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评价的临床探讨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boy8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检查方法在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评价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颈部血管超声(CDFI)检查、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检查,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血管评价情况。结果:在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的检测上,MRA的准确率最高,其次为CTA和DSA。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评价,要从多方面衡量,如血管的清晰度等,但病变部位的准确率是主要内容,在临床的评价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针对性的选择一种最佳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评价;经磁共振;经颅多普勒
  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的主要类型,占脑卒中发病率的75%-80%,且易复发,复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治疗更加困难,治愈率低,且近年复发率有上升趋势,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通过对血管的评价可早期检出病变的存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预防及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可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从而给与合理的治疗措施。目前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经磁共振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本文主要研究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份到2014年4月份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78例,女性患者为72例,年龄在59岁到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岁,所有患者诊断前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选取的患者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颈部血管超声(CDFI)检查、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检查,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血管评价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数据采用卡方值检验,其中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检查方法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部位血管病变检出情况比较(n)
  3讨论
   经颅多普勒是最常使用的无创血管检查方法之一,对颅内血管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诊断颅外动脉严重狭窄与闭塞的可靠性也已得到验证,是判断颅内外动脉狭窄可靠的检查方法,能够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时侧枝循环的开放,这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经颅多普勒作为无创、简便、价廉、重复性强的检查手段,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疗效评估提供非常重要的血流学依据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还能够提供一些CTA所不能显示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显示实时脱落的栓子信号,这是诊断动脉到动脉栓塞的最直接证据。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密切相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超声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结构,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清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可以反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检测血管狭窄的程度、范围预测疾病的发展。
   脑血管造影(DSA)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狭窄与闭塞的金标准,DSA分辨率高,造影剂用量小,能准确显示颅内外各级血管及其分支的大小,位置,形态和变异情况,虽然CTA、MRA等为脑血管病的无创诊断提供了新方法,但DSA提供的诊断信息是不可取代的,目前仍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脑CT血管造影可无创、准确地评估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大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为病变血管的定位、临床治疗方法的制定及预后初步判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能清晰显示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能够无创、快速、立体成像,并且可随意旋转,可清晰地显示颈部血管形态及其毗邻关系,对于寻找脑血管病的病因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另外,与DSA相比,CTA最大的优势在于无创性和安全性增高,并且对血管壁斑块(尤其是钙化斑块)敏感度及准确度较DSA高。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是临床价值早已肯定的一种无创伤性血管造影方法。MRA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利用MR的流空效应使血管成像,能显示2~3级血管分支及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空间分布和斑块的构造,有助于进行风险分级和选择治疗决策。此外,MR 能结合黑血与亮血技术,很好的显示出病变部位斑块的形状和成分等,为疾病后续变化的判定,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与其他的检查方式相比,磁共振血管成像计数具有安全、简单等特点,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的创伤,也不会受到颅骨的影响,患者的配合度很高,还能够结合DWI等,对斑块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
   超声检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检查方法的一种,由于其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没有任何的禁忌症,在重复检查和假阴性率低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实际的临床检查中,逐渐的成为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但是由于超声检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会受到检查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虽然现在的超声检查中,可以利用探头等观察血管的形态学情况,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会受到患者枕窗的骨化情况等影响,观察的效果很差,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评价,还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因为单独颅内段血管病变也可造成脑梗塞,尤其是遇到年老耐受性差,体内有金属植入物不适合MRA检查的患者,颞窗、枕窗超声检查就非常必要了。但是,对于颅内段颈内动脉和椎动脉2~3级血管分支病变情况的检测要依赖于MRA检查。
  参考文献:
  [1] 叶景.  TCD与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检出率的对比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07):1090-1092
  [2] 陈一非,陈明波,崔莉,马祥.  脑血管疾病DSA与MRA的对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08):111-112
  [3] 胡卫东,项立,王秀荣,赖文娟,范义.  颅脑MRA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06):337-339
  [4] 陈晓南,陈文亚,马爱军.  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18):3155-3157
  [5] 王玲璞.  磁共振DWI、FLAIR序列和MRA在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7(03):174-177
其他文献
摘要: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ubtilisin/kexin 9,PCSK9)是由肝脏合成的蛋白酶。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外源性干预措施抑制PCSK9活性后,可加速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清除。此外,PCSK9抑制物与他汀类药在提高LDLR和减少血浆胆固醇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其抑制物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降血脂药物而被开发。  关键词:前蛋白转
期刊
摘要:朱雪萍主任运用紫苏配合传统常用中药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每获良效, 临床研究发现,紫苏叶煎剂或浸剂有抗肾小球膜细胞增殖;止血,收缩血管等作用。  关键词:紫苏 慢性肾病  紫苏叶为临床常用中药,是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嫩枝),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等作用。临床多用于外感风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及解鱼蟹毒等1。恩师朱雪萍主任临床运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究分别使用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联合叶酸两种治疗方法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归纳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病患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H型高血压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分为研究组(依那普利叶酸)和对照组(依那普利),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和第14天分别监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水平,比较并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比较。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100个结节)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在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对照组),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对二者进行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的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在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及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高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应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效果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行骨科下肢手术的40例患者,按麻醉方案分为全麻组(2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20例),比较两组麻醉前30min(T1)、切皮(T2)、切皮30min(T3)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统计麻醉成功率、术中躁动发生率、起效时间、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对照,提高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 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MRI影像特点。结果:12 例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中,手指及手腕7例,膝关节2例,足部3例。MRI表现为关节周围分叶状或结节状软组织肿块,紧邻或包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汽化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13年9月间10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经膀胱镜检查并取组织活检,病理学确诊。采用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术后予以吡柔比星30mg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持续8周,改为每月1次,持续8次。结果: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98例(89.9%)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症留观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急症留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长沙市6月-5岁儿童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筛查的结果,指导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和弱视的防治。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到我科体检的6月-5岁学龄前儿童2833人5666例眼,按照年龄6月-1岁,1岁-3岁,3岁-5岁分为A、B、C三组,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验光仪进行屈光度筛查,每组根据不同年龄的诊断标准,又分为屈光状态正常、可疑、异常三组,异常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由外伤所致开放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76例外伤所致开放性血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对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各项指标对比结果都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100.00%,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