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楼市新政叫停背后:房产大鳄掘金三线城市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9日,蕪湖这场以“免税、补钱和送户口”为口号的新政一度成为新闻焦点。在各方质疑芜湖救市楼市时,2月10日,官方召开新闻发布会, 芜湖市副市长洪建平亲自出面,试图对这场新政进行解释。两天后,芜湖市政府网站下发通知称《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若干意见》暂缓执行新政暂缓,宣告新政冰封。
  芜湖政府相关人士表示,新政是否继续实行还在研究中,如果完善后继续实行,将会在第一时间公布。
  在楼市调控政策的调控下,这个万科、恒大、碧桂园等大企业云集的三线城市,有着怎么样的难言之隐?
  短暂的新政
  这场短命的新政,只坚持了3天,就戛然而止。
  芜湖新政的出台似乎相当低调。2月9日,芜湖市政府公布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按照《通知》的内容,发文的目的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引导合理住房需求,加快城市化步伐,现结合芜湖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本刊记者看到,在这份4800多字的通知中,其中一条提到:“规定2012年在芜湖买房可免契税,购新房发补贴。对购买新建自住商品住房面积在90平方米及以下、70平方米以上的,再给予5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对购买新建自住商品住房70平方米以下(含)的,再给予15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
  一石激起千层浪,芜湖房地产新政救市的传言开始发酵,并被媒体广泛报道,事实上,此前曾有佛山等数个城市,也曾试图出台类似政策,最终被有关部门紧急叫停。
  2月10日的“芜湖房地产新政释疑会”上,芜湖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洪建平和芜湖房管局主任孙跃进等主要官员悉数出席,并对这一政策进行解读。本刊记者就房产新政采访芜湖政府相关部门,得到统一的答复:一切以新闻发布会的消息为准。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芜湖房管局主任孙跃进解释,针对《通知》里可以享受购房补贴的,是首次购房者。并且该房子是在芜湖市内首套,且三年内不得转让,对于是否是自住的监管,有一套监管体系,新政主要惠及社会夹心层和高学历高技术人才。
  对于“新政救市”的质疑,当时芜湖市副市长洪建平态度坚定:“新政不是救市”,“解决和改善居民居住条件,降低购房成本”。
  2月11日,也就是新闻发布会后的第二天,芜湖市政府再度印发一个关于执行市政 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在这个规定里,对《通知》进行详细解释,并规定《通知》里“自住普通商品住房”是指购置首套房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家庭或现有住房为不成套住房的家庭,为改善家庭居住条件而购买的自住改善型普通商品住房。
  11日下午,安徽省“两会”在合肥举行,在芜湖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中,芜湖市市长杨敬农也表态,对芜湖房产新政表示支持,他提到“这两天的《人民日报》已做了报道,也给出了结论”。
  然而时隔一天后,12日下午,芜湖市政府再度发文,以“考虑到该《通知》要求制定的配套实施细则正在研究完善之中,为保持我市房地产市场更加平稳健康发展”为由,“决定该《通知》暂缓执行”。
  本刊记者注意到,在芜湖市城乡建设信息网上,这条通知以醒目的红色字体被标出,供各方阅读。
  酝酿已久的新政
  “芜湖一直在寻求松绑,这与严峻的楼市现状有关。”一位浙江在芜湖投资地产的投资商告诉本刊记者。
  上述人士介绍,早在2011年4月,当地开发商就开始寻求政府支持,要求出台政策,刺激房地产销售,“在多次经济工作恳谈会和招商酒会上,很多开发商都提出,希望芜湖能够给开发商更多支持,快速卖掉房子,以应对宏观紧缩政策。”
  2011年5月20日,芜湖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就包括了100%契税补助、购房补贴和购房落户等优惠政策。
  “作为一个不限购的城市,芜湖的此项政策是普惠的,尤其可以解决一些夹心层和刚性需求的买方需要。”上述人士如此评价。
  2011年年底,随着房产调控政策的越来越严厉,救市呼声也日益强烈,包括伟星置业等龙头企业在内,芜湖房地产开发商被政府邀请参加座谈会,随后一些楼盘逆市开盘,这被视为芜湖政府将出楼市利好政策的解读。
  随着准备多月政策的冰封,芜湖楼市的观望气氛愈发浓烈,开发商的日子再度煎熬。
  一位芜湖政府系统内部人士告诉本刊记者,芜湖此次新政,主要是针对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强调免契税,客观上确实降低了老百姓的购房成本,但是,最后事与愿违。
  据媒体报道,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2月13日表示,地方政府不应试图调整中央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必须遵从中央的政策立场。
  事实上,安徽芜湖并不是第一个宣布推出房地产新政后又放弃的城市。去年10月11日,正当中央对房地产进行密集调控的背景下,广东佛山发文,成为本轮调控以来,首个明确提出放宽限购令的地级城市。但是,当晚11时,佛山市住建局紧急发文,称为进一步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并综合评估政策影响,决定暂缓执行该通知。对比可知,芜湖此次暂停理由与佛山相似,也是借口“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暂缓执行”。
  房产巨头掘金的三线城市
  芜湖的房地产快速发展与本轮房产调控的相随而行。
  作为三线城市,芜湖并未列入限购令的名单之内,这也给芜湖楼市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万科和恒大在内的国内房产巨头,为规避限购令的影响,纷纷加大在三线城市的拿地速度。因此,从2009年以来,包括恒大、万科、苏宁环球、星河湾、绿地和深华强等开发商一时间云集芜湖,围绕着芜湖新城,展开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在芜湖形成以芜湖经济开发区和围绕新市政府大楼的一系列商品房建设集群。
  新市政府大楼附近的开发热土,包括苏宁环球、万科和恒大都在此圈地盖楼。其中苏宁环球斥资100亿元筹建80万平方米的住宅、20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面积,覆盖大型购物中心和五星级酒店等商务中心。苏宁对面的万科城,是万科在芜湖的第一个品牌,恒大华府与万科比肩而立。此外,碧桂园占据芜湖三山区的一块绝佳地块,已经开始二期的建设,万达在城区建设万达广场。这场房地产开发竞赛使得芜湖楼市让人眼花缭乱,作为芜湖本土第一品牌,芜湖伟星置业在芜湖有11个楼盘正在建设中,这家浙江的工业企业,在芜湖楼市扎根10余年,万科等大品牌进驻前,伟星置业旗下品牌小区是芜湖最高档的小区。
  多位房地产销售人士向本刊记者确认,今年芜湖的楼价一直在下探中。以芜湖市区的伟星圣地雅歌为例,去年开盘时,这一楼盘的报价为8000元,现在均价为6600元。圣地雅歌的售楼小姐告诉本刊记者,因地理位置极佳,这一小区的价格还算坚挺,如果是楼盘簇拥的郊区,现在打折幅度更高。
  在本刊记者采访期间,曾遇到浙江宁波和温州的多位投资客,正在与房地产公司洽谈股权转让协议。一位唐姓宁波投资公司老总告诉本刊记者,现在芜湖楼市低迷,一些浙江的投资商转贷资金吃紧,异地融资后,作为投资公司,他们是到芜湖来看项目的。
  “近年来,芜湖房地产投资增长很快,宏观调控后,芜湖楼市现在供大于求的局面很明显,因此借贷必须谨慎”这位投资公司老总告诉本刊记者。
  据芜湖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芜湖市GDP已连续8个季度增幅居安徽全省第一,这其中有房地产行业的巨大贡献。2011年芜湖房地产开发投资307. 23亿元,同比增长24. 2%。之前的2010年、2009年和2008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则分别为40. 7%、37. 7%和69. 0%。2011年芜湖市区累计批准商品住房预售面积286. 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 87%;2010年累计批准商品住房预售面积229. 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 48%。
  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房地产行业对芜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芜湖市财政收入共计286. 8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 97亿元。CRIC(中国房产信息集团)数据则显示,芜湖2011年土地出让金达到61. 3亿元。
  但是调控之下,影响也是十分明显。2011年,芜湖市区累计销售商品住房面积188. 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 34%;2010年累计销售商品住房面积212. 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 78%。
  在当地房产界人士看来,芜湖房地产市场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房产大企业进驻后,产能剧增,库存量太大。“芜湖全市才120多万人口,现有60多个在建楼盘,近300万平方的年销售量,如果没有严厉的宏观调控,房价也要跳水了。”芜湖一位地产界人士如此分析。
其他文献
4月15日下午,在网上看到波士顿马拉松发生爆炸事故后,笔者立刻给正在参加比赛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电话接通,得知她无恙,遂放下心来。  在朋友通过终点线后六分钟后,爆炸发生了。幸运的是,她没有受伤,在警察的护送下很快离开现场。在意识到可能是恐怖袭击后,她的情绪还比较稳定,但同行的几个美国选手都哭了。朋友说,“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历过‘9·11’袭击的缘故吧。”  在“9·11”事件发生的第12个年头,波
2012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文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19日在国际栏目又刊发“互联网:依法监管是各国惯例”的文章,这被外界认为是政府将立法规范网络的信号。12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委员长会议提请审议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自网络诞生起,活力和秩序如何平衡始终是争议焦点之一。作为不容小觑的微博,尤其是有官方背
地震预警在此次的“4·20”芦山地震中效果引人注目。震中地震预警台站在地震灾害还未形成前,从震中向外发送地震信息,预警系统在主震发生后第5秒发出了地震预警信息,成都市提前28秒、汶川县提前43秒、北川县提前53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2013年5月28日,中国第一个具备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能力的工程通过验收,这意味着我国地震预警技术正在迈过从研究到应用的门槛。  然而,地震预警在中国的突破,仍然面临
社会资源本来就有限,尤其是“活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岗位更是不多,无论是不是在“最难就业季”这样的语境下,父辈为子女的后半生着落绞尽脑汁都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一些“官一代”为了让子女能够拥有更好的工作,不惜违反规定帮助子女解决工作、编制,这种违背社会公平正义、抢占社会资源的现象被称作“权力占座”。  假日祖孙游  孩子放假,家长上班,爷爷奶奶“加班”。暑假里有超过1/ 3的家庭在学校放假时将孩子托
奥迪RS Q3概念车和普通版奥迪Q3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前中网采用奥迪RS车型特色的蜂窝式格栅。前大灯造型没有什么变化,而前大灯下方原本雾灯位置被大面积的进气格栅取代,运动效果更出色。在中网下方的下唇上有quattro字样。门窗边缘、侧护板等多处位置采用黑色装饰,凸显运动感。而前后轮缘、外后视镜等多处地方甚至采用了黑色或车身同色的碳纤维材料,效果相当给力!  尾部的主要区别在于RS3标志、两个硕大
政府公共组屋作为“凝聚力”工程,将新加坡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上世纪60年代,大部分居民住在危棚简屋内,仅有不到10%的人口享有公共住房。随着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建国,政府认识到住房作为资产能大大增强国民归属感和国家凝聚力,因此,将提供居民能够负担的公共组屋计划作为立国之本。  不到30年,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加坡86%的人口居住在公共组屋内,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沪港通令A股市场更加开放,为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拥有17年金融证券从业经验的鹏华基金的基金管理部总经理程世杰日前就A股市场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与本刊记者进行了交流。  《瞭望东方周刊》:在沪港通背景下,A股展开蓝筹股的价值重估行情。请问蓝筹股此前在A股市场普遍被低估的原因是什么?  程世杰:与香港市场相比,我们A股市场更青睐中小市值股票和新兴产业类股票,而传统产业内的大市值龙头公司普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它是行政、教化、非农经济活动等的支点。历史上,城市的演变伴随着人口的迁徙。  根据欧美日韩的经验,城镇化率超过50%后将会经历一段快速的城镇化阶段,即一个人口快速导入城市的阶段。  中国的乡亲们,要进城。进城之后,整个社会将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呢?  人口曾多次大规模迁徙  在20世纪初,世界上只有1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到了90年代,城市人口已经达
四年前以一部《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风行中国的美国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即将出版以中国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中国三十年》一书,此事为观察中国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  近现代以来,西方媒体、西方中国问题观察者与中国的关系恩怨纠缠,绵绵不绝。西方媒体与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尤为复杂多端,充满悬疑,以至于成为新闻史乃至现代史上的研究课题。一些西方记者如埃德加·斯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白修德、路易
中国深海探测领域最有名的科学家徐芑南,又到了退休的时候。  当然,谁都知道,他永远不会远离大海。  就像十几年前,徐芑南曾经以退休者的身份远赴美国,最后仍然重返位于无锡的中船重工702所。  采访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77岁的“蛟龙号”总设计师拎着一袋子药刚刚从医院回来。2012年下半年,徐芑南的高血压、心脏病频发,以至于有时上班还要到单位的小诊所打吊瓶。  当年底,他在北京开会时出现严重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