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促“写”,加强口语训练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循序渐进地坚持口头作文训练,能以“说”促“写”,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在加强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跟着走
  口语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更不可能通过几节专门的口语训练课就能达到目标。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始终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要有计划、有步骤的长期坚持进行,最终使学生的口语、写作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而合理利用课前五分钟即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利用课前五分钟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有序训练,与阅读、写作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可以采取如下几种形式:
  1、名人、寓言故事五分钟串烧。叙说古今故事。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童话寓言、轶闻趣事、名人故事等,都可以作为五分钟叙说的内容。每天两名学生叙说,一名学生作总结评价。要求表述清楚,用词恰当,神态自然。
  2、热点话题五分钟即兴演讲。“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语文学习也一样,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要随时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对于当下生活中的一些热点事情,可组织学生以此为话题,以演讲的形式,陈述自己的观点。例如上学期的热点话题“雪灾”、“汉川地震”、“奥运会”,我都结合媒体报道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前五分钟演讲。课后学生以练笔的形式抒写自己的感受,情真意切,言辞感人。
  3、身边故事比谁说得好。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按常理学生对自己的学校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应该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遗憾的是学生在面对此类题材的文题时,往往也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流水帐似的简单记录,没有动情点,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针对此弊病,可进行以说促写的训练,让学生进行“说身边事”比赛,每天五分钟,让一两名学生评说班级中的新人新事。刚开始可让好学生带头评说,老师进行点评,逐步引导全班同学人人参与。为了激励其他同学,每周可做一次讲评,评出最佳“说者”和“最喜欢的故事”。课后让学生把最喜欢的故事”以作文的形式扩写出来,装订成册,让学生传阅。这种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说”与“写”的兴趣,并能促使学生的作文向真实生动的方向发展,最终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创设情境,加强实践
  让学生张口说话要有的放矢,要给他们提供可说的内容。在鼓励学生张口说话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就地取材,让学生简明扼要、有条有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说的基础上,课后再以练笔的形式写出来。对于学生写的一些比较有创意的练笔,教师可挑选出来,安排一节课,以辩论的形式,让小作者们畅所欲言,阐发自己的见解。把口头语转变为书面语,再把书面语转变为口头语,以这样循环往复的形式进行训练,能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写作思维,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小说作品时,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补充未写出的人物心理活动,或让学生续写结尾,改编故事。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下面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口头续写。情境一:“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砺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情境二: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口头叙述,适当描绘。在老师的的激发下,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积极发言,虽然一个人说不全面,然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发言的人多了,情境描写会越来越充实,人物形象也就渐趋丰满了。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也能给那些不愿张口说话的学生创设一种发言的情境,使他们受到感染,产生想要张口说的欲望,进而尝试着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口头训练的内容也为他们课后练笔提供了素材,这样他们在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写了。这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能鼓舞学生大胆张口说话的自信,而且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了以上几种形式以外,教师也可以采取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主题辩论”等形式,进行口语训练。若能采取正确的策略,循序渐进地将口语训练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以“说”促“写”,学生的写作水平会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其实已经从备课开始了,备课是教师为所教知识而做的充分准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不是备好了课就一定能上好课,我看未必。但做为教师必须明白的是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上不好一堂课的。有了好的备课,我们还需要寻求学生的配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学习的前提,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喜欢学习,因此导入时运用多种手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未成年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须全社会重视和参与。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班主任老师,我探索出了几点经验:培养“留守儿童”的“家庭”观;创建新的班级管理机制,营造“留守儿童”的“家”的氛围;走进“留守儿童”心里,唤醒和引导他们,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深入每个“留守儿童”家庭,搭建呵
期刊
一、问题发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父母争吵、分居、离婚、再婚、父母一方的缺失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儿童的心灵遭受创伤,精神发生偏移,甚至危害终生。在众多的家庭变故中,离婚是造成子女心理异常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父母离异意味着亲情的崩溃,被迫与父亲或母亲的分离,使孩子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重创。很多儿童在父母离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发生改
期刊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确定如此,教师只有用爱才能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热衷于寻求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心中去。  我任教的二年六班是一个拥有57名淡定生的班集体。自接班以来,我努力深入到孩子当中,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他们,同他们一起生活,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激起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行动,使得他们一个都不能掉队。  开学后不久,我就发现
期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因其先进的理念,有效的形式,出色的效果成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对此,教育专家们从理论上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充分肯定了其价值,并提出了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操作层面上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价值取向、目标确立、内容选择、组织策略、评价方式等,存在着不少的困惑和误区。老师们尽管也在尝试着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但名副其
期刊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小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理解有较大的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让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原理,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一、让数的概念“活”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使学生学到过硬的数学知识,必须从一年级的“数”概念抓起。  众所周知,
期刊
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精彩;远程教育如催化剂,使小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  一、 语文教学与远程教育相辅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直观素材接收要容易得多,感兴趣得多,远教设备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地掌握,能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使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一、数学教学应融入情感。  情感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不
期刊
叶澜教授这样看待课堂教学:“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师能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它可以使人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一直要探讨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塑造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教师形象,用亲和力与学生拉近距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古语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意即一个学生亲近和喜爱的教师,其“布道”才容易被学生信赖和接受。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教师在夯实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