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一位演说家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三尺讲台教学到激情洋溢的演讲,距离到底有多远?这取决于你是如何看待说话与表达这件事儿。
  如果你把说话看作是与己无关的事,以为只要往前一站,重复说些早就准备好了的言语,或是背念写就的稿子,既了无意趣,又不会让人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火花,那无论赋予这番话怎样的名称,都算不上什么交流或表达,因为这基本上就是喃喃自语,压根儿与教学或演讲扯不上关系。
  如果你已意识到,当着众人说话,不仅仅是在表达自我,还是一种导向,是对彼此共同关注的思考,在其中求取理解与共鸣,并为之努力去实现预期中的愉悦和分享,那你就不必在意自己是在传播知识、启迪成长,还是在正视现实、疾呼人生了,因为你面对的听众、站立的位置等已不再重要,也许此时的你正处在课堂教学,但毫无疑问,此刻的你就是在演讲!
  诚然,把一堂教学课上成像演讲一样,会有这样那样的细节需要注意。若您能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那可以说你已经对“什么样的演讲是一次成功的演讲”有了基本把握。
  言语的温度
  口头言语与书面文字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即在于其通过“有声”方式,不仅表达意义,而且注重传递情感。“我口说我心”作为一个基本准则,要求说话人无论侃侃、娓娓,还是谆谆、循循,都务必是“负责任”的,亦即这些说出口的话不仅是你所理解的,而且是你深深认同,又与自身行为实践不相违背的。如此,你的言语才会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才能避免牙牙学语、照本宣科或“阿包背书”式的交流隔膜。因为连自己都一知半解或并不信服的言语是难以感染和说服他人的。
  言语的温度来自你对生活的感知与体认,是人生态度的展现,而这才是有效沟通的根本奥秘。温度也许说明不了对与错,却是你生动而真实的心跳,是你赖以向人传情达意的一条必经之途。
  语流的节奏
  说话有节奏就好似人的脉搏跳动一样,讲究起伏变化要有序、合宜。对于说话时的语音轻重、声调高低、语气强弱、停顿长短等,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表意不确,甚至可能扭曲了本来的意思。
  如果在诵读“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这一句时,将末尾的“自由”一词重读,那就把作者的原意完全颠倒,造成了听者的困惑。
  又如,“真的,有合理的爱吗?”这句话是说爱很难有合情合理的结果,而一见钟情式的爱自有其“合理”性;但当把这句中的逗号删去时,它的含意也随之而改变,变为强调看似既讲逻辑又合情理的所谓的“爱”,其实并不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存在。对于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只要解读时联系上下文所处的语境,就不难区分。但要由说话时的“语流节奏”去作出明确、清晰的辨识和领会,那就不是光确保语法、修辞妥当就能做到的了。
  分享的欲望
  一位演说家的风采,首先不在于学识有多么丰富,讲得多么有理,而在于其向外界分享自己的热切意愿。
  走进课堂,登上讲台,我们都必然扪心自问:我真的有话想说吗?俗语“愤怒出诗人”,“愤怒”即诗人发自肺腑的表达意愿,没有这样一种与人分享的强烈冲动,也就不会有所谓的“诗人”。抑或也正是这一意愿存在的有或无及其强与弱,决定了你我立足讲台的成败得失。
  “一个人说话的口气就是他与世界的距离”,此话不无一点道理。教师的职责说到底就是开启,就是让智慧的光亮渗透进期待普照的朦胧心灵。
  当我们怀着对知识、对真理的向往与憧憬,以错落有致的语调节奏,表达与分享着生命的体验、生活的感知时,你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所展现于讲台上的,完全就是演说家的风采!一一或许,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如庄重的礼堂、会场,鲜花簇拥的大舞台,雷鸣般的掌声等,但我们同样面对的是求知的渴望,探索的希冀,以及对明天的好奇,也不缺少那来自点悟瞬间的粲然和发自内心的喝彩!
  走进心灵才能感受到温暖,热情荡漾才会让节奏抑扬,懂得分享才表达自然、真切。做一个讲台上、课桌边的演说家,对于我们不是、也不该是一件可望而难及的事,因为事实上这不就是你我每天都做着的一件事嗎?唯一不同的可能只在于你希望自己达成的是哪一种结果而已。
其他文献
几起震惊全国的校园“弑师案”接连发生,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推入人们的视野。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迫在眉睫。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首先要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指导教师学会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专业技能技巧,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疏导。要引入和调动家长力量,家长心理素质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校
期刊
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北部,有一个美丽的蓝田瑶族乡,这里有形态各异的石山、美丽多彩的传说和独具特色的图腾崇拜。一千多年前,蓝田瑶族的祖先迁居此地,并利用蓝靛来对衣料进行色彩浸染。为了便于采蓝,先民把蓝草从山上移植到田里栽种,农田里的蓼蓝草盛产,此地也因此而得名。  蓝田民族中学就屹立在这重山叠水之中。近几十年来,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区域汉族风俗、客家文化的影响下,瑶族文化元素逐渐从瑶乡学子的生活中淡出
期刊
我们先来看一份合同:  《师徒促进合同》  “执行本合同期间每年阅读教育类图书不少于10本;每周撰写读书笔记不少于五千字;建立个人主题帖子,一周不少于五千字;建立个人的《班主任工作笔记》,每天坚持记录;每天与学生倾心交谈,分享成长快乐;上好每一节班会课,组织好每一次班队活动;每个月上交一篇文章;每学期结束上交一篇个人总结……”  这份合同来自张万祥与他的弟子们。张万祥,何许人也?相信没听过张万祥老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国教育界是极其不平静的:湖南沅江高三学生刺班主任26刀致其死亡,辽宁女教师课堂上被学生捅死……  弑师案,一个沉重却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或将引发了很多层面的反思与改进。有人说,学生弑师是可悲的,让其他老师在管理学生时变得犹疑不决,甚至不敢批评学生,师生关系乃至家校关系越发的敏感、脆弱与危险。社会舆论上,甚至指向了学校管理及中国教育的现实困境,質疑起中国教师的品牌形象。为此,本
期刊
面对近期频遭媒体曝光的极端师生关系,更需我们解决的是如何透过这些案例实施正向引导,打破学生自我成长的局限,使其学习到生命的真义。  干预的目标  主要有五个目标:引领学生学习分析事件发生的多方面原因,以及我们面对此类事件的客观态度;引领学生以尊重的态度看待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理念;引领学生以“我为自己负责任”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学习和个人成长;通过调整学生对整个事件的看法来调节学生面对事件的态度和情绪
期刊
课改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课题,它与学校特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课改可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学校特色发展也是深化课改的迫切需要。九佛二中五年多的课改实践留下了许多故事,也有力推动了特色学校的建设,我作为课改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记录下心路历程,与志同者共勉。  关于情感  人的一生很短暫,会经历许多人和事,但因工作而有缘结下的情谊更显珍贵。2007年,我和我的前任符方军校长因
期刊
近期,山西省有280名家长被授予“最美家长”荣誉称号,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家教得法,孩子品学兼优;他们拥有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实现亲子相长;他们积极关注和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他们待人真诚,信守承诺,为子女及社会做出了表率。  2017年12月16日,由山西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山西省教育学会、“最
期刊
安全和质量是悬在学校品牌头上的两把剑。  没有过去,品牌无根,显得轻薄;没有未来,品牌无望,显得迷惘。若学校没有安全,就没有品牌。  不论是南宁解放路小學,还是佛山顺德仙涌小学都因文化寻根再造了学校气质,善用(临)退休校长(老师)可以更好地传承学校文化。老师不是知识的小商贩,应坚守育人品质,跟着名师学习,玩转安全教育的课程和课堂。  取消特长生招生、高校更名,可能让部分学生缺乏品牌安全感,但我们要
期刊
教育是一种美好的相遇,如果一个教师能把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到学生的生命时空里,对一个人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那么就等同在学生身上延续了自己生命的长度;如果能影响到更多的人,那么他又延展了自己生命的宽度。从近期弑师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师生关系的紧张,教师角色惯性上的居高临下、强势逼人,也可以看到教师某种程度上的无奈,教育生态的残酷与畸形,教师职业失去了荣誉感和神圣感。一个成就彼此生命美好的职业何以
期刊
人们通常认为,父亲与儿子的关系就那么回事。弗洛伊德学说中的“恋母”论更使父子之间的疏远与排斥有了理论根据。下面这个戏剧性的场面大概人们都不陌生:儿子从外地打电话给父亲,因为他们很久没有见面了。儿子试图缩小与父亲之间的距离,终于鼓起了勇气。  “爸爸,您好吗?”  “噢,噢,你好,等一等,让我去叫你妈听电话。”  “不,别去叫妈了,我想跟你说话。”  “怎么啦?你又没钱了?”  “不,我不需要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