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索尔”音乐是一种融合了黑人福音歌和节奏布鲁斯的音乐。本文从呼吸、共鸣、音色的使用以及咬字这几个方面,对“索尔”歌手的发声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归纳总结了“索尔”式唱法基本的演唱特点,期望会对歌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索尔”音乐 福音歌 节奏布鲁斯 气声
20世纪40年代,一种融合了美国黑人福音歌(Gospel)和节奏布鲁斯(RhythmandBlus)的音乐在美国消然兴起,这就是“索尔”(Soul)音乐。至60年代,“索尔”音乐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1963年末期至1965年早期。它竟然将节奏与布鲁斯音乐挤出(公告牌)杂志排行榜长达14个月之久。可见它深受人们喜爱的程度。“索尔”音乐发展到今天,其独具个性的演唱方式已在全世界受到关注、认可和传播。在流行音乐乐坛赫赫有名的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Houston)、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ackson)、玛丽亚?凯丽(MariahCarey)等国际巨星都是“索尔”歌手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演唱发声均带有明显的“索尔”特征:灵活的呼吸运用、多种共鸣和音色的对比使用以及快速有力而又自然流畅的咬字。这种“索尔”式的演唱方式成就了“索尔”歌手们的歌唱事业。同时也使得他们的演唱艺术自成一派。在纷繁多姿的艺术天空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一、灵活的呼吸运用
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的黑人“索尔”歌手们凭借其天生的嗓音。
条件和绝佳的乐感。将热情奔放的“索尔”歌曲演绎地淋漓尽致,使得“索尔”这种音乐曲风深入人心,在其后的岁月里。为了迎合大众不断变化的欣赏口味,“索尔”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其他音乐风格相互融合。歌曲的演唱难度不断增加。“索尔”歌手们在演唱歌曲时更强调对旋律和节奏的灵活运用,喜欢在演唱中即兴地插入高难度的“花腔”来炫技。这种极富爆发力和不可预见性的演唱方式要求“索尔”歌手必须具备扎实的演唱功底,而不能仅仅依靠天生的好嗓子。
一般来说,“索尔”歌手的演唱发声大多很自然,中低声区的呼吸支持较浅。换气多采用胸式呼吸法。当演唱高声区或者音量增大时,其呼吸支点也随之向下移动而变得深沉,胸腔和腹腔结合进行呼吸和演唱。
一个经过声乐训练的“索尔”歌手在演唱过程中会进行更加多样而灵活的呼吸运用。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ack-son)和玛丽亚·凯丽(MariahCarey)都是声乐大师赛斯·里格斯(SethRiggs)的得意门生。他们在演唱中展现出高超的发声技巧,在呼吸的应用上非常具有代表性。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风格虽然多变。但是他的演唱发声方式不可避免并始终如一地继承和发扬了黑人灵歌的演唱特点。并且独创了一些新的演唱技巧。其中令人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他那独特的“打嗝声”了,这是他在演唱中使用的一种特别的呼吸方式,在乐句与乐句之间换气的时候。迅速将声带向内吸紧。形成类似于打嗝的声音。被无数人争相模仿:而他在演唱歌曲《Bloodonthedancefloor》时则使用了与“打嗝”正好相反的呼吸方式。在乐句与乐句的换气之前将声带先闭紧。然后用呼吸将其迅速冲开。以形成介于咳嗽与喘气二者之间的声音。发声后必须迅速换气演唱下一句。如此循环反复。没有灵活的呼吸是没有办法完成演唱的。而被誉为歌坛天后的玛丽亚?凯丽的呼吸方式同样也是多样的:她习惯采用一种漏气的呼吸方式来演唱。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气声”。发声时演唱者的气息与声音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声规律来发声。在正常的发声状态下,演唱者的两片声带是闭合发声的,当气息振动声带时,能发出结实响亮的声音:而在演唱“气声”时。演唱者主动放松声带。不让其完全闭合。吹送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使其震动发声。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使得她的声音拥有一种沙哑的质感。而演唱高音时则给人一种灵活而又飘渺的感觉。而当她需要爆发音量时,则会先关闭声带。然后让气息有力地冲击声带发声。有时声带被冲开,会发出一种在美声中称之为“破”的声音。而她通常喜欢在唱“破”之后顺着声带被冲开的那鼓劲接着用气声即兴演唱一段花腔。这种时而绵长悠远,时而气贯长虹,时而轻盈灵活,时而气若游丝的呼吸成就了她那千回百转的“索尔”式唱法。
二、多种共鸣和音色的对比使用
欧美的流行歌曲演唱也和美声一样,一般会应用到胸腔共鸣(ChestVoice)、头腔共鸣(HeadVoice)以及混合共鸣(MixedVoice)等多种共鸣。一般来说,“索尔”歌手都具有较强的歌唱能力,玛丽亚?凯丽就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超过五个八度的音域。而迈克尔?杰克逊也同样能够轻松地演唱highC,甚至达到更高的超音区。他们对声音的运用技巧可以与美声大师相媲美。而在共鸣和音色的使用方面则比美声更加多样化,经常在演唱中夹杂着呐喊、呻吟、痛哭的声音,利用真、假声和混声等多种音色的使用来加强音色对比。
老一辈的歌手詹姆斯?布朗(Jame-Brown)虽然没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但他依然在他那给人以原始、粗野之感的歌声中注入了各种共鸣音色。比如他在演唱歌曲《lfeelgood》时,在歌曲的开头采用的不是悠扬的旋律,而是一声带有头声色彩的呼喊——“哇!”带给人热情、欢快的情绪,马上就呼应了歌曲“我感觉很棒”的主题:当演唱到“whenlholdyouinmyarm”和“andlfeelnice”时,他用上行滑动的颤音和混声表现出内心的激动和惬意,最后以一声“嘿!”结束全曲,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我们可以在他的演唱中听到丰富多样的音色:他那低低的嘟囔、呜咽声中透着低沉的胸声,嘶哑的喉腔音色给人以粗犷的质感。而一些接近说唱的作品则大量地运用了口腔共鸣,高音虽然不算漂亮,但仍然展现了他的混声运用功力……他的作品丰富多样,他那嘶哑的嗓音拥有着无穷的张力。音乐对于詹姆斯?布朗来说似乎只是游戏,不论是呼喊亦或是怪叫。他总能带给人们惊喜,让人惊讶竟然还能够用這样夸张的方式来演唱歌曲、表达情绪。 与詹姆斯·布朗相比,人们所熟悉的迈克尔·杰克逊则拥有更加成熟的演唱技巧。他是运用混声演唱的高手,拥有天籁一般的高音和纯净的中、低声区。他在歌曲《Burn This DiscoOut》中演唱了多个high#C,在高音区和中低音区反复做音高正好相隔一个八度的乐句演唱,为我们做出了混声和胸声交替应用的最佳典范。滚石杂志这样评价迈克尔:“迈克尔?杰克逊喜欢把自己的嗓音当做乐器来使用。这是形成他自己独特音乐风格的关键元素之一。他在歌唱中发出的那些‘呃’、‘噢’、‘哧’等等的声音全部都是吉他手进行节奏弹拨或鼓手打击鼓的音色。”他那标志性的“打嗝声”、在演唱会上时而兴奋、时而愤慨、时而狂躁的吼叫、呐喊声以及喘气等各种声音。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歌曲所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歌手当下的演唱情绪。
三、快速有力而又自然流畅的咬字
不论是抒情“索尔”歌曲,还是热情洋溢的快节奏“索尔”歌曲,我们都能听到“索尔”歌手在演唱中快速有力而又自然流畅的咬字方式。这也许和“索尔”歌曲中所蕴含的黑人精神有关,“索尔”音乐是由节奏布鲁斯和黑人福音歌相互结合而产生的,而节奏布鲁斯则是由布鲁斯(Blus,亦称蓝调)发展而来。布鲁斯音乐往往与黑人的苦难生活联系在一起。不论岁月如何变迁,音乐的风格体裁如何变化。“索尔”歌曲的根是永恒不变的黑人文化,因此。当我们听到一首“索尔”歌曲时,我们能从其中的呼喊、呻吟中感受到黑人对社会的控诉和福音歌中所寄托的对幸福、爱的渴望。“索尔”歌曲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美国黑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黑人精神,因此,“索尔”歌手在演唱歌曲时自由、直白。最大程度地敞开自己心灵来演唱。这种演唱方式决定了“索尔”歌手在演唱时必定是采用一种干脆的方式来咬字发声。
当我们将不同风格的歌曲放在一起相互对比,就能发现“索尔”歌手在咬字上的特点了。爵士歌手为了配合其在演唱中所使用的滑音、颤音,会不由自主地把咬字的速度放慢,夸张地拉长字腹(借用民族唱法中的演唱术语),并且咬字位置较靠前,给人以缠绵之感。而“索尔”歌手快速而流畅的咬字方式则会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
多数摇滚乐歌手的演唱风格比“索尔”歌手更加狂野。演唱主要以嘶喊来宣泄情绪(尤其是硬摇滚和重金属摇滚歌手),这种极端的表演方式表现在咬字方面也是极端的。比如死亡金属就有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黑嗓”。咬字发声都在喉部,发出恐怖的嘶吼声,令人毛骨悚然。而“索尔”歌手的演唱不仅运用到了多种共鸣,而且咬字也要规范和细腻很多。纵使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在演唱中融入了嘶吼的成分,但并不会影响其咬字和发声的位置。
流行于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的“叮砰巷”唱法,其发声状态介于美声与流行之间,在声乐技巧的要求方面接近于音乐剧的演唱方式。因此歌手的咬字位置比较靠后,咬字时会像美声歌手一样上下拉开颌骨使字稍加变形来演唱。而“索尔”歌手的咬字则更加自然。当演唱中低声区时就像说话的嘴型一样呈略扁型。当需要演唱高音或爆发的时候就迅速打开颌骨,把字强有力地喷发出来。
“索尔”歌手的演唱虽自然但同时也讲究爆发的技巧与即兴花腔的灵活度,而美国民谣歌手的演唱发声则相对来说要更朴实、自然一些。同时,许多民谣歌手都喜欢在演唱中使用鼻音,如约翰.丹佛(JohnDenver)、鲍勃.迪伦(BobDylan)等,因此这种极富特点的演唱方式的咬字位置也与其他唱法不同。民谣歌手在演唱时其咬字位置是贴近上颚、比较靠前的。尤其是喜欢用鼻音演唱的歌手更是如此,这种发声方式给人以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令人仿佛置身于美國西部的草原,而“索尔”歌手的在口腔咬字位置相对来说要偏低一些,这也是我们很少听到“索尔”歌手发出鼻音的原因。
综上所述,“索尔”歌手善于在演唱中灵活地运用呼吸:他们喜欢在演唱中运用多种共鸣和音色来加强对比:咬字快速有力而又自然流畅。“索尔”是一种精神,是黑人至真至性的呼唤,灵与爱的表达。因此,我们总能从拥有不同演唱个性的索尔歌手的演唱中清楚地找到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用心灵来歌唱,用灵魂来呐喊,我们能从他们的歌声中找到励志的理由,激发对生活的热爱,这也许也是“索尔”音乐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原因吧!而富有激情的“索尔”式唱法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喜爱。
参考文献:
[1]陈文波.浅议索尔音乐中福音歌与节奏布鲁斯的融合(上)[J].黄河之声,2009,(15)
[2]陈文波.浅议索尔音乐中福音歌与节奏布鲁斯的融合(下)[J].黄河之声.2009,(16).
[3]王明风.试析迈克尔?杰克逊的表演风格及其对流行音乐的影响[J].中州大学学报,2009,(06).
[4]潘伟.美国黑人灵歌的起源及文化属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04).
[5]董乐,SOUL;灵魂煽动者[J].流行歌曲(e乐族),2007,(05).
[6]陈铭道,任也韵.“平等、自由”的社会宣言——美国黑人灵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04).
作者简介:
刘莉朋,女,汉族,湖南邵阳学院音乐系青年讲师,2006年在全国首届少数民族双语声乐大赛湖南赛区选拔赛荣获一等奖:2009年在参加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湖南赛区选拔赛中荣获优秀奖。在多家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主持省教育厅课题《“索尔唱法”中即兴演唱法的研究》。
注:本文获2011年湖南省财政厅、教育厅高校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编号:11C1140
关键词:“索尔”音乐 福音歌 节奏布鲁斯 气声
20世纪40年代,一种融合了美国黑人福音歌(Gospel)和节奏布鲁斯(RhythmandBlus)的音乐在美国消然兴起,这就是“索尔”(Soul)音乐。至60年代,“索尔”音乐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1963年末期至1965年早期。它竟然将节奏与布鲁斯音乐挤出(公告牌)杂志排行榜长达14个月之久。可见它深受人们喜爱的程度。“索尔”音乐发展到今天,其独具个性的演唱方式已在全世界受到关注、认可和传播。在流行音乐乐坛赫赫有名的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Houston)、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ackson)、玛丽亚?凯丽(MariahCarey)等国际巨星都是“索尔”歌手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演唱发声均带有明显的“索尔”特征:灵活的呼吸运用、多种共鸣和音色的对比使用以及快速有力而又自然流畅的咬字。这种“索尔”式的演唱方式成就了“索尔”歌手们的歌唱事业。同时也使得他们的演唱艺术自成一派。在纷繁多姿的艺术天空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一、灵活的呼吸运用
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的黑人“索尔”歌手们凭借其天生的嗓音。
条件和绝佳的乐感。将热情奔放的“索尔”歌曲演绎地淋漓尽致,使得“索尔”这种音乐曲风深入人心,在其后的岁月里。为了迎合大众不断变化的欣赏口味,“索尔”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其他音乐风格相互融合。歌曲的演唱难度不断增加。“索尔”歌手们在演唱歌曲时更强调对旋律和节奏的灵活运用,喜欢在演唱中即兴地插入高难度的“花腔”来炫技。这种极富爆发力和不可预见性的演唱方式要求“索尔”歌手必须具备扎实的演唱功底,而不能仅仅依靠天生的好嗓子。
一般来说,“索尔”歌手的演唱发声大多很自然,中低声区的呼吸支持较浅。换气多采用胸式呼吸法。当演唱高声区或者音量增大时,其呼吸支点也随之向下移动而变得深沉,胸腔和腹腔结合进行呼吸和演唱。
一个经过声乐训练的“索尔”歌手在演唱过程中会进行更加多样而灵活的呼吸运用。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ack-son)和玛丽亚·凯丽(MariahCarey)都是声乐大师赛斯·里格斯(SethRiggs)的得意门生。他们在演唱中展现出高超的发声技巧,在呼吸的应用上非常具有代表性。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风格虽然多变。但是他的演唱发声方式不可避免并始终如一地继承和发扬了黑人灵歌的演唱特点。并且独创了一些新的演唱技巧。其中令人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他那独特的“打嗝声”了,这是他在演唱中使用的一种特别的呼吸方式,在乐句与乐句之间换气的时候。迅速将声带向内吸紧。形成类似于打嗝的声音。被无数人争相模仿:而他在演唱歌曲《Bloodonthedancefloor》时则使用了与“打嗝”正好相反的呼吸方式。在乐句与乐句的换气之前将声带先闭紧。然后用呼吸将其迅速冲开。以形成介于咳嗽与喘气二者之间的声音。发声后必须迅速换气演唱下一句。如此循环反复。没有灵活的呼吸是没有办法完成演唱的。而被誉为歌坛天后的玛丽亚?凯丽的呼吸方式同样也是多样的:她习惯采用一种漏气的呼吸方式来演唱。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气声”。发声时演唱者的气息与声音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声规律来发声。在正常的发声状态下,演唱者的两片声带是闭合发声的,当气息振动声带时,能发出结实响亮的声音:而在演唱“气声”时。演唱者主动放松声带。不让其完全闭合。吹送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使其震动发声。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使得她的声音拥有一种沙哑的质感。而演唱高音时则给人一种灵活而又飘渺的感觉。而当她需要爆发音量时,则会先关闭声带。然后让气息有力地冲击声带发声。有时声带被冲开,会发出一种在美声中称之为“破”的声音。而她通常喜欢在唱“破”之后顺着声带被冲开的那鼓劲接着用气声即兴演唱一段花腔。这种时而绵长悠远,时而气贯长虹,时而轻盈灵活,时而气若游丝的呼吸成就了她那千回百转的“索尔”式唱法。
二、多种共鸣和音色的对比使用
欧美的流行歌曲演唱也和美声一样,一般会应用到胸腔共鸣(ChestVoice)、头腔共鸣(HeadVoice)以及混合共鸣(MixedVoice)等多种共鸣。一般来说,“索尔”歌手都具有较强的歌唱能力,玛丽亚?凯丽就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超过五个八度的音域。而迈克尔?杰克逊也同样能够轻松地演唱highC,甚至达到更高的超音区。他们对声音的运用技巧可以与美声大师相媲美。而在共鸣和音色的使用方面则比美声更加多样化,经常在演唱中夹杂着呐喊、呻吟、痛哭的声音,利用真、假声和混声等多种音色的使用来加强音色对比。
老一辈的歌手詹姆斯?布朗(Jame-Brown)虽然没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但他依然在他那给人以原始、粗野之感的歌声中注入了各种共鸣音色。比如他在演唱歌曲《lfeelgood》时,在歌曲的开头采用的不是悠扬的旋律,而是一声带有头声色彩的呼喊——“哇!”带给人热情、欢快的情绪,马上就呼应了歌曲“我感觉很棒”的主题:当演唱到“whenlholdyouinmyarm”和“andlfeelnice”时,他用上行滑动的颤音和混声表现出内心的激动和惬意,最后以一声“嘿!”结束全曲,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我们可以在他的演唱中听到丰富多样的音色:他那低低的嘟囔、呜咽声中透着低沉的胸声,嘶哑的喉腔音色给人以粗犷的质感。而一些接近说唱的作品则大量地运用了口腔共鸣,高音虽然不算漂亮,但仍然展现了他的混声运用功力……他的作品丰富多样,他那嘶哑的嗓音拥有着无穷的张力。音乐对于詹姆斯?布朗来说似乎只是游戏,不论是呼喊亦或是怪叫。他总能带给人们惊喜,让人惊讶竟然还能够用這样夸张的方式来演唱歌曲、表达情绪。 与詹姆斯·布朗相比,人们所熟悉的迈克尔·杰克逊则拥有更加成熟的演唱技巧。他是运用混声演唱的高手,拥有天籁一般的高音和纯净的中、低声区。他在歌曲《Burn This DiscoOut》中演唱了多个high#C,在高音区和中低音区反复做音高正好相隔一个八度的乐句演唱,为我们做出了混声和胸声交替应用的最佳典范。滚石杂志这样评价迈克尔:“迈克尔?杰克逊喜欢把自己的嗓音当做乐器来使用。这是形成他自己独特音乐风格的关键元素之一。他在歌唱中发出的那些‘呃’、‘噢’、‘哧’等等的声音全部都是吉他手进行节奏弹拨或鼓手打击鼓的音色。”他那标志性的“打嗝声”、在演唱会上时而兴奋、时而愤慨、时而狂躁的吼叫、呐喊声以及喘气等各种声音。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歌曲所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歌手当下的演唱情绪。
三、快速有力而又自然流畅的咬字
不论是抒情“索尔”歌曲,还是热情洋溢的快节奏“索尔”歌曲,我们都能听到“索尔”歌手在演唱中快速有力而又自然流畅的咬字方式。这也许和“索尔”歌曲中所蕴含的黑人精神有关,“索尔”音乐是由节奏布鲁斯和黑人福音歌相互结合而产生的,而节奏布鲁斯则是由布鲁斯(Blus,亦称蓝调)发展而来。布鲁斯音乐往往与黑人的苦难生活联系在一起。不论岁月如何变迁,音乐的风格体裁如何变化。“索尔”歌曲的根是永恒不变的黑人文化,因此。当我们听到一首“索尔”歌曲时,我们能从其中的呼喊、呻吟中感受到黑人对社会的控诉和福音歌中所寄托的对幸福、爱的渴望。“索尔”歌曲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美国黑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黑人精神,因此,“索尔”歌手在演唱歌曲时自由、直白。最大程度地敞开自己心灵来演唱。这种演唱方式决定了“索尔”歌手在演唱时必定是采用一种干脆的方式来咬字发声。
当我们将不同风格的歌曲放在一起相互对比,就能发现“索尔”歌手在咬字上的特点了。爵士歌手为了配合其在演唱中所使用的滑音、颤音,会不由自主地把咬字的速度放慢,夸张地拉长字腹(借用民族唱法中的演唱术语),并且咬字位置较靠前,给人以缠绵之感。而“索尔”歌手快速而流畅的咬字方式则会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
多数摇滚乐歌手的演唱风格比“索尔”歌手更加狂野。演唱主要以嘶喊来宣泄情绪(尤其是硬摇滚和重金属摇滚歌手),这种极端的表演方式表现在咬字方面也是极端的。比如死亡金属就有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黑嗓”。咬字发声都在喉部,发出恐怖的嘶吼声,令人毛骨悚然。而“索尔”歌手的演唱不仅运用到了多种共鸣,而且咬字也要规范和细腻很多。纵使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在演唱中融入了嘶吼的成分,但并不会影响其咬字和发声的位置。
流行于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的“叮砰巷”唱法,其发声状态介于美声与流行之间,在声乐技巧的要求方面接近于音乐剧的演唱方式。因此歌手的咬字位置比较靠后,咬字时会像美声歌手一样上下拉开颌骨使字稍加变形来演唱。而“索尔”歌手的咬字则更加自然。当演唱中低声区时就像说话的嘴型一样呈略扁型。当需要演唱高音或爆发的时候就迅速打开颌骨,把字强有力地喷发出来。
“索尔”歌手的演唱虽自然但同时也讲究爆发的技巧与即兴花腔的灵活度,而美国民谣歌手的演唱发声则相对来说要更朴实、自然一些。同时,许多民谣歌手都喜欢在演唱中使用鼻音,如约翰.丹佛(JohnDenver)、鲍勃.迪伦(BobDylan)等,因此这种极富特点的演唱方式的咬字位置也与其他唱法不同。民谣歌手在演唱时其咬字位置是贴近上颚、比较靠前的。尤其是喜欢用鼻音演唱的歌手更是如此,这种发声方式给人以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令人仿佛置身于美國西部的草原,而“索尔”歌手的在口腔咬字位置相对来说要偏低一些,这也是我们很少听到“索尔”歌手发出鼻音的原因。
综上所述,“索尔”歌手善于在演唱中灵活地运用呼吸:他们喜欢在演唱中运用多种共鸣和音色来加强对比:咬字快速有力而又自然流畅。“索尔”是一种精神,是黑人至真至性的呼唤,灵与爱的表达。因此,我们总能从拥有不同演唱个性的索尔歌手的演唱中清楚地找到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用心灵来歌唱,用灵魂来呐喊,我们能从他们的歌声中找到励志的理由,激发对生活的热爱,这也许也是“索尔”音乐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原因吧!而富有激情的“索尔”式唱法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喜爱。
参考文献:
[1]陈文波.浅议索尔音乐中福音歌与节奏布鲁斯的融合(上)[J].黄河之声,2009,(15)
[2]陈文波.浅议索尔音乐中福音歌与节奏布鲁斯的融合(下)[J].黄河之声.2009,(16).
[3]王明风.试析迈克尔?杰克逊的表演风格及其对流行音乐的影响[J].中州大学学报,2009,(06).
[4]潘伟.美国黑人灵歌的起源及文化属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04).
[5]董乐,SOUL;灵魂煽动者[J].流行歌曲(e乐族),2007,(05).
[6]陈铭道,任也韵.“平等、自由”的社会宣言——美国黑人灵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04).
作者简介:
刘莉朋,女,汉族,湖南邵阳学院音乐系青年讲师,2006年在全国首届少数民族双语声乐大赛湖南赛区选拔赛荣获一等奖:2009年在参加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湖南赛区选拔赛中荣获优秀奖。在多家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主持省教育厅课题《“索尔唱法”中即兴演唱法的研究》。
注:本文获2011年湖南省财政厅、教育厅高校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编号:11C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