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痛客计划”推动社会共治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痛客大赛以及“痛客梦工厂”平台的打造,对当地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有何不同?痛客计划和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定位具有怎样的契合?创新创业的新探索对公共治理和政府工作会带来哪些改变?
  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贵阳市副市长、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高卫东。
  大数据是贵阳的战略性选择
  《南风窗》:这几年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被称为贵阳的“第一张名片”。而痛客则是贵阳的“第二张名片”。我们理解,大数据的建设事实上为痛客计划的推出提供了重要依托。那么,先请您谈一下贵阳这几年为何选择大数据这个战略方向?
  高卫东:大数据是这几年贵阳的战略性选择,我认为这个选择引领了本地产业的变革。几年的实践下来,证明走这条路是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守底线、走新路”的要求:守底线,就是守住生态的底线,贵州生态良好,但受制于喀斯特地貌等原因,环境的生态基础很脆弱,因此要守住生态的底线。同时,还要走出创新发展的新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南风窗》:简单的产业从成本高成本向低的地方转移,是不是也不能算是新路?
  高卫东:因为我们传统产业的基础薄弱,如果跟着别人的老路走,始终还是被动的,所以我们选择立足于自己的环境、生态、能源等优势,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实践证明,大数据战略是符合贵阳实际的,是落实“守底线、走新路”要求的正确的路径选择。
  贵州发展大数据不是一个空的“概念”或者噱头,而是全产业链的设计,从基础工程与技术中心到外延服务、云计算,数据运用、数据开发和分析梳理,在制造阶段又有各种“端”产品,还有智慧城市的运用,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于大数据产业的推动。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两年多的努力,贵阳获得了国家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称号,这就是因为我们不是单纯提出来一个口号,而是有实在的内容。
  《南风窗》:这个称号是一种什么定位?
  高卫东:简单说,就是允许贵阳在大数据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出具有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相对规范的大数据运用体系。
  很多人觉得一提大数据,可能会首先联想到沿海发达地方,为什么是贵阳?可能外界是打个问号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曾说,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不是信口开河,或者夜郎自大。大数据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有很多标准没有建立,很多规则没有形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区域,在大数据运用、安全、金融、立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大家暂时没看明白的,可以先在一个地方试验。那么,选择哪里试?贵阳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不像北上广等地方情况比较复杂,试验过程中即使有问题,也比较容易优化提升,具备容错的条件。
  痛客计划是推动“双创”的平台
  《南风窗》:贵阳从发展大数据产业到此次的痛客计划,两者的关系体现在哪里?
  高卫东:对于大数据,常规的方面各地做得比较多了,我们是想在大数据运用上要有创新,推动“双创”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革新。我们理解,痛客计划的核心是在这里。
  痛客计划是大数据创新运用的体现。痛客把需求系统完整地提出来,几乎所有的痛点都要用大数据的手段梳理分析,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以前没有大数据的时候,很多问题的解决是区域性的和孤立性的。大数据的支撑就在这里。反过来说,有了痛客计划,痛点和解决方案是涵盖方方面面的,每一个痛点的解决,都会汇聚一大批数据,从而有助于提升相关行业的服务能力,推动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大数据和痛客计划两者有一个关键词,即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大数据时代,也没有痛客。痛客就是要突破以前的常规,形成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模式。
  《南风窗》:人们提到“双创”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科技企业。但从你刚才的论述可以看出,痛客计划的创新在于要形成对于社会经济问题的持续性解决。
  高卫东:国家提出“双创”,是一个重大战略。以前人们谈论创新创业更多的是指科技企业这块,发展的确非常迅速。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对于“双创”的理解是从社会共治的大背景提出来的。
  现在创业的团队很多,任何一个城市和区域都可以看到,我们不缺创客。我们每天也看到有很多创业团队“倒下”,可能是技术力量的问题,可能是定位的点出了问题。如何为创客提供有价值的主意或者点子、课题,这就关键了。课题就是痛点。痛点是被人和社会渴望解决,有广泛社会基础但长期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的需求。比如打车难,这是老百姓一出门就着急的问题。通过正常的行政手段很难完全解决,而打车软件出来后,就极大缓解了这个社会痛点。
  这次痛客大赛有一个企业征信的主题。企业征信特别是要为小微企业“画像”。小微企业发展的态势很猛,但大家都知道,其最大瓶颈是融资难。在初创阶段,小微企业是很难满足银行信贷等融资的财报条件的,可以说银行的门都不太好进。能不能建立一个信用评价体系,打通小微企业和金融的通道?企业征信这个主题,国家工商总局对我们非常支持。只要建立起来这个平台,事实上所有工商系统都可以来用。它实际上也解决了工商部门自身工作中的痛点。而金融部门要打通和小微企业的通道,也需要有这样一个征信平台。因此,这是很普遍的需求,成熟的解决方案的运用范围也很广。
  整个痛客大赛,在晋级中我们主要考虑的就是对各行各业的贡献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成熟度。“双创”事业的推动,需要一个载体和平台,包含大赛和平台建设的痛客计划是痛客和创客的纽带,把痛客和创客有机连接起来,促进经济社会中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的解决,这就打开了“双创”动力的来源。这已经不仅仅是科技行业自己的事情,而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共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一种引擎的作用。   《南风窗》:也就是说,感受到痛点的人很多,但痛客本身则是掌握了某个痛点关键性要素的创业创新者。因此,不奇怪的是,从痛客大赛逐级入围的痛客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系统的人士。
  高卫东:痛客的覆盖面很广。对于公务员,我们也鼓励提出痛点。尤其是政府里面的一些中层干部,他们是“中坚力量”,相比较而言更有条件成为优秀的痛客。贵阳市还出台了办法,鼓励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公职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实际,形成有价值的痛点,通过中国痛客大赛和痛客平台提交,提出寻求解决方案,痛点提交的情况纳入对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公职人员发现的痛点转化为创投项目、提出的对策措施被采纳实施或在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我们会有物质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奖励。
  《南风窗》:对于中国痛客大赛过程中痛客们提出的痛点,您怎么评价?
  高卫东:我认为,有三个基本特点,一个特点是覆盖面比较广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个特点是,参与的面比较广,大赛从3月1号发布后的一个月时间,31个省级行政区都有人士参与了。第三个是水平比较高,对于下一步推动社会共治,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比如有建筑领域农民工欠薪问题,一般创业团队不会关心到这个话题。如果这次的解决方案能把相关工作的一些漏洞给补上,那么对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会发挥一定作用。企业征信平台给小微企业“画像”等,也是很实用的。“梦工厂”运转起来后,对于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也会发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大赛只是一个起点,“梦工厂”将一直运营下去,创新不止,痛客不息。简而言之,“痛客梦工厂”将是中国社会治理需求的一个“大仓库”,将为贵阳的“双创”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绿色可持续要建立在创新基础上
  《南风窗》:从痛点到形成解决方案,最后实现从需求端到供给端的闭环,持续推动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是不是也相当于形成了新产业、新业态的一种比较好的生成模式?
  高卫东:我可以结合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来谈谈这个问题。这次中国痛客大赛,经济区管委会是承办方之一。痛客计划是贵阳市的一件大事,我们有幸成为承办方之一。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2014年10月成立,时间不长,也就一年半。贵州不沿海,不沿边,贵阳发展航空港经济区的优势在哪里?我们也在选择。
  2013年贵阳机场客流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具备了发展航空经济的基础条件,没有流量,航空经济是谈不上的。从全球航空经济区来看,产业都是三大类:航空运输业、(围绕航空运输的)高端制造业、(围绕航空运输的)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物流等),这个体系很清晰。我们如果再走别人走过的路,体量上比不了那些更大的航空港经济区,很多制造配套不足的话也不会来,因此,我们的定位是智慧型、生态化的航空港经济区。也就是要充分突出贵州的特点,我们生态好,青山绿水,来了之后感觉是大花园。而智慧型,就是利用大数据手段推进三大产业的发展,即“大数据 ”。怎么加?痛客计划就是一个我们期望能够制造出若干个科技企业的大平台。痛点的提出可能是全国性的,但企业落户在我们这里后,“为我所用”,集聚起一大批活力的创新性企业,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对于痛客大赛,是以我们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不是为办会而办会,我们要留下东西,为航空港经济区今后的发展留下机会。
  刚才讲到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都是有差异化的。有想法的人(痛客)和有办法的人(创客),怎么留住他们?两者最大的问题是资金。投资机构是解决资金问题,但有三者还不够,还要有平台,就是“痛客梦工厂”。梦工厂打通这三者之间的通道。而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就是做平台生长的土壤。土壤里面有基础配套,比如住房和教育等,让创业者安得住心、留得住人;有产业扶持政策:第三个是基础设施,支撑创新创业的硬件。如果说痛客计划是“双创”的运用,双龙就是要打造更好的双创运用的生态。双龙要打造双创运用的示范区,让创新创业在这里的生态环境里健康发展。
  《南风窗》:随着痛客项目的推进,作为承办方之一,是不是对于引进相应的创业项目有规划和考虑?对于创新创业,具体的支持政策有哪些?
  高卫东:实体经济是我们一定要做的,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双创”不仅是有出主意的,还会有一些大数据生产领域的制造环节。我们坚持“四少一高”的理念:四少是用水用电用地用人少,一高就是附加值高。这不就是科技企业的特点吗?通过走科技创新的新路,解决今后发展的后续空间问题。我们在项目选择时很谨慎,严格按照禁止类、鼓励类、限制类的目录进行,绿色可持续一定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
  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两个亿的产业扶持基金,对于初创企业,每年有不低于100万元的支持,当然是符合条件的。2015年11家获得了扶持,都是大数据科技类企业。除了双龙的扶持,这些企业还同时享受省、市级的支持。在贵阳,对于创新创业型企业的扶持投入已经形成一个很浓烈的氛围,对于初创阶段的好企业给予了力度比较大的扶持。
其他文献
2015年1月9日,一位名叫Loredana Celano的欧洲摄影师在柏林街头拍摄的一名正在喝咖啡的小男孩。  55年前,东西柏林政治分界线的位置上竖起了一道高墙。28年后,随着这面被铁丝网缠绕、全长155公里的墙被拆除殆尽,那道横亘在战后时代的铁幕亦缓缓拉开,东德与西德合一,迷雾渐散,柏林城踏过旧时代的灰霾与阴云,一步步走向新生。  而随之新生的,还有出生于新时代的儿童。  如今,他们是柏林的
2000年以前,劳动力要素起主导作用,城市和工厂用农村低价劳动力来驱动发展;2000年以后,土地要素成为驱动发展主要动力,土地变现支撑起高速增长;2008年,4万亿开启了货币要素主导的增长模式。  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必然,但“成长中的烦恼”也无法避免。2015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0%,2014年同期,这个数字是7.4%。今年全年,还能不能“保七”?  经济增速下行并不可怕,换个角度看,这反
意料之中,预约见面的时候,郑小琼要求QQ上先谈,尽管我们已算熟人。“你知道,我见了面总说不出话。”  在我看来她是羞涩,但她自己常常说那是怯懦。以往,好几次,她已看到我向她走过去,但喊她一声,她还是会浑身猛然一震,似乎受了惊吓,然后双颊绯红。  除了文字,现实的世界对她而言似乎总是陌生的,尽管她早已读懂现实社会那一丝不挂的运行逻辑。  她身上照见的,是从质朴单纯的乡土环境到冰冷坚硬的工业社会的第一
颁奖词  20年来通过智行基金会,帮助两万艾滋病遗孤重返校园,融入社会,通过智慧的行动改变社会对艾滋病人及遗孤的歧视。  智行基金会创始人、主席杜聪刚从加拿大返回中国,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的工作。到监狱探访,与捐助人吃饭,到电视台参加慈善晚宴。2018年是智行基金会的第二十个年头。我问他,如果给20年的故事起一个标题,那会是什么,他想了片刻回答说,应该是和“传递爱”有关的,至于题目,应该有更加好的
在美英法德等国领导人“集体回避”背景下,2月上旬中日领导人先后到俄罗斯索契与普京会谈。日本媒体报道称,安倍首相把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看成是打破中国对日包围网的一张王牌,临时更改了原拟出席闭幕式的行程。  相比中国不让自己在索契开展日中“走廊外交”,安倍更对自己去年底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表示的“失望”耿耿于怀。安倍希望在3月下旬海牙核安全峰会上实现日美首脑会谈,更要争取在4月奥巴马访日之前挽回美方信任。而
“修正主义”学说冲击了“欧洲中心论”,扭转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西方的殖民时才能被提及的命运。但是,“修正主义”仍旧无法摆脱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成功国家身上浓重的欧洲色彩,即现代世界的诞生来自“欧洲奇迹”的扩散。  我是谁?来自何方?又将归于何方?这是人生哲学探讨的命题。  我们身处的现代世界来自何处?这个世界又将走向何方?这是历史哲学探讨的命题。  这样的问题也许难有答案。然而,当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路口闯红灯的表现可以是“普遍性”的。事实呈现的不一样,与一个社会对越轨行为的惩罚严厉程度、可兑现性以及道德舆论环境对越轨行为的差评程度紧密相关。  一般认为,人们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是透视一个社会的文明素质的最直观的入口。2012年曾经引爆舆论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就是在这种认识之下的一种媒体演绎。  2015年8月26日、27日,《南风窗》记者选取了南方某市C路口作为标本
这几天,在广西龙州县上降乡采访的时候,我碰到了两位基层干部:一位是纯仁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周仁东,另一位是上降乡人大副主席黄勇。前者是驻村干部,从崇左市的一个局调过来挂职,后者是包村干部。  聊到农村问题,他们都提到了大龄青年—因为是叙述别人的故事,而且这类话题,也不适宜一本正经地叙说,所以下面的故事听起来,多少有些调侃的味道,但轻松谈资的背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  全国都在搞精准扶贫的时候,
“正是因为这个社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才需要你们去创造,去解决问题,那些满腹牢骚、抱怨社会的人请马上离开这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飞在刚刚成立的创业学院给他的54名学生上了第一课。  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大学刮起了一阵创业教育热潮。越来越多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见长的大学专门成立创业学院,打出了培育产业巨子的口号。英特尔、微软这些跨国公司组织的各类全球性创业比赛上,中国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获奖
从小在农村里长大, 在城市里已经稳定生活的中产阶层,可能最有“乡愁”的感触。  这30多年,是一部中国的城市化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史。现在,城市的各种症状,体现着我们的文化、社会症状,反过来也如此。  城市化到底是如何导致今天中国人看上去成了一种好像和过去的乡村社会的人所不同的社会物种的?为什么很多人会感到在城市生活中,没有自我的家?在既有的城市生活的逻辑中,我们的未来可能是什么?  《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