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认识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刚刚开始步入正式的学习,在这一阶段,如果能让他们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那么他们的学习就能事半功倍,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新课改和新时代背景下的要求,语文的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且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压力很小,也比较放松,通过语文课堂来给他们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只要能稍加努力,学生的德育教育就能被潜移默化地形成。本文主要讲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为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提供一些好的想法和方针,保证德育教育的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顺利、高效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几点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还有很多人都不清楚,认为德育教育有专门的课程来学习,《思想品德》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德育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德育之外的更多东西,所以根本没必要把德育教育再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是多此一举。
  对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或多或少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有任务在身,有一定的压力。但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不会让学生觉得很刻意,在以学习语文知识为主的同时,学习到德育观念,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能让他们的德育教育更加容易,而且“渗透”这个词要比直接教育更有力度,渗透是慢慢融入学生的血液中,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能有越来越多的德育观念,让他们被德育观念所支配,形成反射。
  要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就要进行德育教育,他们懂得了德育教育才能知道在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知道自己目前的主要任务,知道学习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为谁而学,对学习能有正确积极的心态。目前,很多的学校只注重成绩的提高,而把德育丢在了一边,这就使学生的德育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就成为一种必要。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进行课文教学时重点强调德育观念
  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中内容都是十分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文章,这些文章深刻的含义就是为了让学生从中学到德育观念,让他们有正确的三观,在教学时很多语文教师都是讲它表面的意思,最后做出总结就完成了教学,这样的方法是对于课文资源很大的浪费,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对课文中所包含的德育观念进行重点讲述,让学生能意识到这些,形成德育观念。
  比如在学习《珍珠泉》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对其中的语句进行详尽的叙述和解释,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描写到济南的珍珠泉:“可以涤心志,可以鉴眉须,圆流有灵孕,颗颗旋相于。”读起来画面感很强,通过这些语句的重点讲述,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些自然风光的形成有多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做好朋友,让更多像这样妙不可言的景色长久地存在于我们国家中,这样学生就能结合文章学习到这些德育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它。再比如,在学习《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就主人公所传递的态度给学生做出说明,告诉学生失信于人不仅失去的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更失去了自己内心最重要的东西,让学生养成言出必行,不轻易失信的好习惯,这种德育观念在其他地方是学不到的。教师在进行语文课文教学时重点强调德育观念,能让学生形成尊老爱幼、一言九鼎以及爱国的情操,让他们的思想中渗透进德育观念,有助于他们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通过借助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形成德育观念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单靠语言显得很单薄,有很多时候教师的情感融入不到位就无法调动学生,这给很多教师造成了困扰,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等,把这些画面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有更近的距离,这样他们的情绪就会更加饱满,德育观念也会更加强烈。比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文章时,光通过教师的语言无法让学生感受到黄山中奇石的险峻和奇形怪状,如果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黄片奇石的图片或者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看到这些所谓的奇石,他们就能有所感受,心灵能被震撼,这时候教师再告诉他们我们的祖国有很多大好河山,但是由于人为的破坏,导致很多像这样的景观不复存在,教导学生我们要为这些尽一份力,不乱丢垃圾,积极参与植树,出门多坐公交车,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产生蝴蝶效应,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美好,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通过这一番讲解,学生就能践行低碳、绿色的生活,而且还会带动周围的人,用他们的德育观念去影响更多的人,我们的初衷就得到了实现。
  三、结语
  总之,对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育中实行德育观念渗透能让他们的这种能力培养得更加高效,也能让这些能力深入他们的血液,让他们能成为真正的有血性的中国公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这个阶段给他们进行德育观念的大力教育能让这些观念在以后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让这些观念随着他们的成长也不断强化,为他们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融入德育教育,才能促进他们全面进步,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丁淑娟,赵保国.德育无处不在,随处演绎精彩——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Z2).
  [2]蓝清源,高春生.淺析德育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思路构建[J]. 教育,2016(7).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教学来自准确地把握教材,恰当地是处理教材,理解教材.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需要教师从文本中接受有意义的东西,并把他们解释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本文从一堂展示课《纸船和风筝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心血管病中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它涉及许多临床常见疾病和情况,包括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
【摘要】要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提前过好说话写话关。从培养兴趣、积累语言、寻找规律、不断训练、自由展示、积极评价等方面多  管齐下,一定会使孩子们的说话写话水平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关键词】低年级;说话写话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怕”写作文的孩子来说,缺乏的不是表达的愿望,而是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提前过好说话写话关,拥有表达的能力。具体来说,需要
【摘要】在思想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加强两者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对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更是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加强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确保思想教育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本文主要通过自己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些点滴,对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相互融合展开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教育;融合  【中图
【摘要】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学科,它是基础教育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的语文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飞速发展,要求我们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教育放到更高的位置上。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教育教学的首要要求及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加强德育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心理疏导功能、蕴含心理疏导方法,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在高校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好心理疏导作用,不仅要明晰心理疏导的含义,树立科学的心理疏导理念,还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因时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
教研求实效创新促发展为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寻乌县实验小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班子带领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将新课程
期刊
本研究分两部分论述了门诊慢性便秘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调查&CT结直肠重建在评估排便障碍患者盆底结构、功能上的应用。 第一部分:目的:旨在了解:1.消化科门诊中慢性便秘和重度
期刊
在小学课程中,语文为基础科目.语文教学不仅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素养与情感因素,同时还肩负着发展与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依据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标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