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及对策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方法:对2007~2009年记录在册有关院前急救纠纷27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院前急救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急救前隐患、现场急救隐患、转运途中安全隐患三个方面。结论: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医疗纠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53
  临床资料
  分析总结我中心自2007~2009年院前急救纠纷27例,其中投诉出诊时间长15例,医护操作不熟悉5例,设备及药物不全4例,患者坠床3例。
  安全隐患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①出诊不及时;②急救反应慢。现场急救隐患:①医嘱查对存在安全隐患:院前急救时受环境和条件所限,护士都是执行口头医嘱,增加了出差错的几率;②急救设备、药品存在不安全因素;③急救技术掌握不熟练:在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未能及时、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仪器设备,未能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急救药物的使用;④转运途中安全隐患:在楼梯中转运病人时医护人员人数不多,转运途中路况不良,车内照明不佳,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细致,或者医生坐在副驾驶位置,未与护士一同坐在患者旁边观察患者病情,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有时尊重家属的意愿要求转诊的,未能及时与家属之间鉴定书面告知,为以后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⑤护理文书不规范:不重视院前抢救护理记录,记录不及时、不详细。
  对策
  及时出诊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出诊,根据“120”指挥中心发送出车通知单上提供的地址、电话,直接与患者或家属联系,保证出车路线正确,情况许可下,让患者家属于指定位置等候,避免在寻找中延误时间。同时由医生了解患者病情,护士及时评估,并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药品、仪器,使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到达现场后可以快速、准确使用。
  加强理论技能培训:护士应具备相应的综合医学理论知识和现场救治的基本技能。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穿刺留置输液、处理复合伤等培训和考核,提高现场急救应急能力及服务质量。
  加强途中转运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和家属的感受最为重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急救环境,及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是确保急救护理程序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1];②安全护理转运时,联络周围群众予以协助,固定车床,拉起床栏,对不合作患者使用约束带;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④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应急处理,保证抢救药品、仪器及时、正确使用;⑤强化风险意识,医疗行为本身是一种特殊性质的行为,具有紧急抢救性、高技术性、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而院前急救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危重、年龄不一、文化层次及社会背景不同的各种疾患人群,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稍微疏忽,可能会铸成大错[2];⑥加强救护车管理,救护车应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物品、仪器、药品准备齐全、充分、完好;⑦规范护理文书,重视院前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在完成急救任务的基础上,准确、及时地书写院前护理记录,记录出诊到达时间、上车时间、到院时间、抢救措施实施时间、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病情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3];⑧良好的心理素质,院前抢救过程直接受现场人员监督,面对抢救场面要沉着、冷静、稳重、严肃,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做到临危不乱,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抢救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患礼,陈瑶,等.急诊与医疗纠纷.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3):1323-1324.
  2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20.
  3张胜萍.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33-34.
其他文献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尤以骶尾部最多见。临床上常用岛状臀大肌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因其肌肉丰满。血管丰富,口径较粗,成功率高,其疗效与手术护理密切相关。我科1995年
目的:探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丙二醛、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动脉粥样硬
讨论非线性时标动态系统的定性分析。首先讨论了2个基本性质,并提出了容许曲线的概念。根据步差函数μ(t),时标动态方程的右端函数z(t)可分为离散和连续2种情况,离散点时将在不同容
摘 要 目的:分析易造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孕妇的死亡率,对产后出血患者在临床上采取的积极预防和正确护理。方法:回顾分析分娩中出现产后出血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的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和综合护理病情稳定,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产后并发症,重在预防,要给予认真的护理,临床上要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处理。  关键词 产后出血 预防 治疗
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myosin ATPase)定位于骨骼肌,ATP酶染色是鉴别肌纤维类型及分布的最理想的应酶,对神经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出血迅速,出血量大,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昏迷,死亡率较高。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固然重要,良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过程.并比较不同接种密度,不同传代时间对神经干细胞生长的影响.用免疫细
目的:探讨缺碘在地方性克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低碘饲料和补碘饲料喂养母鼠,分娩的仔鼠40d龄时开始实验,观察仔鼠脑发育的变化.结果:低碘组大鼠锥体细胞顶树突棘突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在患儿鞘内注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责任护士对患儿术前宣教、术中陪同、术后护理,观察惠儿反应及感受。结果:其中8例次患儿在治疗期间入睡。其余35例次患儿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