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胺酯和维胺酸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分化诱导作用

来源 :药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新维甲酸衙生物——维胺酯(RⅠ)和维胺酸(RⅡ)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分化诱导作用,并与维甲酸(RA)和二甲基亚砜(DMSO)进行了比较。HL-60细胞经RⅠ和RⅡ处理后,细胞对NBT染料还原能力增强,细胞表面出现C_3补体受体等中性粒细胞的分化特征,但作用比RA弱。DMSO诱导上述分化性状出现时间不同,提示维甲酸类药物与DMSO诱导分化的机制可能不同。上述药物均可使HL-60细胞形态按粒系途径向较成熟的方向发展,但变化出现较晚。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differentiation-inducing effects of neo-retinoids, viretin (RI) and retinoic acid (RII), on 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 (HL-60), and with retinoic acid (RA) and dimethylformamide. The sulfoxide (DMSO) was compared. After HL-60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RI and RII, the ability of cells to reduce NBT dye was enhanced. The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eutrophil, such as C3 complement receptor, appeared on the cell surface, but the effect was weaker than that of RA. The induction time of the above-mentioned differentiation traits induced by DMSO was different, suggesting that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iation induced by retinoids and DMSO may be different. All of the above drugs can make HL-60 cell morphology to develop in a more mature di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granular system, but the changes appear later.
其他文献
“肝素”是一组天然物质的总称,为带有多价负电荷的硫酸葡糖胺-糖醛酸的线性聚合物。肝素于1916年被发现,用于临床也已有40余载。用于临床的肝素主要是从牛肺组织和猪或牛的
作者报告2例青年(16岁及15岁)的宫颈透明细胞癌。1例肿瘤较广,就诊时已是Ⅱ_b期,不宜手术,给了足量放射治疗,肿瘤消失。然后行根治性手术,病理检查未见残存肿瘤。另1例临床
中药治疗黑色素瘤尚无报导,我们以扶正中药方剂复方生脉注射液为主,治愈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患者,现报导于下。 病者女性,27岁,病历号:072599。于1975年2月左足扭伤后四天,在左
1973年8月致癌物质标准谘询委员会向美国劳工部提出14种化学化合物的管理建议,其中包括联苯胺和3,3′-二氯联苯胺,其原因是职业性接触这类物质可能会致癌或疑似致癌。接触合
美登木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分布于热带地区,属卫矛科(Gelastraceae)美登木属。自KuPchan等报导从卵叶美登木中分得高效低毒的抗癌成分美登素后,引起很大的注意,并对动物肿瘤和
热象仪进入医学领域已经十多年了,在我国不久前还是一门空白。现在我国已有了自行设计和生产的医用热象仪。经过临床实践可见它在诊断和医学研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热象
在组织中堆积了在正常时所没有的物质;或当组织中存在正常时所没有的物质,而出现不健全的情况时就叫做‘浸润’。 In the organization, substances that are not normally
期刊
<正> 研究肝肿瘤的血供和微血管表现对于肝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有关肝肿瘤血供的动物试验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在人的尸体上研究报道甚少,而且以往研究所得的结果
从1944年到1956年作者在巴杰勒大学共搜集了300份膀胱織維上皮腫瘤病案解剖标本。别葛勒尔等关于初期惡性膀胱睡瘤和初期良性膀胱腫瘤存在的意見,作者沒有划分出來。初期良
深谙为文之道的作家都很注重结尾的艺术。我国南宋词人姜夔说:“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元代散曲家乔吉对诗歌作品的结构艺术形象化地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