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的就诊率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及疑似患者到结防机构的就诊率。方法:对辖区内非结防机构报告的疑似肺结核及结核病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比较2008年、2009年天河区非结防机构报告的病例数及到我中心治疗的病例数,阐明护理措施的干预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就诊的积极影响。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来中心就诊的病例有大幅度提升。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就诊率。
  关键词 肺结核 护理 干预 流动 就诊率
  
  流动人口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结核病疫情控制的影响不容忽视[1]。相对于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经济收入低,工作及居住环境差,工作压力大,更容易感染结核病,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新的挑战。为促使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能及时就诊,近年来对我区非结防机构报告的流动人口结核病及疑似结核病者进行护理措施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广州市天河区2008~2009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的追踪登记本,项目地区初诊病人登记本及肺结核病人登记本。
  方法:①信息通知:每天将前1天非结防机构报告的报病卡进行导出,按照医疗机构填写的电话号码进行信息通知,信息内容有国家的免费政策、结核病知识的简单介绍及其他就诊事项。要求其回复电话。②电话追踪:对没有回复信息和没有到位的病人进行电话追访,期间给以详细政策宣传,健康知识的教育,结核病的相关症状,患结核病后的注意事项等护理指导。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需要。③现场追踪:对没有联系电话的患者进行现场追访,给以深入访谈,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患者支持、安慰、劝解和疏导,消除患者焦虑、恐惧、顾虑、悲观的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其家庭预防与消毒的相关知识。④资料经过手工校对和计算机逻辑校对。
  结 果
  2009年非结防机构报告的流动人口疑似肺结核患者共1357例,就诊于结防机构的1248例,本中心收治590例,其中涂阳280例,凃阴27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年龄8~81岁,以18~35岁为多,共442例(75%);男患者392例(66%)。与2008年比较增加了56.9%,见表1。
  讨 论
  天河区属于城乡结合部。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员在为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这一特殊群体的高流动性给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外来人口中结核病患者患病后因惧怕失去工作和受到社会歧视,因此有症状后往往不到医院就诊,造成结核病的传播和扩散,由于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疫情情重和流动性大等不利因素,其结核病疫情已对城市结核病的控制构成威胁。有调查表明:肺结核是流动人口中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2]
  我区非结防机构报告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有上升趋势。为促使患者及疑似患者及时来结防机构就诊,采取护理措施干预起到较好的效果。在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将政府对结核病防治的相关政策进行详尽的介绍;并尽量详细地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用其所能接受的称呼进行交流,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促其及时就诊。
  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知识。与患者交谈时态度要真诚,语言要通俗易懂,让患者正确认识结核病,鼓励患者到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让他们知晓结核病的基本常识,告诉他们结核病只要坚持正规治疗是完全能彻底治愈的,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减少其不必要的担心,通过实例介绍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机体的抗病与康复能力。
  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很重要,在追访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流动人口不知道政府的减免政策,不知道结核病的危害性。所以,对政策的大力宣传及结核病基本知识的健康教育会促使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就诊依从性,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通过有效护理措施的干预,让患者感到自己患的疾病是有希望治愈的,让病人知道只要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应有95%以上的治愈机会,并不再传染他人,否则就会发展成难治性肺结核[3]。在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要支持、关心、同情患者,详细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负担,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安抚,减轻病人的压力,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提高其就诊的积极性,提升就诊率,从而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疫情。
  参考文献
  1 杨建安,阚晓宏.肺结核病发病影响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安徽医学,2002,23(4):53-54.
  2 周祖木,谢淑云,张星权.温州市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的监测[J].中国热带医学,2002,2(4):29-31.
  3 董虹.外来务工人员肺结核病人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93.
  
其他文献
讨论非线性时标动态系统的定性分析。首先讨论了2个基本性质,并提出了容许曲线的概念。根据步差函数μ(t),时标动态方程的右端函数z(t)可分为离散和连续2种情况,离散点时将在不同容
摘 要 目的:分析易造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孕妇的死亡率,对产后出血患者在临床上采取的积极预防和正确护理。方法:回顾分析分娩中出现产后出血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的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和综合护理病情稳定,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产后并发症,重在预防,要给予认真的护理,临床上要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处理。  关键词 产后出血 预防 治疗
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myosin ATPase)定位于骨骼肌,ATP酶染色是鉴别肌纤维类型及分布的最理想的应酶,对神经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出血迅速,出血量大,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昏迷,死亡率较高。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固然重要,良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过程.并比较不同接种密度,不同传代时间对神经干细胞生长的影响.用免疫细
目的:探讨缺碘在地方性克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低碘饲料和补碘饲料喂养母鼠,分娩的仔鼠40d龄时开始实验,观察仔鼠脑发育的变化.结果:低碘组大鼠锥体细胞顶树突棘突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在患儿鞘内注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责任护士对患儿术前宣教、术中陪同、术后护理,观察惠儿反应及感受。结果:其中8例次患儿在治疗期间入睡。其余35例次患儿很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方法:对2007~2009年记录在册有关院前急救纠纷27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院前急救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急救前隐患、现场急救隐患、转运途中安全隐患三个方面。结论: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医疗纠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
全国统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系统解剖学>第五版,在具备"三基"、"五性"的基础上,新一点,深一点,精一点,名词用黑体字并于其后附英文,有索引,附图较大且清晰,有些结构着色,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