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艺术水准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bandf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所以教育的本质必然涉及人的本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历史课堂教学更应恪守这一原则。无论是教学方法的改进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利于学生发展这个中心。笔者曾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的方案从学科兴趣、学科知识、学科成绩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而递增,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程度、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逐步深入,考试成绩在波动中提升。在课改环境下要重新塑造自我,转变观念,立足于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准,做教学工作的主人,不仅如此,我们更要将我们的学生塑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浅谈一些做法。
  一、 摸索运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
  讲练结合,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有机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以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着眼点就是推动学生利用其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充分的主动实践,使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同步充分到位,从实质上内化为其新的知识结构,并成为重新建构、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1、 练习设计要针对课标要求、知识点、重难点、理论、方法、思想教育等教学目标,或者说,要把所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或综合为特定的练习,以便在练习过程中,围绕目标精讲分析。比如大萧条(资本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我们要达到如下目标:①落实相关的基础知识,②掌握分析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方法,③掌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④提高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这样把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通过练习融合在一起,使教师讲解和学生接受也自然天成,入木三分。
  2、 精讲要突出知识的体系结构,练习要有利于认知的构建要求。如今高考特别注重加强考查知识结构,强调对历史现象的立体分析,高中新课程改革也突出了这一特点。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了它,就更容易理解、记忆学科的内容,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必须注意挖掘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即必须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其他历史思维方法指导下构架起来的,具有深刻内在联系并体现学科特点的体系。它实际也就成为知识与能力、技能和方法的载体,成为对学生传播和渗透能力要素的媒介,但在实践中,许多人感到讲练形式的一个突出矛盾是:练习容易冲淡教学体系,使整个教学显得支离破碎。这实际上是没有切实领会讲练模式的精神,没有正确把握讲练关系造成的。从内容上说,练习隐含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占主线地位;但从形式上说,练又只是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步骤。二者都要在目标体系的指导下,统筹安排,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为此要注意:①练习要依据所讲体系体现出序列性、联系性,使讲和练在内容上能密切配套。②在题型上可多选一些小型灵活的练习,如选择、简答、材料解析等,这些题针对性强,比较有利于体系安排。
  二、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教学目标
  首先,要灵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新教材每一框内容活动不少,设计的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活动要精选巧用,选准切入点,灵活处理这些活动,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学生自己能做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自己能想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第三,要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采用课前导入,为新课的讲解增添精彩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语所产生的点题、凝神之作用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认同和使用。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恰到好处地导入新课,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一年的高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的教学中,坚持采用课前导入的方法,对新课的讲解和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比如我在进行《政治文明历程》的第二单元教学时,我就针对其中古代西方文明选择了部分影响广泛、资料丰富的《木马屠城》、《罗马起源》等西方传说作为引言,尽量在课件里展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画面,并采用通畅诗意的语言去描绘古代西方文明的开端,让学生们犹如穿行时光隧道,感受到了西方的性格与脉动。又比如在具体的有关希腊、罗马历史的课前导入中,我用下面的段落文字——《光荣的希腊》:“希腊人缔造了西方的文明,但是自己沦为野蛮人的奴隶……”《雅典与斯巴达》:“这是一场智慧者与勇敢者的竞争……”《罗马的征服》:“罗马人的征服是西方历史上最辉煌的征服,它使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这样便将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波澜壮阔的场面、鲜为人知的细节都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不仅有导入点题之妙,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收效很好。
  四、 教给学生系统的有规律的学习方式
  历史学科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给学生识记一些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知识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学习和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一个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他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怎样给学生以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呢?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决定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因此历史教学中应当先教会学生按时间顺序系统地学习历史,建立起健全的知识结构,紧紧抓住每个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贯穿这个时期的中心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进而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例如:“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们的反抗斗争,也加剧了固有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它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联合绞杀了这场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化也进一步加深。围绕上述这一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贯穿最后的中心内容,把这一时期的历史基础知识做系统的学习,并让学生通过纷繁的历史现象抓住本质,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但教会了学生怎样学习历史,也培养了他们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
  五、需要讲究一些教学技巧
  例如:讲到开国大典这段历史时,我就和同学们过生日相类比。正如同学们有自己的生日一样,共和国也有自己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的生日。同学们过生日要唱《生日快乐》歌,我们升国旗要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过生日的时候,要请同学、朋友来聚会,而每逢国庆节就有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身着节日盛装,欢度国家的生日。让他们在对比中学习,不但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较容易地理解开国大典,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有些难记的知识也可以编成口诀。例如淮海战役的领导人:可用“碳(谭)素(粟)一(毅)百(伯)瓶(平)”,即谭震林、粟裕、陈毅、刘伯承、邓小平,这样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就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些知识点,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六、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
  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言,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即使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今天也不例外。历史是一门文科性非常强的学科,而且还具有故事性,因此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教师大多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学生很可能没过多久都忘得差不多了。但他们对于电视电影中的情节却是记得很深刻,而且经久不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过我想语言的生动、引人入胜应该是电视电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新课程的要求之下,应该说中学历史教学的难度是加大了,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实我觉得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语言的要求更高了。如我在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中讲到秦朝灭亡时,教科书上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后,土崩瓦解。”这样讲虽然很简练,但不吸引人。我适当地加以补充描写:“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进入咸阳。继位仅仅46天的秦王子婴不得不用绳子系住脖子,乘着素车白马,双手捧着玉玺,向刘邦投降。这样,由陈胜、吴广首先点起的农民起义的革命烽火,终于烧毁了秦始皇所建立的秦王朝。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样讲,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作用,既不脱离教科书,又吸引了学生。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历史人物之间的某些对话,如在讲到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我引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之间的对话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他们的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抓住要害的精练语言,学生也是很欢迎的。因为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一些简练的语言就可以体现课文的重点,他们是很乐意接受的。例如,我们讲到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在具体分析了它的三方面危害后,可以归纳为“国困、民穷、兵弱”六个字,这样既形象又全面地说明了问题的本质。再如,讲到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时,也可以用“割地、赔款、通商”来概括,显得简明扼要,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语言,话不在多,却往往可以“点石成金”,我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比较复杂的历史过程时,尝试用精练的语言去加以概括,效果很不错。
  当然,新课程下我们还得考虑平时的考试成绩,也还得考虑中高考。所以,有时会顾此失彼,一不小心就又回到了过去的模式下。要真正走进新课程,还需要一些时日,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湟源县巴燕中学)
其他文献
南坪县(今九寨沟县)历史上是民族迁徙流动、多种民族交汇的枢纽地区,甘肃的“文县琵琶”和陕西的“眉户清唱”在南坪境内融合,并荟萃了有着悠久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汉族、羌族、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发生了重大变化.中职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音乐学习可以
丝绸之路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于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该战略构想借用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符号,蕴
院人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拥有情感并知道如何表现情感,舞蹈便是人情感表现的产物,而舞蹈中人物的情感最终纠集混杂成一种精神,形成舞蹈表演的核心,舞蹈的精神内涵,是寄托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信息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
摘 要:蓝染织品指植物蓝染的青蓝大布和蓝色“四缬”一蓝灰缬、蓝夹缬、蓝蜡缬(蓝蜡染)和蓝绞缬(蓝扎染)。灰缬有“防染”和“拔染”两种,“拔染”灰缬的织品未必一定是蓝色,而蓝灰缬就是“防染”的蓝印花布蓝染的技法采用天然的蓝草提炼,既不破坏自然,又完全符合现代人环保要求;蓝草的芳香还可以除臭防蚊,所以穿蓝草制的衣服,流汗时会有香汗淋漓之感。除生活工艺外,美术工艺及纤维艺术,也在蓝染范畴中探寻创作可能。
摘要:音乐学研究的是有关音乐的—切事物,它包括人类历史的和当今的全部音乐成品和音乐行为。书中提到:“音乐学是运用各种学术性方法研究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的学术领域之总称”①,西方国家对于音乐学的研究和发展迄今为止都走在世界前列,而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在对音乐学的研究上如初涉者般,在浩如烟海的西方音乐学领域里,难免会存在滞后性。  关键词:西方音乐学;历史发展;认知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不断曝出各种污染问题,食品安全形势日益恶化。从苏丹红到亚硝酸盐,各种食品加工添加剂或者新产生的污染物不断挑战民众的安全神经。一些商家为了使自己的产
目的评价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持续小剂量吸入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对31例长期随访的哮喘患儿,观察吸入必可酮后临床疗效、肺功能及副作用.结果 31例哮喘患儿
摘要:漆工艺作为中国艺术界较为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其它艺术相比,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可以追溯到8000年,从跨湖桥漆弓到战国诸侯用过的漆案、漆几,乃至明清的脱胎漆器,无一不显示着它的深沉。想通过现代设计的表现方式让大漆重回生活,重现生命。对漆艺技法和其附着物的创新,来完成传统大漆工艺的一次完美的蜕变。也想为中国传统的一门古老艺术而努力钻研。  关键词:漆工艺;现代设计;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