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天冬氨酸(Asp)为前体物,考察了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二氯乙腈(DCAN)、二氯乙酰胺(DCAcAm)和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生成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饮用水氯化消毒后,Asp生成二氯乙腈(DCAN)的产率高于DCAcAm和TCNM。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DCAN,DCAcAm和TCNM的浓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氯化反应4小时后DCAN出现最大浓度;而DCAcAm和TCNM的浓度峰值同时出现氯化反应后8小时。另外,在研究投氯量对DCAN,DCAcAm和TCNM的生成过程中发现,当Cl2/Asp比值为20时,反应生成的DCAN产率最大;当Cl2/Asp比值从5增大到30时,TCNM的产率逐渐增大;当Cl2/Asp比值小于5时,反应过程中没有检测到TCNM,但是检测到氯化氰(CNCl)。试验研究中发现pH值对N-DBPs生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当pH值从5升高至6时,DCAN的浓度增加;而pH值从6增加到9时,溶液中DCAN浓度逐渐降低。温度因素也会影响到N-DBPs的生成,温度升高会降低DCAN和DCAcAm的生成,但是会增加TCNM的生成。而氯胺消毒时,随着自由氯反应时间的增加,DCAN和DCAcAm的产率降低,TCNM的产率会升高。随着氯胺接触时间的延长,溶液中检测出N-亚硝基二甲胺(NDMA)。溶液中溴离子的存在会提高卤代乙腈的产率,并且会促进N-DBPs转化成溴代消毒副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