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耿洁校长:“热爱教育,迷恋孩子们的成长”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e3we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耿洁,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小学校长,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热爱孩子,醉心于教育研究,拥有十年的校长工作经历。曾获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区级科研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中国教师:小学的工作很平凡,也很琐碎,教育工作很辛苦,尤其是作为一校之长。对教育,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耿洁:人的生命意义应是追求美好的生活,而教育的意义是为人一生的美好生活做奠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迷恋孩子们的成长,希望在学校中学习的孩子,在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更习得良好习惯,拥有美好的精神品质。
  中国教师:一所好学校,一定是一所师生相长的学校,老师不仅能教学生,也能从学生身上收获。相信您应该也从学生身上收获了不少,能不能谈谈学生带给您的感动?
  耿洁:我非常同意这一提法。以前大家更多的说法是“教学相长”,那只局限于课堂,其实,在校园中,发生更多的是师生相长,尤其是来自孩子们的。清晨的鞠躬问好、节日时亲手制作的可爱卡片、活动中的积极参与,都充满真挚的感情;当我抱着书本上楼,会有学生跑来帮忙;当我站在台上发言,孩子们是最认真的听众,永远会给予最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的质朴、善良,总能让我收获满满的感动。
  当然,还有那些正兴奋地在楼道打滚儿,突然看到老师时的快闪;在女厕所外等着吓唬女生结果等出来老师时的惊恐;上课走神儿偷吃东西刚好被老师撞见时的尴尬无措……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甚至是淘气、顽皮,都呈现了生命的鲜活,也时时带给我深深的感动。
  中国教师:新时期雷锋精神如何传承和发扬光大,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耿洁:雷锋教育在这所学校已坚持了30年,形成了“四化”的教育策略和“三全”的教育途径。新时期,我们在考虑如何与时俱进,让雷锋精神更好地契合孩子们的生活和需要,与时代同行,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中国教师:让孩子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是学校努力的方向。请您谈谈对学校未来的展望。
  耿洁:以雷锋精神为引领,让孩子们有能力更自主地学习和生活,在培养学生成材、促进教师成长以及发展学校特色的过程中,让实验小学人共享教育的幸福。
  (责任编辑:胡玉敏、孙昕)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科阅读是以“分进合击”的阅读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科阅读表现为分科,最后一定整合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素养。学科阅读是指阅读各学科的阅读材料,掌握学科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积累该学科的学习经验,进而发展该学科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学科阅读的目标是学生在学科精细化阅读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学校推行学科阅读,需要规划学科阅读比例,规定学科阅读时间,规范学科阅读方式。教师开展学科阅读教学,需要选
编者按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松山湖中心小学)创办于2006年,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是享誉珠三角、省内外的教育改革创新先进校,是东莞最具影响力的学校之一。近年来,它致力于“深度学习”教学体系的建构,取得了深度进展。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什么是问题?美国的纽威尔和西蒙这样定义: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问题[1]。问题
“师”要有“道”,就要去学习 “师道”、 理解“师道”、践行“师道”。“中国教师·敬德会讲”聚焦师道传统与师德建设这个话题,既温暖着师心,也温暖着华夏民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这个话题常提常新,因为每一个师德的建设者都会用自己独一无二的心与灵去领纳、悟解与呈现这个“为己之学”。  2018年6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北京海淀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
瑞吉欧教育理念为许多教育研究者所熟知,其产生地就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瑞吉欧·艾米利亚。其最初的创始人是罗里斯·马拉古奇(Loris Malaguzzi),他与当地的幼儿工作者一起创立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架构、学校组织方法以及环境设计的原则”,我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取向”(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瑞吉欧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全世界的教育改革具有极大
我的恩师孙喜亭先生不幸于2018年11月12日11时40分仙逝,享年88岁。2003年9月17日,先生不幸罹患脑梗,从此口不能言、行动不便,绝大多数时间只能坐在窗前或阳台上,默默地看着外面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在师母、亲友和弟子的鼓励下,身病志愈坚的先生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一直坚持到2013年。经师母慨允,我把先生写下的五万余字记载他病中生活的文字整理后印刷成一本名为《日子:2005
【摘 要】良好的劳动素养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为这样的年轻人:能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能获得快乐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如果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共同发力,各自发挥作用,就能为劳动教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万一这三者不能形成合力,其中的任何一个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在落实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摒弃添加式思维,采用融合式整体设计。一方面,很多劳动教育的场景可以作为德智体美四育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
教师研修机构作为中国的独有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研修机构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区县一级的教师研修机构如何在教育深综改背景下充分发挥作用,在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以下简称“丰台分院”)的“十三五”规划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一、面临的挑战  1.教育综合改革对区域研修机构提出新挑战  2016年9月,
年年读书日,今年大不同。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教师》杂志特别策划推出“关注教师专业阅读”专题,聚焦教师阅读,研讨阅读规律,分享阅读经验,促进专业发展,很有必要,也非常及时。然而,教师为什么需要阅读,教师阅读应该读什么,怎么读,恐怕言人人殊,看法未必一致。这里结合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为什么需要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
男,1945年出生,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五星镇闽营村人,初中学历。1962—1965年于闽营耕读小学任教,1965—1984年在王各庄任民办教师,期间担任全科教师。1984年考上公办教师,担任毕业班数学老师。1994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1991年之后陆续兼任乡小会计、教导主任和校长职务。2005年退休。43年奉献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把教师看作平凡而又受人尊敬的身份。  一、成长经历  我家祖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我国政府设立的最早的公立中学,建校于1901年,至今走过了115年。学校最突出的特色,是走出了许多领域的领军人物,不仅仅出了一个钱学森,在科学技术类、社会人文类、文化艺术、体育类都有著名的校友。为什么走出这么多优秀的人物?因为附中有特别优秀的教师。当然,这更离不开师大附中百年传承下来的“全人格教育”。  一、“全人格教育”的百年传承  我認为,对个人而言,独立思考是人格健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