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乡土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z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费先生做《乡土中国》一书,以乡土为名词来形容中国确实有深远的意义和新颖的想法,中国之所以乡土,主要是其社会关系乡土。中国正是有这种乡土的社会关系形成的。是怎样的社会关系,费先生描述其为差序格局,本文主要从插叙格局这个角度来理解中国为何乡土。
  关键词:乡土;差序格局;社会关系
  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的序言中写道:“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力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为何乡土,主要是其社会乡土,中国是的社会结构不似外国的团体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①。费先生在乡土本色的开篇中就提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为什么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因为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人,中国从自己自足的封建社会发展到如今的农业大国都离不开中国土地对其的影响。百年来,在世界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虽然社会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没有离开“土”的气息。在中国没有欧洲国家那种古老的贵族阶级,就算这一代的人不是农民,那么他的家族的上几代总会有做过农民的时候。这种“乡土”的气息根深蒂固在我们的血液里,我们的为人处事都带有这种“乡土”的形式。
  以差序格局为例主要探讨为何费先生说中国是“乡土中国”
  在差序格局中费先生没有明确地给与其定义,但是用了一个行很形象的比喻:“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②我们不是“一捆柴”的团体社会,我们一圈圈波纹所形成的差序格局,这种一圈圈的波纹就是农村的土壤中形成的。在看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中,我们很容易听见这种“他大舅、他婶子、他张大叔、李大爷”的这种称呼,但是他大舅,难道真的是他舅,他母亲的兄弟?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这是一种称呼的习惯。在一个村庄里,人们大多都相互熟识,每个孩子都是在村民的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的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虽然社会分工细化,社会飞速发展,农村的这种“熟悉”社会渐渐消失,取代其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會。但是,这种“熟悉”的称呼却没有消失,而是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因素影响着社会。从小父母老师教导我们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学会称呼陌生人,要给“老奶奶、老爷爷”让座,见到钱了要交给“警察叔叔”。我想没有哪个家长或老师会说:“做车的时候要给老头、老太太让座”虽然这其中并没有什么差别。写到这,很多人包括我都会怀疑这些称呼与“差序格局”有什么关系呢?称呼与其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称呼在差序格局中起着联结的作用。以自己作为中心的圈子,形成一圈圈的波纹,同时自己也在别人波纹中,可能在此的近波纹,也可能在彼的远波纹,这样就带来各种各样的关系。先带社会虽然不是一个“熟悉”社会,但却是一个“关系”社会。就是差序格局中的这些关系,影响着社会。
  中国有句古话“朝中有人好办事”就是差序格局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下面这个例子是笔者亲身经历的真事,意不在描述差序格局,只为提出能大致了解其影响的例子。
  笔者妹妹去人事局办事,去的时候并知道要带毕业时所发的报到证,到人事局,办事人员问有报到证么?我妹妹说没带,那人便说回家去取,妹妹家不在城里,往返一趟肯定来不及,而且期限是最有一天。妹妹便求那人说你先给我办了,我明天把报到证给你拿过来看,你要是不相信我,我可以压钱在你这。结果,办人事员便不高兴了,直接把妹妹轰了出去。妹妹这时候边哭着边给她舅打电话,说了这事,问问舅舅有没有认识的人,能打个电话,帮一下忙。舅舅家是事业单位工作,一听是这事,当下就和妹妹说,你先别急,我打个电话,你一会直接上去办就行了。过了10分钟左右,舅舅打电话告诉妹妹可以上去办了。妹妹上去后,先前那办事人员也不冷着脸了,带着笑脸就帮妹妹把事办了。后来我问过舅舅,难道认识人事局的领导?舅舅说不是他认识,而是舅妈的妹夫的朋友的儿子在那当差,说打个电话就没事了。
  舅舅并不认识那在人事局当差的人,但是舅舅却在人事局当差的人的波纹中,所以妹妹的事情便很顺利。
  差序格局对社会的影响还有很多,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例子。差序格局是以农村的社会生活为土壤而形成的,而中国的社会关系又这种差序格局为基础,所以说中国是乡土式的中国。(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乡土中国》 费孝通 人民出版社
  注解
  ①费孝通 《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 第3页
  ②费孝通 《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 第28页
其他文献
摘要:承德市滦平县,处于京、津、辽、蒙的省市“金三角”交汇点。境内有丰富的铁矿、钒钛矿等矿产资源,长期以来发展资源禀赋驱动型的县域经济,长期以来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地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情况有所缓解。本文简要剖析了滦平县在经济方面所面临的部分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政府等有关方面的努力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提出了后续相应的对策,希望能给城市管理者一定的参考,推动滦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要:作为恩施土家族传统节日的“女儿会”,在如火如荼的民族旅游浪潮中,恩施“女儿会”显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品牌效应,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转变,本文分析了这一传统节日在当代旅游开发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恩施土家族;女儿会;节日旅游  民族旅游以其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在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中,民族节日作为当地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日益成为带动民族地旅游经
期刊
摘要:我国绝大多数产业园区的开发仍存在诸多缺陷。例如缺乏全局性的规划、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等问题。只求入驻企业规模大而造成圈地中土地资源的极大闲置的园区不乏少数,即便是那些开发较早的园区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从汾湖高新区为起点,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理论,分析当今产业园区应该如何发展和建立,并且参考一定的文献提出必要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產业园区  问题的提出  笔者家乡在全国百强县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也日渐增加且多元化。在西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组织发育缓慢,社会工作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比如专业认同、人才流失等。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工作特殊性,农村社会工作须一定程度上注重本土化,立足于区域的特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和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理念,综合各种社会工作资源,逐步拓展社会工作介入的领域,加大力度搜
期刊
摘要:文章运用1990—2011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发明专利影响显著为正,对三项专利却具有消极作用。目前,中部地区的创新仍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的投入,科技人员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创新效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城镇化;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  1.引言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技
期刊
摘要:根据宁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显示: 全区回族人口为219.0979万人,占34.77%,女性人口为307.2538万人,占48.76%。近年来国家针对回族女性教育问题制定了“优化女童教育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举办女子班、女子学校,允许女童带弟妹上学,培养回族女校长、女教师,减免女童上学费用”等政策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新的情况也出现在关于回族女性的
期刊
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质是指主导产业替代以及产业空间结构置换。本文以兰州市红古区为例,运用产业分工与合作理论,基于产业结构对空间结构的依赖性,结合红古区产业转型的成效以及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红古区产业转型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红古区产业转型必须与城市功能定位结合在一起,在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产业一体化背景下认真规划、仔细布局,避免转型期的阵痛,使红古区产业转型朝着有序的方向发
期刊
摘要:国际商务专业因其涉及知识面广、学科实践要求强的特点,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目前,可以以外贸技能大赛为导向,通过创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标准、建设项目化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实践专业教学团队、改革专业教学考核体系,以此来构建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外贸技能大赛;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目前,我國已成为出口第一,进口第二的世界贸易大国。近
期刊
摘要: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呈现出了大量的民俗,这些民俗对于文本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对于创作主体风格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促成作用;第二,渗入或补充作品的内容;第三,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具有可读性。  关键词:民俗;创作主体;作品内容;读者;《结婚十年》  一个作家生活在特定的地域,会把对该地域文化的体验、感受和领悟潜存于心中,在进行创作时,就把特定地域的文化结构、民俗人情等灌注
期刊
摘要:在服装过度消费和时尚快速变化的驱动下,服装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加速了服装的“衣年轮”,导致越来越多的服装沦为一次性的消费品,服装产业所造成的垃圾已成为环境的头号敌人。因此,“生态轮回面料”( ECO CIRCLE)的出现将成为服装产业一种迫在眉睫的发展趋势。不但在环境上能降低污染,在经济上节约成本,而且对面料的循环利用使面料在轮回中实现永生。  关键词:生态轮回面料;绿色环保;生态趋势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