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 :疯狂英语·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课的设计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英语阅读课教学研讨活动,对两位老师的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主要针对“参与式教学方式”下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的设计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帮助及影响加以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参与式教学方式;案例分析
  1.“参与式教学方式”是实现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与式教学方式”最初并非起源于教育实践,而是在对外国际援助中被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国际援助人员发现:
  “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获得成功。”这种“参与”的方式后来被逐渐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以合作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自成一体。“参与式教学方式”提倡最大限度地让学习者参与到教学中来。在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课堂中,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合作、交流、感悟是课堂的主旋律。自我发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样的合作形式使学习者和教授者的智慧、经验在合作中达到交流、共享。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的教学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参与式教学方式”也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共通性。《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参与”正是履行这一理念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参与式教学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价值的有效途径。
  2.问题设计是高效“参与式”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基础
  “问题”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任何一节课都不可避免的内容。不管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课堂都可以说是对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课程标准也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乐于提问;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学会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能够乐于并精于自己提出问题,对课堂内外的学习参与度就会大大提升。然而要能够引导学生提问,教师首先应该合理设计自己所提的问题。因为问题的数量、质量关乎学生能否参与和乐于参与,这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教师精彩、优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自我提问意识也是一种引导和示范,阅读课也不例外。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答案的探究逐渐达到课程标准中五级阅读目标的要求(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个句子的逻辑关系等)。综上所述,问题的设计与课堂效率有直接的关系,是保证阅读课效率的基础,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3.基于案例分析小议“参与式教学”中初中英语阅读课的问题设计
  3.1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问题
  此次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同课异构的授课内容是:阅读材料“Do You Think You WillHave Your Own Robot?”。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 Will people haverobots?Section B 2b的内容。此单元的话题为:未来的生活(Life in the future);功能是:谈论对未来的预测(Make predictions)。而文本材料所在的Section B的作用是将Section A部分谈论的“未来的世界”这一话题拓展到“个人的未来生活”。2a-2e是一个完整的阅读板块,由读前(2a)、读中(2b和2d)和读后(2e)三部分构成。2b阅读材料是一篇269词的语篇,在本册教材的阅读篇章中属于较长材料,有19个新单词,其中包括13个重点词汇。在40分钟的有限课堂时间中面对较长的语篇更需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刘老师和王老师对教学材料的分析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定位如下(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基本准确,但是比较笼统。在词汇的教学目标描述上,两位老师都使用了master、grasp(精通、领会)来表述,但在实际的授课中,两位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都无法引导学生达到“精通或领会词汇的用法”这一教学目标。如:刘老师设计的“单词的英汉互译”,此问题只能帮助检测学生对词义的理解;王老师设计的对句子中标红的重点词汇含义的提问(Can you find out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inred?)可以帮助学生训练“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的阅读微技能,但对词汇用法的领会只能做到初步的了解,做不到全面的掌握。两位教师对教学重点的定位和理解不够具体,这会导致教师设计的问题过散或过多、针对性不强。如:王老师在“读前”活动中为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设计了六个Wh-问题,用时近七分钟,又在“读中”环节里设计了15个Wh-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及文章细节。问题过多、过细,课堂的“参与度”虽高,但教师太“忙”:忙于提出各种问题、对学生阅读微技能和策略培养的意识有所忽视;学生太“累”:累于不断地回答类型较为单一的问题,过程中的自我感知和方法总结时间较少。笔者认为在分析这篇材料所处的教材位置及内容后,对此节阅读课的目标定位应为:略读判断各段大意,理解文章整体;细读摘取文中有关机器人现在和将来的细节信息;缩写语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和对文中语言信息的运用;通过与一般现在时的对比,加深对一般将来时表意功能和句子结构的理解。教学重点应为:对学生阅读微技能的训练(掌握材料主旨大意、了解阐述主旨大意的事实细节、猜测生词)和帮助学生熟练应用重点句型(Robots will look like…in the future.Robots will be able to…in the future.),为后期相关话题的写作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教学的难点应在如何有效进行“细节阅读”技能的培养,如何减少学生对长篇文本的阅读压力上。而教师在课堂中的问题设计需围绕此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在王老师的问题设计中将读前的问题只保留一组,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do the robots look like?Whatcan the robots do?)欣赏视频部分,回答问题,自然导入文本的阅读。在“细读”环节中沿用2b中每段大意的理解将文章分为3部分(见表2),以降低学生的阅读压力;根据每部分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训练“细读”技能。   3.2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尔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参与的课堂内容有兴趣才能更好地参与,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要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问题的呈现不仅是“一问一答”,可以利用比赛、游戏等形式辅助问题的呈现。如:刘老师在“读前”环节设计的20个“英汉互译”小问题以游戏的形式呈现,以本课的新单词为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检验对新单词的预习为目的而设计。此环节的设计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导入环节的“RobotSays”这个游戏调动学生全身参与(用听描述、做动作的方式),课堂一下子活了起来,这两个活动帮助学生对阅读中核心词汇的学习做出铺垫,有利于为学生降低阅读难度。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尽量避免阅读中出现“Ten Questions Syndrome(十问题综合症)”,即指:“阅读只是为了回答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此以往,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而解决此问题可以使用“K-W-L”提问的方式,即引导学生在读前问自己What do I know?What do Iwant to know?What have I learned?如:在阅读文章主体之前,两位老师都设计了问题以询问学生对标题阅读后的预测,这属于K型问题设计;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此话题类型阅读的需求,可在课前设计W型问题;在“读前”环节两位老师也有针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复习,这属于L型问题设计,这样就可以在阅读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删减或增加阅读文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问题的设计还要考虑学生学情,适时放手。如:知道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学生经过Section A的学习及Section B中la-ld听说的语言输入,学生对一般将来时表意功能和句子结构的理解已有加深,因此在完成“加深对一般将来时表意功能和句子结构的理解”这一教学目标和帮助学生熟练应用重点句型(Robots will look like…in the future.Robots willbe able to…in the future.)时,可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就文章的时态应用相互提问(如:How many tense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What arethey?Can you say out some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and make up your own sentences using“will”?…),且此类问题可以让学生用汉语提问和讨论,这样更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时态的应用。但如果就1、2段文本内容看,出现了4个人称代词they,且指代了3个不同的含义,而初二学生的阅读障碍之一就是理不清阅读内容中的指代关系,故此处不能“放手”,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感悟指代关系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及理清指代关系的方法。
  3.3问题内容的设计应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
  刘老师在“细读”环节里重组课本内容,添加设计了针对第4段的判断正误问题。其中有个问题初稿是这样设计的:“We know what will happen in thefuture.”。此问题的设计,只考虑到问题和文本之间存在的联系(文本中提到:“We never know what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却没有考虑此处问题的作用及问题的有效性。此处的问题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的“细读”能力,但问题本身无需阅读就能判断其正确性,故此问题为无效问题,也就无法达到训练阅读技能的目的。在“细读”的技能培养上,有效的阅读问题首先应是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才能知晓的问题。
  有效的阅读问题往往既能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如:对本课阅读中出现的生词,可以设计“同义替换”(Whatphrase in the passage can mean“again and again”?),“找反义词”(What is the opposite of“agree”?)等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对同义、反义词加以记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词汇量。
  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提问方式的有效性,要保障提问的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学会“留白”,不要过早地提供完整的答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品读,不要过早地阻断学生的思维,这在阅读课中尤为重要。
  3.4丰富的层次性有助于问题更好地服务于阅读
  对问题层次性的探讨很多,鲁子问教授建议教师选用布鲁姆的目标层次,即:知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
  知晓层面的问题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词语、语句和语篇层面的具体信息和事实。这是初中英语阅读主要考查的层面,也符合课程标准中对五级阅读的目标描述——读懂文意。问题多是What is…?Where is…?Which one…?一类为主。理解层面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对事实与观点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五级阅读目标对此也有描述:“能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阅读微技能中“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未了之意”可帮助完成此目标。这类问题在初中多见为Which is the best answer…?What does thewriter mean by…等。
  运用层面的问题是指引导学生将阅读所获的信息运用于不同的环境中,如How would you use…?What would you do if…等。
  分层面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分析阅读内容,如:What inference(推断)can you make…?Why do youthink…?How do you know…等。
  综合层面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从综合文本阅读中所获取的信息,得出结论。如:Imagine…,Whatway could…。   评价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中出现的观点进行评价,如:Do you agree…?Why do youthink…。
  从本篇阅读课的问题设计层次来看,如:T orF:What are scientists now trying to make robots looklike and do?What con some Japanese robots do now?等问题属于知晓层面的问题,较为简单。而如:What inference(推断)Can you make if buildings falldown with people inside in India?What are the twodifferent views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s?属于分析层面的问题。Do you agree that robots willthink like humans in the future?Can you hnd somescientists who agree with you?是运用层面的问题。What are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two views?Whichside does the writer take?Why?是属于综合层面的问题。Imagine(假设)there will be more robots in thefuture.What will they look like and what Can they do?是评价层面的问题。当然一节课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问题的设计中顾及每个层面,但问题层面的多样性及由易到难的递进性考虑会对提高阅读效率有所帮助。
  4.结论
  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是学习效率的保障。问题的回答和探究是阅读课中学生参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设计,避免设计的随意性和无效性。在设计上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解决教学重、难点为核心;考虑到学情、教情;丰富问题的层次;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使每个学习程度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参与问题的回答并通过参与、感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学会如何自己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样一定能为阅读增效、添彩。
  5.后记
  非常感谢参与此次活动的授课教师、评课教师和观摩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师曾经说过:“只要是真实的课堂就会有缺憾。”“No teacher isperfect,nor is any lesson!”老师们的认真参与和奉献是我们相互学习、研讨、感悟及收获的基础。通过观摩和探讨,让我们有机会对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其他文献
Junjie: Hey honey, can I ask you something?  Jingyi: Sure, what’s up?  Junjie: Why do you love me?  Jingyi: Why not?  Junjie: Ha ha. Very funny. But really, What made you fall in love with me?  Jingyi
期刊
说到“开会”,我想大家一定对这个词不陌生。班会、晨会、例会、庆功会……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会议。在职场中,“开会”更是我们的家常便饭。然而,有些会议可能并不是那么有趣或者有意义。每天上班已经很累,还要应付似乎总也开不完的各种会议,这让很多白领们吃不消,走神、不在状态是常有的事,甚至还会有人昏睡过去,让旁人大跌眼镜。  Emmanuel: Hey, Charlotte, what d
期刊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
期刊
Timothy: Hey, Serena!  Serena: Hi, Timothy.  Timothy: So? How did it go?  Serena: You mean the job interview? It was fine, I guess. They offered me the job.  Timothy: That’s great! Congratulations! Di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让教室进入了“智慧教室”时代。作为一个新崛起的演示文稿软件,Prezi与其他传统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WPS等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以Prezi软件在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的实际教学应用为例,探索在整体教学背景下,Prezi如何实现小学英语可视化教学,以及在教学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软件Prezi;可视化教学  1.引言  Prez
期刊
2013年12月5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逝世,享年95岁。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悼念曼德拉。演讲中,奥巴马表示,如果没有曼德拉树立的榜样,“我完全无法想象自己的生活”。曼德拉是一位部落酋长的长子,走上颠沛流离的求索之路,成为“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斗士”,他身陷囹圄27年,出狱后,77岁当选为民主国家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香港Beyond乐队黄家驹曾创作歌曲《光辉岁月》向其致敬。这位被尊称为“南
期刊
《大眼睛》(Big Eyes)由鬼才导演蒂姆·波顿执导,好莱坞时下炙手可热的女演员艾米·亚当斯及著名演员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联袂主演,是一部筹备6年的传记片。该影片根据画家Margaret Keane的真实故事改编——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种名为“大眼睛女孩”的画像作品曾风靡一时。不久,其署名作者Walter Keane(Christoph Waltz饰)遭到起诉,被指责盗取他人作品,而对方正是Wa
期刊
摘要:微信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它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同时也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更有效地拓展学习,为学生提供在生活中说英语的机会。这一新型的交流平台,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微信;语言实践活动  1.引言  微信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它凭借语音发送、即时互动、更新快、回复快、移动即时通信等特点
期刊
Jessica: Hi, Terrence! Good morning!  Terrence: Oh, hey, Jessica.  Jessica: Why so 1)glum?  Terrence: What?  Jessica: You’re looking even more 2)mopey than usual, which is saying something.  Terrence: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译林版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整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基于文本,超越文本”为指导思想,围绕主线话题进行整合与拓展,力图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探讨以主线话题整合综合板块、以信息差促进真实交际、以多种活动趣化语音板块和以大量信息输入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整合;信息差;语音教学;信息输入  1.引言  译林版小学《英语》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