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理论探索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素养最早于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对它的内涵进行了基本确定,1992年信息素养又正式被ERIC(世界教育资源信息中心)资料库纳入,代表着信息素养教育意义的正式确立[1]。
  在信息生产、消费和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中,教学信息日趋多元化,教师只有具备高水平的信息素养能力,才可能将丰富的网络和多媒体信息运用起来以更好地教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实践过程,应该在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指导下以分层递进、逐步深化的方式开展。笔者在此尝试,从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解决与决策支持三个层面,构建一个对教师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体系框架。请参看图1所示。在这培养框架中,对信息素养的要求是一个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递进的过程。
  
  一、信息技术层面
  
  信息技术层面包含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情感意识和态度以及信息伦理道德和价值观三方面,其主要表现为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等。接受信息技术层面的教育后,教师应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布信息;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能准确、快速地从不同角度解读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信息技术层面的教育是后面两个发展阶段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只有通过该阶段学习,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之后,才可能在后面的两个阶段得以更高层次的发展。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培养教师信息需求意识。教师应能正确地辨析和鉴定信息的价值,合理地使用信息,形成一种对信息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对信息所持有的恒久注意力。能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学习或教学工作,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并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三、问题解决和决策支持层面的教育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由原来的重技能训练逐渐向重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转移,而高级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核心能力,因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将研究重点集中到探索培养教师高级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上。一个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的人,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或者进行某种决策的时候,他将会运用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进行信息的搜集、分析、排除、筛选,并通过信息加工和思维分析等,以便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科学地决策判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占有信息的多寡及其可靠性往往影响问题能否解决和决策判断是否科学。教师能将有关信息知识和能力迁移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使得教师能自觉地将信息的使用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自觉地应用,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信息资源的能力。
  拿破仑·波拿马曾说过,具备决策的能力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因而也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宝贵。决策理论的代表人物西蒙认为,决策是一个过程,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或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3]。决策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①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②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③对诸行动方案进行评价和抉择;④对于付诸实施的抉择进行评价。在决策过程中时刻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控制决策实施的依据,又是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尺度。复杂化、相关因素的多变性和影响后果的深刻化,使决策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决策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决策。而要想发现问题,必须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的方式,获取足够多的信息,从信息中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确定决策目标,而目标的确立,也必须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分析之后确定。同样,决策方案的制订、优选,也是在掌握足够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依靠信息反馈,掌握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以便控制决策的实施,或对决策及时修正、调整,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决策的效果如何,也需要通过直接或间接了解的信息予以检查和总结。可以说,信息是贯穿于有效决策的全过程。人们在决策并获得成功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足够的高质量的信息并及时运用信息,取决于个人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
  一般而言,决策和问题解决两者往往交融在一起并难分彼此。所谓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面临问题情境时,为了处理这个情境而产生的一系列认知加工活动,是问题解决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4]。西蒙将问题解决看作人类认知的三类基本信息加工过程(再认、问题解决和学习)之一。他认为,一旦某人按照某种方法完成了某项任务,就意味着他解决了这个问题[5]。从信息处理角度看,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一般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搜集、获取和存储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归纳、整理,交流、重组和创造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在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中,可以对教师从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解决与决策支持三个层面的框架下分层次分步骤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根本目标出发,采用灵活机动的培训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和推动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全面提升。总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张洪洋.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述评.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9).
  [2] 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
  [3] 常桦.CEO的决策艺术.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4] 林雪芬,张剑平.信息技术课程中“问题解决”的研究进展.上海教育科研,2005(6).
  [5] 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付一静)
其他文献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普及,反思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所有知识都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和创造的;学习者在教师引导下有意义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学习效果最好。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我们应以促进学习者的变化为目标,促进学习者的反思性学习,并帮助学习者发展反思能力。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1.概念  我国著名学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过程管理为保证,以持续改进为发展,从而使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的管理模式。该体系在企业管理方面取
新疆城镇化的发展不同于内地省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脆弱的生态、复杂的人文社会环境、特殊的地缘政治、巨大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构成了新时期新疆城镇化的背景。本文在边疆
深刻体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法治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蕴涵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现代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
一、体育课心理气氛的概念解析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对稳定的群体情绪状态。它是在每堂课中都客观存在的一种比较复杂的课堂社会心理现象,是教学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各自对待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彼此间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反映。课堂心理气氛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又具有可
从分子水平研究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淋巴细胞内钙调素(CaM)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以及用RIA法测定细胞外(即血清)CaM浓度,借以观察在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
用公共艺术提升当代城市市民的整体素质是艺术家的职责之一。现今的公共艺术不仅是人们审美的对象,而且成了表达公众意志,宣扬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工具。数字时代的
介绍了室内声环境设计用空间吸声体的材料和结构,讨论了空间吸声体与绿植、照明、造型、文化等因素相结合的创意设计手法,以及空间吸声体在不同抽象空间的导向作用,并总结了空间
1983年10月5日这一天当兵团党委党校筹建工作处于急需外援的困难时刻,兵团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兵团计财局和农六师从物力、财力及师资力量的配备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
导师制教学在中国高校本专科专业推行的时间并不太长,但其实施的目的却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以促进学生的广泛就业。有基于此,特别结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