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信息技术与STEM教育的融合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k1981f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内容上说,“STEM”教育它所强调的是一个整体,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内容是组成部分,这四门学科以自然、有机形式结合,最终呈现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状态,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且深入地了解世界,对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还会促进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笔者将会以一篇与工程、技术、数学相结合的课文为例,针对“小学信息技术与STEM教育”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STEM教育;有效融合;小学信息技术
  引言: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校教育的职能仅限于传播知识,在此背景下的“科学”课也被称之为“自然”课、“常识”课。人类步入科技时代后,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工具的普及化,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此背景下的学校职能也在逐渐改变,从某一个方面上来说,教育重点已经从知识传递转变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多种学科交叉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STEM教育理念能够给予很多帮助,可以结合此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从STEM教育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科学知识、思维与能力、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依赖于多方面的学习体验,这些学习体验的特点主要为立体化、开放式,具体内容可以是实践探究、情感渗透等。
  一、利用任务驱动法 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的内容便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对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學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明确目标的“任务”,以此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授《认识机器人》的课上,教师可以把学习任务分成理论、硬件、软件等几快,学生自主结合,通过教材、图书、电视、网络媒体等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在课堂交流,进而学生思考完成:现在,机器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在将来,我们还需要机器人为我们做些什么这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尝试创作 培养创新思维
  STEM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形式的教育理念,相比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形式来说,STEM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培育。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初识Scratch》时,本课作为Scratch单元的起始课。Scratch软件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学习内容趣味横生,是-款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图形化编程软件。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有两部分,一是了解Scratch软件的界面和主要功能,二是掌握Scratch软件的基本工作方式,能够编写简单的脚本。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引入小游戏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时,老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小游戏,让学生先进行游戏体验,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之后再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如何通过Scratch编程制作出这样的小游戏呢?”完成课堂的导入。在这一环节,渗透STEM教育理念,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相融,还可以在小游戏中渗透其他元素,例如设置“我是小小航天员”为主题的小游戏,可以在游戏中融入不同天体的元素,带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温习科学课上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通过“趣味计算闯关赛”小游戏的设置,在培养学生编程思维的同时锻炼计算能力。在创作游戏的时候,教师更加应该关注学生编程的思想,通过分层任务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去尝试创作,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发展创新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STEM后,学生的协作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此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Scratch趣味编程》的第三课《猫咪踩球》。前二节课的知识点包括认识Scratch界面、初步尝试创建舞台、添加与编辑角色、组合指令积木和保存文件等基本操作。本课是学生学习Scratch动画的开始,本课要让学生明白,在Scratch中实现动画效果是通过造型的切换来完成的。人物动画不是完整的视频记录,而是通过几个关键的动作,不断循环组合而成。让学生明白动画形成的原理,再引导学生去制作和完成动画。
  举例来说,《Scratch趣味编程》的第三课《猫咪踩球》的教学,本课是学生学习Scratch动画的开始,本课要让学生明白,在Scratch中实现动画效果是通过造型的切换来完成的。人物动画不是完整的视频记录,而是通过几个关键的动作,不断循环组合而成。让学生明白动画形成的原理,再引导学生去制作和完成动画。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先进行讨论,促使他们的思维清晰,并在讨论过程中思维发生碰撞,发展创新思维,再进行制作动画时能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使他们勇敢地进行尝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学校都已针对传统教学观念有所改变,但对于很多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来说,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STEM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理念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值得引入。
  参考文献
  [1]  王春. 小学信息技术与Stem教育融合的探究[J]. 科普童话,000(14):P.64-64.
  [2]  黄迪,杜莹,姜鹏.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模式构建实践路径——基于STEAM教育理念[J]. 现代教育,2019(18):25-27.
其他文献
摘 要: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开展的先导。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细节方面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关于场地的细节布置;关于教师课堂口头语言的细节处理;关于器材的设置的细节问题;关于教师的教学体态的细节问题。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细节问题;场地;口头语言;器材  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认识不足、在设计教学时处理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不对、教师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团课程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拓展知識、获得快乐、分享友谊,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实现心理健康成长。对于具体的小学社团课开展,要遵循积极健康的开展主线,引导小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完成社团课程要求的活动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在参与社团课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对小学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研究,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分析社团课程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
期刊
乌克兰教育学家曾说过:“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斥责表现出最原始的本能反应,每个教师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应中丧失殆尽。”教育学生免不了批评,批评包含品评、判断对错、指出好坏等,它的积极作用是激励人的斗志,鞭策人的精神,教导人的成长。但是俗話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可见,批评是最不受人们待见的。特别对于小学中高段开始步入叛逆期、青春期的学生,往往好表现,好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对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及实践探索提出了迫切要求,在播种、护理、采摘、品尝系列养植课程以及一日活动和突发事件中开展教育活动,并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进行探索,通过生命教育,提升幼儿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懂得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内涵,更使幼儿得到更全面的关爱和呵护,启迪幼儿对生命的热爱、敬畏等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PEP教材中Story time部分是整个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在生本教育教学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故事教学中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个人、小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生动、活泼、健康地学习英语故事。  关键词:learner(学习者)discoverer(发现者)controller(主宰者)designer(设计者)  PEP《英语》中的Story time是每个单元中最后一个板块。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教育,更多的是道德品质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公民有更高的道德标准水平,这要求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和教师从小学开始就应重视德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德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尊重;榜样示范  前言:  学校德育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萌芽阶段,面对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进一步提高是语文教学者们所不断思考、探索的。在教学实践中,群文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强化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成效显著,本文将重点论述群文阅读在小学阅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  群文阅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中构建达成共识的多文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模式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表现为以体育兴趣和个人身体素质等要素为划分标准进行分层教学,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再根据各教学层次学生的特征制定体育教学计划,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分层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本文浅要
期刊
摘 要: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这是一本指导如何捕捉孩子们闪光点的枕边书,更是一本神奇之书,为我塑造孩子们的未来揭开了新的篇章。  细细品味《引爆孩子的潜能》一书,感触很多,感触最深的是,为人师者,应重新认识真正的教育,时刻告诫自己:不为分数而教,要为发展而教。当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创造个性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而课程标准中也在积极倡导“综合性学习”,其宗旨就
期刊
摘 要:阅读中的审美其实是一种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相交融的心理过程,包括对课文美的感受、体验、发掘和评判。是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进行体味和认识,以期挖掘课文的内涵,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把握课文的真谛,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本文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乞巧》一课探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审美鉴赏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鉴赏力;培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