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模式下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调查统计发现有体性的人能主动、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并可为社会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因此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主体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景,注重激发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积极进取的主动精神得到培养,更好地让学生自信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学生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课堂中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尽情的展现。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实践来谈一下,新课程模式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一、转变观念激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所以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现课堂教学主体性的重要条件,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保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一个人的主体性,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才能出现创新思维的灵感。相反,在压抑、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却很难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前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上课只须打开两耳,端端正正坐好即可的学习模式,改变那种教师主,学生为辅的旧有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体作用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当好向导和顾问,注意启发和点拨相结合,从旁协助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可。因此老师就要转变旧有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激情。
  二、勇于放手重参与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表现为在课堂中学生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地学习教材,主动地把数学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去主动学习并接受教育。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预设,课堂上教师按照教案实行计划教学,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不敢做任何放手,因此学生没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也就谈不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新课程指出课堂教学不应该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有程式,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堂呈现,针对不同的情形,适时适度地调整课堂教学,因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品质。以前老师总担心学生学不会,在课堂上不敢有丝毫的放手,于是在课堂上自己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让学生大段地背诵公式、定义、法则,一次次地復述解题步骤,学生全然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与参与状态。而新课程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探索知识或结论,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果进行背诵和识记,这样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讲授《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通过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入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不但使枯燥的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使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联系实际创情景
  俗话说: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因为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如:在讲授《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内容时,我正苦于不能让学生感受“毫升”、“升”,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容积的意义时,突然发现教室的角落里有学生喝过的饮料罐和水瓶,于是灵机一动就把这些“农夫山泉”、“蒙牛学生奶” 、 “特仑苏”、 “旺仔牛奶” 、“可口可乐”等,都变成了学习容积的材料,一下子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就连平时从来都不举手发言的学生这次也破了例,在交流反馈环节,我让学生先估计饮料罐的容积,然后在通过商标上的数据进行验证,又一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其效果远远超过我一人在课堂中口干舌燥的讲解。
  又如在讲授长度单位时,可在课前让学生量身高,帮助他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在讲授重量单位时,可让他们在课前称称自己的体重、课本、几枚硬币等,帮助他们弄清“千克”、“克”的区别;讲授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时,可让他们在课堂上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然后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数学老师只有联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老师不但要改变以前旧的观念和模式,重视学生好奇心的发现和培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和激情,而且要敢于放手,不但教会学生听课,更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一句话,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教学轴心,想方设法唤起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努力为他们创造参与的条件,从而使他们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交流思想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微. 《现代化与主体性》[J].教育研究,2003.
  2. 王道俊.《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
  3.《人的主体内涵与人的主体性教育》[J]教育研究,2005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皖南盆地中心的一些代表性香榧林进行了不同施肥种类和施肥量的对比试验,并于当年和翌年对不同施肥处理和对照树的光合、荧光特性以及新梢生长量和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更加适应素质教育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学生的素质提升为己任。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对素质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探究式教学在我国各个学科,尤其是地理教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中探究式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拓展中,农村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学校英语事业的发展成为制约全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中的困境分析及解决路径探讨,供同行业工作者们借鉴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 教学生活化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拓展中,农村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据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对
水培是利用各项综合技术措施,对植物进行一系列生化诱变,诱导植物长出能适应水中低氧环境生长的新根过程。水培花卉养护管理方便、清洁环保、具有极强的观赏性。随着我国观赏植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问题情境的创设、民主氛围的营造、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学习方法的传授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是物理学习的很重要的思想,它几乎渗透在物理教学每一个过程之中。“类比”是由已有知識向新知识过渡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所谓“转化”,它是指将一些隐性的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转化为显性的或可以间接测量的一种间接的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抽象为具象  物理概念体现的是一种思维形式,人
由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德国杜伊斯堡—爱森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2—4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北京代表处、中国台湾、香港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等机构,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报刊媒体的110多位代表,围绕区域差距和区域发展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建设研讨会于2005年12月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大、北京大学、国防大学等三十四所高校的四十二位长期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研究人员及前辈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教育部社政司的相关领导同志也与会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学与研究》主编李景治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与会人员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科建设以及学科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纷纷献计献策,对于该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聪、活”等 11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养环保意识,使学生愿意参加植树活动和树木认养活动等。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