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和应用——评《饮食文化十三讲》

来源 :中国油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uit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形势下,进一步考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与应用,是深入理解饮食文化与古代文学关联性的重要举措,也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要求.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李世化主编的《饮食文化十三讲》一书,重点分析了饮食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形成过程,指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古代文学之间的联系.该文围绕着该书相关内容,从中获取启示,分析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与应用,从而增强人们对古代文学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
其他文献
采用溶剂提取活性白土中的3种塑化剂(DBP、DEHP、DINP),提取液经SPE柱净化后,进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以3种塑化剂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活性白土中塑化剂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结果 表明,活性白土中塑化剂含量测定的最佳前处理条件为:甲醇饱和的正己烷溶液为提取溶剂,提取溶剂用量5 mL(活性白土1 g),提取时间3 min,提取温度20℃.在最佳前处理条件下,活性白土中3种塑化剂DEHP、DINP、DBP的含量分别为3.621、0.004、0.078 mg/kg.
支链脂肪酸(BCFA)是乳中微量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活性成分.利用GC-MS对人乳和4种动物乳(牛乳、羊乳、牦牛乳、骆驼乳)中BCFA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5种乳中共有64种脂肪酸,其中含15种BCFA,17种饱和脂肪酸(SFA),1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BCFA含量呈现出很大的物种间差异,动物乳中的支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人乳(p< 0.001),牛乳、牦牛乳、羊乳、骆驼乳和人乳中BCFA多为异构(iso)和反异构(anteiso)B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食用油中DBP和DEHP两种塑化剂的方法,并对114批次食用油样品进行检测,利用基于蒙特卡洛(Monte Carlo)统计模拟方法的水晶球(Crystal Ball)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计算不同百分位数下DBP和DEHP的日均暴露量和风险指数.结果 表明:样品经乙腈提取后,于40℃下氮吹至干,加入2.0 mL正己烷复溶,以40 mg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和60 mg N-丙基乙二胺净化后上机分析,采用Agilent HP-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提取、苯并(a)芘分子印迹柱净化后,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在RP-C18保护柱Welch C18色谱柱(250mm×4.6 mm×5 μm)、88%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样量10 μL条件下,用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84 nm,发射波长406 nm)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含量.结果 表明:该方法的苯并(a)芘线性范围为1~ 10 ng/mL,相关系数为0.99991,检出限为0.2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9%.采用该方法
以海洋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为受试对象,采用尼罗红染色荧光定量胞内油脂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激发波长、发射波长、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染色时间、尼罗红质量浓度对微藻胞内油脂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进行染色荧光定量条件优化.结果 表明,优化的微拟球藻胞内油脂尼罗红染色荧光定量最佳条件为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25.6%、染色时间16 min、尼罗红质量浓度0.11 μg/mL、激发波长430 nm、发射波长685 nm.在最佳条件下,尼罗红染色微拟球藻胞内油脂
针对市售5 L PET小包装油瘪瓶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技术改善.从PET瓶热收缩、灌装工艺、调油罐脱臭油试验进行瘪瓶原因分析,发现瘪瓶与调油罐脱臭油吸气量高有关.通过油品吸气量检测方法对脱臭油、储存罐、调油罐、灌装首件4个进油环节吸气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进油方式为“上进下出”的吸气量远低于“下进下出”的,因此将“下进下出”进油方式调整为“上进下出”;调油罐脱臭油吸气量控制在35 cm以下可有效避免PET小包装油产品出现瘪瓶现象.
为更好地评价亚麻荠种子的质量,采用HPLC测定12批亚麻荠种子的芦丁含量,并建立了亚麻荠种子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TCMYS指纹图谱软件对不同产地亚麻荠种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 表明,HPLC测定芦丁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37%,12批亚麻荠种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标定16个共有峰.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可为亚麻荠种子的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成熟母乳中主要神经节苷酯双唾液酸神经节苷酯GD3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GM3的含量.通过C18柱将不同结构的神经节苷酯进行分离,并在ESI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用外标法对GD3和GM3进行了定量,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表明:神经节苷酯GD3、GM3分别在5~200 μg/mL和0.1~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等于0.9620,神经节苷酯GD3和GM3的定量限分别为2.75μg/mL和0.29 μg/mL,加标回收率为92.15
为了研究地下储油的可行性,将大豆油分别置于室外地上和地下室的钢制油罐(单罐容量200 kg)中储存,地上储油分别采用常规储存、添加抗氧化剂TBHQ储存、充氮储存,地下储油采用自然低温储存,储期24个月,期间自动检测和记录储油温度,每月取样检测大豆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维生素E含量和甾醇含量,分析不同储油条件对大豆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 显示:地上储油的全年周均温度为19.5℃,最高温度接近40℃,最低温度接近0℃,夏季(6-9月)月均温度为33℃,冬季(12月至次年3月)月均温度接近10℃;地下储油的全年周
为了有效解决散装食用油在储藏过程中高温季降温速率缓慢、降温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内置冷媒管的降温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搭建了油罐控温实验台.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冷媒流动方式、冷媒温度和流量,进行了20组对比实验,对不同工况下的降温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在上供式高流量下,冷媒温度8℃与冷媒温度16℃时相比,储油均温与冷媒温差相差3.2℃;在冷媒温度为12℃时,增加流量对降温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与冷媒下供式降温相比,采用冷媒上供式可降低储油上下层的温差,并可更有效地阻隔外界热量向罐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