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的“忧”与“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农村教育重视程度加强,农村地区学校数量减少了,但每一所学校的辐射也相应地增强了,开始实施寄宿制。反观我国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在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令人忧虑的问题,需要通过转变观念、建立完整的关系体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丰富课余生活等。
  关键词: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
  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受到很多限制隐私,这是当前推进教育发展必须关注到的问题。在近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不仅影响着整个教学的质量,还影响着学生的成长,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进步。在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推进学校教育质量进一步增强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于此,对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的策略。
  一、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之“忧”
  (一) 寄宿制学校安全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很多农村地区,之所以会出现寄宿制学校,完全是被农村地区教育的整体趋势所影响的。在很多时候,学校也是没有准备好的。在当前很多农村学校的寄宿制是一种较为单纯的扩张表现,而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都会有所打折。在当前我国寄宿制学校中,明显地存在着环境差、居住条件差等。寄宿制下,有很多学校甚至空间不足,学生需要两个人挤到一起睡,而在宿舍中,床之间的距离十分小,学生的活动都成为了问题。这些是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问题。还有许多不甚明显的安全问题,时刻威胁着学生的在校安全。在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就需要关注到课余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才能切实的加以解决。
  (二) 教师缺乏主动探索课余生活的积极性
  在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中,需要关注到学生的课余生活,然而在推进课余生活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主动性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状态。笔者对此也进行了分析调研,发现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学校对于教师工作的核定,依然是以教学成绩为主的,由此教师缺乏对学生课余生活的实践动力;其二,教师本身对于学生的课余生活参与较少,在这方面缺乏主动性;其三,在客观上,我国当前农村地区教师资源本就匮乏,由于开展寄宿制,很多学校的教师工作压力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精力已被大量的分散,很难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课余生活的关注与探索中了。
  (三) 校舍建设的经费匮乏问题
  在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中,想要实现学生课余生活的发展,其前提是要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安稳的宿舍生活环境,然而即使这样,在我国农村地区也很难达成。在较为根源之处分析,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缺乏的正是寄宿制宿舍建设的经费。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生存对于教育部门的专项资金的支持依赖程度还较高,然而在当前的经费供给下,很少有专门的宿舍建设费用,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的存在,很难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更进一步的,想要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内容,也需要一定的经费进行支持,如图书馆中的图书、体育运动的器材等,而经费支持达不到要求,学校对于学生课余生活的建设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二、 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之“思”
  在经过了上述问题的分析之后,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育实践,以及对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切实考察与反思,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的管理做出如下思考。
  (一) 更新教学观念
  在当前农村实施寄宿制学校,就意味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将在校园度过,此时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而学生在这个家中待的时间有时比在自己家还久。先理解了学生的出境之后,学校要充分意识到,此时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不仅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是将生活、将学生未来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打包的教给了学生,此时学校肩负的责任更大了。而具体到教师作为除了家长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群,在一言一行中影响着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中影响着学生。在这一状态下,教师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意识上关心并关注学生,积极为学生的在校生活拓宽课余活动的途径,加强自身工作的细化,从细节上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形成主动意识,积极为学生做出贡献。
  (二) 学校打开思路组织课余活动
  在学校组织课余活动的过程中,要打开思路,借课余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视野。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可能,如建设校园图书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维修学校的篮球场等,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即使条件真的达不到,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做操等。除了以上活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如定期组织卫生标兵、文明寝室等的评比活动,即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又能借助于此逐渐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主动参与其中的关注到自身的健康、安全、卫生等活动。
  (三)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在当前农村地区实现寄宿制教学,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主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投入到对学生课余生活的积极探索中。在培训过程中,要引入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给教师更多的启示,并且能够主动引入经典的案例。培训既有理论方面的,也有到其他学校考察的任务。在整个过程中,目的只有两个,其一是更新教师观念,其二就是引导教师更好地投入到对学生课余生活建设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在面对寄宿制的到来并不是不想作为,而是不知道如何作为,此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能够极大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教学工作做出贡献。将这些培训以及最终教师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中的表现纳入考核体系,也是推进学生課余生活丰富的重要方式。
  在当前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课余生活问题始终突出的存在着,需要引发管理人员及教师的足够关注。寄宿制下,学校需要主动承担起学生的成长工作,而不仅仅是按部就班的教学。在一个学校的发展过程中,给学生更好的住宿换季,丰富的课余生活,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需要教育工作者为之作为不懈的努力,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黄利,熊少严.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研究的回顾与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7,27(10):15.
  作者简介:
  张天萍,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永丰滩高级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没有信仰,生命就会迷失方向,良好的信仰教育指导人生发展。没有知识教育,信仰就会缺失基础,就形成不了科学的信仰,良好的知识与信仰的教育,相辅相成,促进人生的正确、健康发展,不仅实现个人梦想,也将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关键词:信仰;知识;学生;教育  一、 知识与信仰教育的意义  教育塑造学生的人格,没有信仰,人生就会迷失方向,信仰点亮人生,促进人生的辉煌,实现个人的梦想。人类世界是纷繁复
摘要:学校社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能够拓展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社团的组织训练是社团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培养兴趣爱好,获得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中学社团训练的组织引导、制度体系、活动设计、拓展研究等方面出发,探讨初中社团训练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社团;活动训练;初中学生;综合能力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阅读内容与目标提到了“非连续性文本”,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与特质的阐释,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特质;策略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也应与社会生活需求相联系,致力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同时,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探究,对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本科高校;实践探索  创业创新由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13年10月首次提出。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摘要:近年来,我国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并且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出现大量的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产生本来就适应了人口增多,学校辐射变大,以及家长越来越忙疏于照顾孩子的社会现实,然而当前各个寄宿制学校的状态参差不齐,对于学生的管理也状况百出,令人担忧,本文针对当前寄宿生课余生活展开几点思考,包括管理层面、内容形式、积极性调动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寄宿生;寄宿制学校;课余活动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在校生活
摘要:  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标的设置,使高中语文教学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教改高潮。在语文课堂上,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语文教师矢志不渝的追求。语文教学模式已经由以前的“满堂灌”“满堂问”的僵化模式转化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模式。这是语文教改后呈现的让人欣喜的一面。但是,让人担忧的是,一些语文教师过度地解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味追求语文课堂的精彩热闹,忽视
摘要:特别喜欢杜甫的那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界中的绵绵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滋润着万物,使大地复苏,一片生机盎然。我相信老师的“绵绵春雨”,也能够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他们的心灵一片葱郁。  关键词:老师;对待处理;学生错误  一、 教育案例  (一) 桌椅东倒西歪  周四的下午的第二节课,是雷打不动的写话课。第一节课下课铃一响,我立
摘要: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强大发展的推动力,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大部分都是农村人口,如何对广大农村人口进行教育是目前国内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着非常多困难,这对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陈旧、师资力量短缺,这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下面就边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