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猪的罪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ua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伯公巷是我必经路程的一个关卡。
  曲折蜿蜒通到尽头,看似死巷,走到拐角处却又柳暗花明,往左又是仄仄的幽深。
  这拐角的地方,就安放着蜡烛和祭祀的白的包子、红的粿品,金色白色的纸钱,这些通往阴间的物品像一个黑洞,旋着恐惧。当香火升腾,纸钱随风飞舞,我只有努力地让视线和嗅觉关闭,以为这样能稳住自己的灵魂。
  乡间庙宇于我是一种潜在的接近窒息的畏惧,一切皆因这必经路上低矮的神龛。若有路人,那怕是跪在神龛前不断拱手祭拜的老太婆,都是一种阳间的气息壮着我的胆。
  这么一条九弯十八曲的巷子,大白天连半个人影都没有,我提着及膝的铁食格(一种桶状饭盒),边走边张望,希望前后能冒出个人影来。
  阳光下的我是个张皇失措的影子。
  有时屋漏偏遇连夜雨,冒出来的偏是个神经兮兮的人,让我恐惧的泥沙冲溃成哀号的逃亡。一个芦柴棒的女孩,羸弱的身体于我的童年是悲悯的眼眸,眼眸里接收着来自大人小孩的鄙夷,这种鄙夷扩张到“猴子”这个无辜的字眼:猴子如我皮包骨头,这可怜的动物是街坊给我的写真,殃及我对它的忌讳。
  大人,在这深巷子里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威胁。每冒出一个,我便用一双深深的眼眸盯着他(她),我的眼睛会直逼他的灵魂,把“好人”和“坏人”给划分出来。这种非黑即白的评判标准像一根线垂到我成人的世界,我依然用它来判断这个缤纷的人世。
  走过阴森莫测的神龛,我绷紧的神经松了下来,让我的眼睛能顾及周遭寂寞的世界。陽光照进灰黑的墙壁,上面垂下些一样无聊的植物,水沟边一群觅食的鸡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来自一只跟它们同样觅食的猪。鸡对世界的认识跟我一样,猪正拱着臭水沟里黑乎乎的泥水独自品食。
  我提着食格的身子不自觉地加入到它们的行列,我站立身子比鸡群高一丁点,我进入它们里面无忧无虑的热闹,看着它们啄食着沟边布满青苔斜冒出来的绿色植物,只有这些没人管的植物显示着造化的蓬勃生机。
  猪的脚步随着拱食的嘴靠近鸡群。
  突然鸡群惊飞,惨叫之际一只健硕的母鸡已进入猪的嘴里,长长的猪嘴不停咀嚼,母鸡的形体很快肢解,活生生的脖子和鸡头就在嘴外挣扎,我看着它的眼睛和鲜红的鸡冠,它给我最后的一瞥,就消失在猪的嘴里。
  在我惊呆的一刻,吞下一只鸡的猪也向我朝来一瞥。
  这一瞥,有着盗贼般的深意:我是一个知情者。
  这一瞥的凶光,直射我的心脏。我意识到它眼睛和嘴巴的距离是我危险的所在。我是鸡群中的一只。我像那只鸡一样毫无反抗之力。我第一次发觉体积庞大者的力量。一只鸡被吃掉了,毫不留痕迹。一滴血、一片鸡毛也没留下。

  脑中的空白,只有面前这个庞然大物,还有它那犀利的眼神,我提前食格,转身踉跄而逃,继续伯公巷接下里的路程。那路程已经缩短在这只猪的阴影之中。
  这只猪依然在我身后若无其事地拱食。
  晚上,哪家会发现丢了一只鸡,这只鸡无缘无故地从地球上消失了。说不定会惹来邻里的猜忌。谁也不知道这水沟边发生的一幕,除了一个路过的小女孩。
  那只猪或许在鸡之后不久也成了人们的盘中餐,世界上并不会因此多了些什么或少了些什么。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我一直在我的光阴里不时咀嚼着那几秒钟的一幕,渐长的身量和见识,一直无法除去脚下这鞋底般的一页。食草的猪在那一刻的血腥,笨重的猪在那一刻的身手敏捷,世界上有多少真相让我用一双童眼窥见。
  那一只猪的阴谋和罪恶。
  选自《草根纸上的流年》
其他文献
第一次见到女人,女人还很年轻。她穿着那个时代流行的蓝格子上衣,头发梳成整齐的刘海。她走进来,取了号,坐到长椅上,静静地等候。待终于轮到她,她走进来,冲摄影师说,合个影。那是小城唯一的照像馆,那是照像馆年后第一次营业。正月初八,天寒地冻,女人却穿得有些单薄。“这样显得好看一点,”女人笑笑说,“想与我先生合个影。”摄影师于是见到她的丈夫:平头,方脸,浓眉,板着面孔,却很英俊。摄影师愣了愣,问女人:“你
岳父离去已二十年余。从第一次见到他到他离去,仅仅只有一年时间。期间,我们也只见过五次面,但他依然深刻留在我的记忆里。二十多年过去了,尽管我与她的女儿也已分手多年,但每每想起,总是心海难平……第一次见面是1995年7月。我结束了为期一年的研究生课程进修学习后,随同的大学毕业的女友到她家认门。我当时穷的除一身衣服和几本书,就是这一百多斤的躯壳,因此根本谈不上给未来的岳父岳母带什么见面礼。因为我比女友年
《红楼梦》里,贾母批评过古书里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俗套,又说所谓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这大概是作者曹雪芹借贾母之口讽刺文艺作品里的爱情俗套。但在《红楼梦》里,曹雪芹也写到两段一见钟情又结成美满姻缘的爱情,贾芸和小红,贾雨村和娇杏。这两对儿都算不上才子佳人,用現在的定义讲,倒像是两段凤凰男的爱情。
格瑞德坐在窗前,他想到了安吉娜,他心里忧愁地默念着:“安吉娜,我不能再娶你了!”格瑞德和安吉娜是大学同学,还是恋人,毕业后,他们却回到了各自的家乡。他们约好了,两年后,如果他们还相爱,那么他们就结婚。可现在格瑞德不能兑现承诺了,他觉得非常对不起安吉娜。既然不能再娶安吉娜了,格瑞德就含泪给安吉娜写了封信,向她说明一切:安吉娜,我不能再娶你了,是因为我爱上了伊琳娜。她是我的中学同学,家里很有钱,她一直
喂这只流浪猫已经一年多。第一次见它,是在小区的一块石头上,褐色的毛发跟石头的颜色接近,如果不是它朝我发出了喵喵几声,我不会发现它。小区里有不少流浪猫,它是第一只朝我喵喵叫的。并不仅仅是这几声使我对它萌生了怜意,而是它发声的嘴。它的左边嘴角缺了一块,从脸颊处陡峭地凹陷下去,皮毛再茂盛也掩盖不住这个缺陷。一眼之下,是让人觉得丑的。我猜是流浪猫之间为争地盘,互相斗殴所留下的伤。好在,除了这个缺陷外,它还
没有人跟我们讲罗曼蒂克,但我们却在不知不觉间懂得了罗曼蒂克。在青少年时代,老师是不会在课堂上讲罗曼蒂克的。脾气暴躁的英文老师,和在黑板上写满各种公式的数学老师,最擅长的事是在讲课的时候突然冲下讲台,一把揪出那个把言情小说藏在课桌抽屉里偷着读的男女学生,然后,把小说撕成碎片扔出窗外。就连语文老师这样常常用脉脉含情的腔调朗读课文的人,口中也没说出过“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可“罗曼蒂克”还是如同从门缝里挤
父亲是客家人,母亲是广府人,我们家就是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交融的家庭,风俗习惯也不可能单纯是哪个地方的,只能根据父母的喜好各有取舍,形成別具一格的风俗习惯。我家的春节通常从年二十八开始,都说“年二十八洗邋遢”,母亲发动两个姐姐开始忙活了,把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卫生搞好了,父亲和二姐就开始贴对联。父亲负责安排各个门的挥春,然后涂上糨糊。身材瘦小的二姐身轻如燕,一下子跃上竹梯,循着往年
2018年据说是知识付费的下半场。元旦才过去30来天,一群大V纷纷开设付费的“知识类”清谈节目,另一群大V被新老问答平台抢来抢去。还有数个答题项目非常客气,还没要求“付费”,先向用户兜头撒了一把钱。这些项目中间最常见的是各种二手阅读服务,大多是有声版本,可以在线听。有的帮你划重点“10分钟读完”某本书,有的聊天似的一章章给你掰扯这书说了啥。多贴心啊。大家都这么忙,不用吭哧吭哧啃全本了,连环境都不受
到了狗年,就要说狗。而那些描述狗的词语,却是贬义的多,褒义的少。比如鸡鸣狗盗、狼心狗肺、人模狗样、鸡零狗碎、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似乎与狗沾边的事情,都为人所不齿。虽然古人造了这么多贬低狗的成语,但从古至今,喜欢狗的人却是越来越多。现在全中国的狗,可能已有亿只以上,且有很多人还把自家的狗视为宝贝,甚至称它们是自己的孩子。人为什么会喜欢狗?大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狗相
吃羊肉最好在北京吃。有大红门楼的名店当然好,胡同里的小馆子也不错。一只铜锅,清水。几份羊肉,一点蔬菜。甜蒜,麻酱,韭菜花。最后再来两块烧饼,足矣。外地吃羊肉太复杂。在四川那儿成了麻辣火锅了。合肥吃涮羊肉,弄了很多的香油和蒜泥,很多人還喜欢这样吃,我见了真是无语。只有在心里默默遗憾:他们没有在北京生活过。我这辈子,值得一点高兴的,是在北京生活了几年。而且在北京生活,一定要是青年的时候。青年精力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