育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幸福教育、公平教育、特色教育、创新教育、内涵教育和终身教育六大主题,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泰州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师生信息素养,高质量参与省“领航杯”各赛项活动,泰州市电化教育馆以务实高效为目标,以教师满意为追求,科学谋划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教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课程、机器人活动接踵而来,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机器人是一门具有高度创新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连云港市在工作中注重因地制宜,探索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机器人教育发展之路,以点带面,校际联合,多措并举,课堂普及与竞赛活动同步推进,协同发展,取得了丰
期刊
喜气洋洋奔小康  丹阳市新桥中心小学 魏雨涵  庄稼丰收了,金灿灿的,人们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家家户户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小康生活蒸蒸日上,幸福溢于言表!  守護你  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和畅庄小学 秦思寒  每每看到抗疫过程中的感人画面,我都潸然泪下。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和病毒作斗争,他们无私、勇敢、坚定的信念感动着我们。我的作品运用绘图中的风格化等特殊纹理效果,把人物抽象化,借
期刊
“十三五”期间,无锡市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各类学生信息素养竞赛活动。近几年,全市共有771支队伍在省级活动中获奖,394支队伍在国家级活动中获奖。2020年,有14件作品入围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国赛并获奖,其中1件作品荣获创新之星奖。此外,无锡在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  缤纷赛事  ·2018年承办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连续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期刊
科學技术是国家兴旺的基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新职责。我认为,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激发科技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1.走进科普,我想创新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工具,充分利用和选择科技活动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内容丰富,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激
期刊
“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是经过江苏省教育厅立项批准的重要学生活动之一,是为提升全省师生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重要举措。10年来,全省各地高度重视,深入推进,通过多种形式展开落实,培训了一大批具有較高信息素养的指导教师,培养了众多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中小学生,促进了全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近期,本报将陆续展示“十三五”期间各地市在“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
期刊
我相信,每个数学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就是做不对呢?”“这些知识不知讲过多少遍了,为什么总有人错呢?”……这时,你有没有想过要走近学生,蹲下身子,去听一听学生心里的那个声音呢?这个声音或许只是一些简单的、零散的、幼稚的看法和观点,但也可能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想法,一个别出心裁的念头,一个让我们恍然大悟的答案,一个让我们灵感顿现的提示。教师的用心倾听,对数学课堂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期刊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耀眼的阳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在我们的心底,总有这样一本书,它就像一滴清水浸润我们的心灵,折射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光芒。本文以丁店小学为例,浅谈如何以打造书香校园为切入点,以教师读书引导学生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努力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以人为本,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1.示范引领,向我看齐  “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