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呈现出了大量的民俗,这些民俗对于文本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对于创作主体风格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促成作用;第二,渗入或补充作品的内容;第三,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具有可读性。
  关键词:民俗;创作主体;作品内容;读者;《结婚十年》
  一个作家生活在特定的地域,会把对该地域文化的体验、感受和领悟潜存于心中,在进行创作时,就把特定地域的文化结构、民俗人情等灌注到作品中并恰切地展示出来。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就是借助民俗的魅力,使作品散发出了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可以说贯穿于其的整体风俗描写,成了作品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灌注创作主体的个性和风格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风土一地文”。作家在进行创作时,经常会以他熟悉的生活为依据。这种熟悉的生活灌注了以民俗为核心的人类文化的印记,它影响着创作者的主观世界、情绪情感、思维方式等。不同地域的民俗对于作家特有的个性和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如沈从文钟情于湘西世界,风格明丽,路遥对黄土高原民俗风情的展示,朴实,厚重,可见,由于以所表现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作家的创作个性及风格也各不相同。
  苏青的作品《结婚十年》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家真切地描写了自己十年平凡而实在的婚姻生活,写得非常生活化,里面没有对政治的热衷,只是把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呈现出来,平平实实。胡兰成曾说:“苏青的文章正如她之为人,是世俗的,没有禁忌的。”“宁波人是热辣的,……但宁波人是更现实的……她的文章和周作人的有共同之点,就是平实,……她的生活就是平实的,做过媳妇,养过孩子,如今是在干着事业。”确实,宁波的民俗对苏青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苏青的家乡宁波具有浓厚的商业之风,所以在苏青身上渗透着浓厚的“务实”传统农商习俗,她真实地描摹着家庭、社会、人生的状况,“她的作品中,看不到张爱玲所特有的沉郁、贵族气,她的作品是明朗的,她对生活有一种自我满足感,她的愿望不大,追求也不高,只是渴望一种世俗的平凡生活,实在的生活。这种世俗的追求,给了读者一种亲切感。”[1]
  从《结婚十年》中对民俗事象的大量运用,我们可总结出:由于苏青对民俗生活的体会及吸收,从而形成了她平实、凡俗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二. 渗入和补充作品的内容描写
  民俗内容进入文艺作品,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民俗作为一个内容因子被植入作品的某个局部,成为作品全盘上的一个灵动的棋子。”[2]
  1.推动情节发展
  民俗作为一种普遍而特殊的社会存在。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它常常成为情节发展的契机,结构安排的中心纽结,《结婚十年》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民俗事象中层层向前推进,可以说,民俗为矛盾冲突的展开、情节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作品从主人公怀青上轿前夕写起。N城有着许多旧的婚俗习惯,在男宅雇定的花轿没有进女宅之前,新娘不得下床,坐上花轿后,又需坐定不能动,根据习俗的说法便是:动一动便须改嫁一次。怀青不敢动,直到后来小腿被滚烫的铜炉烧得受不了了,才禁不住左挪右挪。不难看出,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在旧的习俗的制约下,有着无奈,在无奈中,又透露着对旧习俗的违逆,这为她的婚姻的不幸埋下了伏笔。按照当时的婚俗习惯,在礼堂上,新郎应躲起来,后新娘而入,表示不愿拜堂,同样,尽管新郎崇贤也受过新式教育,但他却不按新式规矩先怀青而入,却是遵循着从前旧式结婚的习俗,这些让怀青感到不快,这又暗示后来夫妻二人感情的不和。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婚礼仪式中,怀青的精神备受折磨,可见,有关对婚俗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展开,正如张爱玲所赞赏的“技巧正在那不知不觉中”。到上海组建家庭后,“男人大丈夫,女人小妻子”等古老的民俗风情则又一次引发并逐渐加强了两人的矛盾。丈夫希望怀青做一个彻底的家庭主妇,而怀青则不愿受制于日常家庭生活的羁绊,希通过自己的写作来体现自己的价值,随着符合丈夫心目中理想妻子胡丽英的出现,兩人的婚姻彻底结束。
  可以说,那些贯穿全文的民俗事象和人物与现实的纠葛,贴近生活,驱使人们向生活的更深处挖掘,引发了读者对男权文化统治下的女性命运的审视和深思。
  2.揭示人物性格
  人物的性格会随着情节的展开一一呈现出来。在《结婚十年》中,作者写到,按照宁波的地方习俗,女儿出嫁的前一晚上,娘该陪着女儿睡,好在夜里细细地教她做媳妇的道理,可怀青却不理会,在母亲上床时,早已睡熟,可以看出,出嫁时的怀青,单纯、率性、真实。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繁琐的婚俗仪式中,怀青都大胆的违逆着旧俗,尿急了,她竟用枕头当做尿具,自己走进花轿,结婚后的第三天,她在众目睽睽中入“厨房”,面对丈夫情人的讥笑,她恼怒了,把锅铲丢进锅中央,这些细节描写与民众仪式相结合,把主人公的个性生动地体现出来。
  结婚后的女人,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丈夫,家庭。怀青在怀孕期间,受到了特殊待遇,可生下女儿后,遭受冷落,产房被视为禁忌的“红房”,婆婆不再跨进一步,因为女儿生的不是男孩,所以,娘家人感觉到没有面子,甚至遭到冷落,在一系列的风俗人情压抑的的氛围中,怀青对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极度愤怒,她开始自立,认为女性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说民俗的描写,为丰富人物的个性特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具有可读性
  民俗是民众现实生活的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民俗,各种民俗事象构成了他们的生活内容。
  民俗作为人类社会群体的传承性文化生活和生活文化现象,其中的一个表现是,民俗描写能体现生活的真实性,“因为民俗是一种最具原生态的文化意识团。它是现实的民众生活的模式化写照。”苏青花了大量的笔墨将宁波一带日常的原生形态的民俗呈现出来,例《结婚十年》,在写该地的结婚生子、外婆的催生礼和满月礼时,详细介绍了礼节习俗,作者有意让读者通过她这些仪式在作品中找到“自我”,在读到这些民俗时,读者仿佛也置身于当地的氛围中,与作品的距离更加接近。民俗也是一种通过实际行动传承与传播的文化事象,《结婚十年》中的苏怀青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在谋生求职的过程中,她碰到了种种遭遇和白眼。小说通过她的遭遇把江南社会的人生刻画得生动仔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思维习惯、民间信仰等社会文化方面的民俗资料。通过这些民俗资料,我们可以熟悉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因为人生活在特定的民俗中,长期受到民俗的熏陶,不断得益于民俗的培育,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民俗便汇聚成一种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习惯被表达,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3]还有,民俗的描写,能够加强小说的可读性,这是因为民俗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婚十年》中,怀青记述了宋康王泥马渡江获救与花轿的来历等故事,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也扩展了读者的知识面。
  苏青在创作过程中,能够重视并恰当而巧妙地运用民俗描写,这些民俗描写,使她的创作呈现出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民俗成就了苏青。(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邱佩莹.区域文化风俗对小说文本风格的影响——论苏青的《结婚十年》[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陈勤建、叶静、沈玮.文艺民俗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3]林继富、王丹.解释民俗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在促进科技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文章分析了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综合效益好、物质资源消耗低、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充分
期刊
2012年11月份,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术交流月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次音乐学院有幸邀请到了首师大退休老教授曹理老师,曹理老师以“自强不息,求索无止”为题目给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们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曹理教授曾担任过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承担过多项国家教育科研项目,出版著作20余部,自1959年至今先后多次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教育先进工作
期刊
摘要:承德市滦平县,处于京、津、辽、蒙的省市“金三角”交汇点。境内有丰富的铁矿、钒钛矿等矿产资源,长期以来发展资源禀赋驱动型的县域经济,长期以来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地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情况有所缓解。本文简要剖析了滦平县在经济方面所面临的部分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政府等有关方面的努力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提出了后续相应的对策,希望能给城市管理者一定的参考,推动滦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要:作为恩施土家族传统节日的“女儿会”,在如火如荼的民族旅游浪潮中,恩施“女儿会”显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品牌效应,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转变,本文分析了这一传统节日在当代旅游开发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恩施土家族;女儿会;节日旅游  民族旅游以其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在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中,民族节日作为当地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日益成为带动民族地旅游经
期刊
摘要:我国绝大多数产业园区的开发仍存在诸多缺陷。例如缺乏全局性的规划、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等问题。只求入驻企业规模大而造成圈地中土地资源的极大闲置的园区不乏少数,即便是那些开发较早的园区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从汾湖高新区为起点,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理论,分析当今产业园区应该如何发展和建立,并且参考一定的文献提出必要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產业园区  问题的提出  笔者家乡在全国百强县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也日渐增加且多元化。在西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组织发育缓慢,社会工作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比如专业认同、人才流失等。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工作特殊性,农村社会工作须一定程度上注重本土化,立足于区域的特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和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理念,综合各种社会工作资源,逐步拓展社会工作介入的领域,加大力度搜
期刊
摘要:文章运用1990—2011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发明专利影响显著为正,对三项专利却具有消极作用。目前,中部地区的创新仍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的投入,科技人员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创新效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城镇化;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  1.引言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技
期刊
摘要:根据宁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显示: 全区回族人口为219.0979万人,占34.77%,女性人口为307.2538万人,占48.76%。近年来国家针对回族女性教育问题制定了“优化女童教育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举办女子班、女子学校,允许女童带弟妹上学,培养回族女校长、女教师,减免女童上学费用”等政策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新的情况也出现在关于回族女性的
期刊
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质是指主导产业替代以及产业空间结构置换。本文以兰州市红古区为例,运用产业分工与合作理论,基于产业结构对空间结构的依赖性,结合红古区产业转型的成效以及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红古区产业转型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红古区产业转型必须与城市功能定位结合在一起,在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产业一体化背景下认真规划、仔细布局,避免转型期的阵痛,使红古区产业转型朝着有序的方向发
期刊
摘要:国际商务专业因其涉及知识面广、学科实践要求强的特点,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目前,可以以外贸技能大赛为导向,通过创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标准、建设项目化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实践专业教学团队、改革专业教学考核体系,以此来构建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外贸技能大赛;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目前,我國已成为出口第一,进口第二的世界贸易大国。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