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的临床发生发展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为临床工作中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病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病例平均年龄25.06月,首发症状多为白瞳症(77.19%)、眼红(48.39%)和眼球变小(25.81%),病程为0.5月~4.5年,多出现类似青光眼发作、色素膜炎、眼内炎及发热等症状,最终自发退行,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灶内大片坏死、凋亡区及血管退行性改变,部分自发退行病灶中仍可见残存的肿瘤细胞.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眼红、眼球变小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非典型表现,减少误诊;同时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应密切随访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患者血清及恶性渗出液中的含量,以明确VEGF能否作为肿瘤标志物.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在健康人、肿瘤患者血清及恶性渗出液中的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较健康组高,且有显著差异(P<O.01),但多数肿瘤转移与非转移组比较无差异(肝癌患者除外),非转移性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与CEA、CA19-9有相关性,其他恶性肿瘤血
对在记录的116例肝豆状核变性先证者开展调查,并根据Lods法连锁分析条件筛选出8个理想的核心家系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核心家系每个成员均采静脉血5ml。实验室分析内容包括:血清铜及血清铜蓝蛋白;ESD,PGMI电泳酶谱分型:Rh,MN,P,ABO血型。然后。绘制系谱图并应用LIPED计算机软件计算其Lods值和重组率。结果在6种血标记物中,只有ESD在重组率等于0时取得最大Lods值2.02,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