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思考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053857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U6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就是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的过程。本文分析了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阐述了生态居住区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为进一步推动生态居住区的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is through the ecological design method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harmony of human and nature, artificial faciliti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proc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theo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conten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and create conditions.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当今的主旋律,同时也是我国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根据人们的择居动机,居住对象、规划设计现代的居住区,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有良好生境的居住区,是生态型的居住区。生态居住区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重要体现,更是严格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文对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1 生态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
  生态居住区规划要从自然生态学和社会心理学两方面着手,创造一个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空间,具备优美环境、能诱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生态规划设计是以人与内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应用规划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这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去设计和调控生态居住区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体现的是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它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综合空间、时问等要素,协调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之问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自然和谐共生。
  2 生态居住区基本特征
  2.1 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生态住宅区与生态居住区是同义的。生态住宅应当是消耗最少的地球资源,消耗最少的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住宅和居住小区。生态住宅强调的是能源的利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减少废弃物,贯彻“节能、节水、节地、治理污染”的方针,强凋可持续发展原则。
  2.2 生态居住区
  生态居住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物。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尊熏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两大主题,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在一定的时间、形态、空间的尺度内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和良性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类聚居区。
  2.3 生态居住区的基本特征
  生态居住区的特质主要表现在生态居住区的功能目标上,生态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目标可以概括成“舒适、健康、高效、和谐”。从整体上看生态居住区的生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整体性。生态居住区是兼顾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类住区,合理配置资源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强调人类与自然系统在一定时空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②多样性。生态居住区的多样性不仅包括生物多样性,还包括文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空间多样性、建筑多样性,交通多样性、选择多样性等更宽泛的内容,这些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生态居住区生活民主化、多元化、丰富性的特点。
  ③和谐性。生态居住区融人自然、文化、历史社会环境,营造出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生态居住区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的人居环境,而是富有生机与活力,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之器官”。
  3 生态居住区环境规划
  生态居住区环境规划要突出结合自然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自然设计是指结合建设基地的太阳辐射、热、光、阴影、降雨、水文、风、植物地形等自然条件,在人类居住过程中与自然合作,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也包括限制条件),促进、适应自然过渡,使建筑融入自然,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保证建筑及其环境与更高层次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创造生态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绿化是分不开的。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巾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質、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生态居住要把健康落在实处。
  3.1 结合地彤规划
  土地是建筑的载体,地形地貌影响着居住区建筑的布局和形态。结合土地设计主要有三方面,地形地貌、地表土层、表层土以下的岩土。地形地貌从形态上直观地影响居住区的布局与建筑形式,如有依坡就势、层层叠落的布局形式,有爬坡建筑、吊脚楼等建筑形式。建筑或硬质景观设计遵从地形地貌,在生态敏感区尤其重要,对地形地貌的尊重可以说是对土地“文脉”的一种延续。
  建筑环境中地表土的保护和还原也显得很重要。土地作为绿色植物的“营养基”,除场地和软质铺地外,建筑间角落、岸顶、阳台、窗台甚至墙面等部位都可作为争取还原表土的建筑环境,硬化是对绿色植物的排斥。但建筑及其环境还是蕴含着广阔的绿化前景,其简单形式为建筑屋面、墙面绿化、立体种植等,可起到保温、遮阳、截水、净化空气等效果屋顶花园是大力发展方向,通过绿化、配置必要的游憩设施(坐椅、茶座等),使屋顶成为仅次于地面的一种新型的积极户外活动空问。如果建筑间通过连接廊相连,将进一步激活屋面的活力,一改灰色、消极屋面空间为绿色、有活力的空间。
  3.2 结合当地气候设计
  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避免不同气候条件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不适。控制阳光辐射、空气流动是结合气候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炎热地区,遮阳、通风、隔热是提高建筑空间舒适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深檐、骑楼、敝廊、通透、架空等设计;对于寒冷地区,则以保温、纳阳为上,形成了双层墙(窗)、日光廊道、围护结构蓄热、封闭等设计;而对于温带地区,则需建筑空间具有可转换的灵活性,即空间有开与闭、内与外的双重性。阳光、风还可转化为有用的能,则显示了其另一种价值。水可作循环资源。设计可因地制宜利用水,在建筑环境中引人亲水设施。增添人们可接触的水,可起到调节空气温度、降温的作用,创造理想的微气候:设计中可利用建筑岸頂、水池暂时蓄存雨水.然后缓释到地下或再利用,提高建筑室外环境的渗透能力,或采用透水性铺装等,顺应水循环过程,达到防洪、减少洪涝与侵蚀的作用。
  3.3 绿化系统的规划
  城市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的载体,绿化的生态功能主要是减噪降尘,更新空气等。规划由公园、湖面形成的绿地斑块,河道、街道形成的绿色廊道,农田、防风林、荒山形成的郊野基质,共同构成一个带形相接的绿化系统形态模式。其次,在植物配置时,还应从植物特性、高度搭配、树冠大小、树冠间距等方面统一考虑和规划。
  4 生态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
  居住区内部道路交通系统是生态居住区发挥正常功效的基础。
  ⑴内外通畅、人车分流。在生态居住区的道路交通组织中,应限制小汽车进人.小汽车和货车从居住区边缘进入,并在边缘处停车或存车,同时又保证消防、救护、废物收集等车辆的可达性,同时居住区出人口附近应设置公交车站,居民到公共交通站点不超过1O~l5分钟步行距离,使居住区能通过公共交通与外部形成便捷的交通联系。在居住区内部建立完善的步行或自行车系统f包括无障碍系统),避免交通干道穿越居住区,消除车辆与行人的冲突,居住区中心应布嚣适当的公共活动场所,如在建筑平台或屋顶开辟屋顶花园、商店、咖啡馆等,并用连廊将这些公共活动场所连接起来,不仅可减少人们出行量,而且增加了使用可达性,还创造了一种新景观。
  (2)满足内部管网布嚣的要求。生态居住区内部道路也是区内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等各类管线的主要通道,因此,道路设计不能仅考虑交通、容量、设计速度、通行能力、路面、结构、水平垂直定线等.要综合考虑上述要求。
  (3)结合生态廊道规划。道路设计还应与绿线、蓝线也即生态支持系统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是车道和自行车道,使之有更多的自然特性,展示自然环境之美,吸引人们同归步行道中。
  5 信息与智能系统规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居住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与智能系统是生态居住区的神经系统,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枢纽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否通常、灵敏、反馈快速在生态居住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通信系统对生态居住区的正常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还有建立安全、可靠、防止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防灾、减灾设施也是不可少的如现在普遍推广的智能化小区,其智能化系统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系统网络集成系统,为居民提供一个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对内外的信息交流目的:安全防范系统,用于安全防卫;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物业管理。
  6 结语
  总之,生态居住区既是一种居住区的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之一,它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意愿。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工程,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求人们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观,需要设计者不断探索出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生态居住区的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肖万胜;城市生态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2] 李蓓;浅谈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J];四川建材;2009年03期
其他文献
“让部门业务能可持续发展,让部门每个业务环节都能顺畅,让每个业务员都能充分施展才华”。这是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贸八部经理施慧的工作目标。今年以来,外贸行业碰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可靠性产品日益增多,这就产生了无失效数据。由于无失效数据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对它的分析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利用正态分布函数的凸凹性,分别从Pl
通感审美连接着不同类别的艺术,它们都是通过人的眼耳口鼻等所有感官,从方方面面去感知艺术品,使人得到最大的审美的体验。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这一审美中介,不只
摘要: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脚手架是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设施,只有从选型、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才能使其安全可靠地为我们服务,成为我们施工生产有效的安全保障设施。  关键词:脚手架搭设、施工技术、扣件式钢管、安全管理  Abstract: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to ensure that the scaffold
期刊
应用J.Simons的方法,人们已经得到了许多有关单位球面中的极小子流形或具有平行平均曲率向量场的子流形的刚性定理,本文也研究了子流形的Pinching问题,得到几类子流形的刚性定理
本文建立了几个考虑免疫反应的病毒感染数学模型,研究了这些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并分析了它们的生物意义。对于某些病毒性感染,抗原不但会激发宿主的免疫调节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图分类号:U448.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近年来,桥梁工程的建设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桥梁在整体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方面也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桥梁检测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静荷载试验在桥梁检测中的相关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及试验注意事项等,并对试验结果作相应的分析,为研究桥梁检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立交桥梁;静载试验;设计;试验结果;注意事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