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外源植酸酶在大豆粉中作用的比较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大豆粉为原料,以大豆粉中无机磷含量为评价指标,对帝斯曼(酶1)、昕大洋(酶2)和罗氏(酶3)3种外源植酸酶进行的单因素(植酸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和酶解时间)试验表明,3种外源酶对大豆粉的酶解条件均为植酸酶添加量为0.5%左右,50—60℃,pH5.0~6.0,酶解约4h。在同样的酶解条件下,酶3对大豆粉的作用效果最佳;对酶3的正交试验表明,该酶的最佳酶解条件是酶解温度为60℃,酶解pH为5.0,酶解时间为4h,此时磷的利用率为94.7%,较无外源植酸酶条件提高了2倍多。
其他文献
我国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冀、鲁、京、津广大地域,土地面积52万平方公里。域内资源丰富,原油产量占全国40%,煤炭产量占全国31%,盐产量占全国50%。国家4项跨世纪特大工程,有3项—
我国调味品行业快速发展,增长幅度连续10年超过10%,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t,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北京健康管理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指出,在日常饮食中,北京市居民食用油量严重超标,人日均摄入量为54.6g,比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的25g标准超过1倍多。食用盐量也严重
为中国未来能源战略谋划出路,在广西首府南宁市挂牌成立了首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该研究中心设立在广西南宁,其依据是2007年中国第1个年产20万t非粮木薯燃料乙
2010年11月26日,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杜军在北京国谊宾馆,代表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分别与潍坊祥维斯化学品有限公司、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
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两项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模拟移动床制备第三代高纯果糖的研究”和“模拟移动分离床工业化生产小麦麸皮低聚木糖技术研究”,通过了
2009年1—5月,我国饮料产品中,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饮料酒、软饮料、精制茶产量相对上年同期均出现增长,且部分产品增长幅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消费水平的提升。
2009年欧洲食品配料展览会将于2009年11月16~19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中心举办。欧洲食品配料展(FiEurope)由欧洲CMP Information公司主办,享有业界最高层次食品配料专业品牌盛会
1 马克思说:“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马恩选集》第1卷第25页)农村劳动力的分工程度代表着一定的经济水平。凡是分工越细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理论观点,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当前在国际范围内,还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以及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