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年级习作片段训练探索三境界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年级习作教学是实现从低年级写话训练向高年级写篇训练的过渡,以片段的训练为重点;回归本源,夯实基础尤为重要。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构建了一个习作片段训练体系,让每个孩子的语言都有扎实的生长点。认准三阶段的训练目标,分类分步分块持续性地训练,实现了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美丽共生。
  【关键词】三年级习作片段训练三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三年级习作教学是实现从低年级写话训练向高年级写篇训练的过渡,以片段的训练为重点。片段训练的材料贴近学生实际,来自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重视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放胆作文,写自己的事,写喜欢的事,写自己想说的话。
  如何构建一个适合三年级孩子的习作片段训练体系,让孩子享受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呢?这个思考与探索的过程诚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提出的做学问之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纵观学校课内三年级习作教学训练之现状,几乎实行一步式飞跃,直接指导孩子如何写完整的一篇作文,指导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中年段写一个人,与高年段写一个人,几乎用一样的指导方式和评价方式,于是,也就出现了学生一篇作文重复应付的怪象。另外,校内每学期各八篇的作文训练文体各不一样,课堂又没有充分的训练时间,老师在指导时侧重于谋篇布局的指导,强调优美词句积累的迁移运用,对于重点段、细节之处表达方法的训练则匆匆过场,在作文评价时又本末倒置,标点、错别字的批改成了重點,而对孩子表达方法的评价反而轻描淡写。更有甚的,老师鼓励孩子习作表达自由洒脱,而老师习作评价也不拘一格。这样的习作训练下,中年级孩子完成的作文存在的普遍问题概括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平铺直叙,生硬呆板。
  (2)蜻蜓点水,轻描淡写。
  (3)颠三倒四,表达凌乱。
  (4)任意随性,毫无章法。
  因此,我认为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众多中年级习作训练建议中抽丝剥茧,直奔三年级习作核心——段,回归本源,夯实语言基础尤为重要。三年级的习作教学重点就是帮助孩子写好“段”。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段的结构就是一篇文章骨架的缩影,只要认准训练目标,持续性地训练,用心构建一个习作片段训练体系,让每个孩子的语言都有扎实的生长点,然后照着它的过程与方法训练开去,孩子自然渐渐可以写成一篇完整得体的文章。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分类训练,系统有序,殊途同归。三年级习作包含各种文体的系统训练,有童话、散文诗、写景,叙事、写人、活动、场面、状物、应用文等。我设计的无论哪种语言文体的训练——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言语情境或体验,它们“殊途”,但是“同归”——都是为了抵达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的目的地。青少年宫一学年三期课程,每期我设计两次阅读课,十次习作练习。第一期从句入段,设计“怎样把句子写通顺连贯”“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系列训练(有写景、场面、状物、抒情、人物素描等);第二期段的训练,设计散文诗、场面、写人系列片段训练;第三期段至篇的训练,设计状物、写景、叙事过程的片段训练,然后综合成篇的练习。一、二期以句、段的训练为主,侧重于如何把所要求的内容写一段话,写得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三期则侧重于由段入篇的训练,指导常见的“三段式”结构,适当渗透几种开头结尾的方法。
  2.分步训练,每步得法,渐进成长。习作能力的生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作课程就应该是螺旋上升的设计,让每一次习作都得到明确的语言表达指标的训练。所以我设计了同一文体系列训练,分块分步训练,每节课训练点都有所侧重,目标明确。
  3.以趣导学,快乐表达,轻松实效。
  (1)取材趣。习作和生活的关系就是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老先生也如是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有构建孩子生活体验与习作的内在联系,孩子才有话可说,有意思的文章可写。
  (2)形式新。习作训练形式力求耳目一新,保持孩子的“新鲜感”。可以是新闻图片报道、童话扩写、小古文改写、续写、绘本习作、活动场面观察、实物素描写生、视频人物观察、科学实验作文、生活情境对话等。
  (3)方法精。老师指导时一定要以生为本,让学生“要说——能道——会写”。一开始,我常用读、仿、写三步曲,例文引路,读议明法,由仿到创,降低孩子下笔的难度,提高了孩子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在阅读中梳理和提炼精当的表达方法尤其重要,如场面描写的点面结合、叙事的一波三折、环境烘托的作用、人物细节刻画等,让学生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现方法迁移和内化,进而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实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法”。
  (4)评价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的习作评价以鼓励、肯定、分享为主。我给作文评价的标准是以是否完成当堂的训练目标,做到每课一得。抓大放小,评价得过多过细反而影响童言无忌。批改时筛选出能达成本次习作任务的“优秀习作”和具有典型“疾病”的“问题习作”。“优秀习作”呈现精彩处,祝贺小作者。“问题习作”要瞄准目标,聚焦细节,让学生在一句话、一段话,甚至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的推敲比较之中,体验习作修改的乐趣与成功,提升表情达意的水平。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快乐而实效的作文教学真是“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前两期的由句及段,横向训练多种文体,纵向分步习得方法,走上习作轨道写得“通”。第三期由段入篇的指导则是“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除了给予几种文章起始方法的指导,此阶段焦点仍放在重点段的指导上。指导如何变通运用习得的方法。得心应手之后方能游刃有余,甚至返璞归真。我通常与孩子打比方,你们是出色的工程师,已能构造“段”的房子,用你们的心象去装饰它。此时,我再回归到儿童语言的“真”与“美”,针对前文提到孩子语言表达出现的四个普遍问题,围绕“具体生动”,对症下药地教给孩子如何变叙述为描写:
  (1)词语妙用,引人入胜。
  (2)细节描写,入木三分。
  (3)环境衬托,推波助澜。
  (4)修辞恰当,锦上添花。
  如《害怕》一文的片段练习,一个叫李博彦的孩子这样写:站在牙科室的外面,我看见有位小孩躺在躺椅上,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拿着手中闪闪发光的电钻,小孩吓得嚎啕大哭。听到那吱吱的电钻声,我不禁浮想联翩:这东西不会是待会对我“行刑的”工具吧?如果电钻把我两边的腮帮子给我钻出个孔来,我以后就当不上主持人或是演员了。天哪,不会吧。我不由得捂住自己的嘴巴……
  这段文字环境衬托、心理描写、语言和动作暗示等方法运用自如,生活气息浓郁,语言妙趣横生,表达上道法自然,实现了言语和精神的美丽共生。
  参考文献:
  [1]李素环.小学作文高校教学36锦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可以这样教作文——24位名师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杨树亚.儿童习作:先入格,再任性.语文教学通讯,2015,(12).
其他文献
该文从文本分析模块入手,利用"维吾尔语语音声学参数库",选择了以开音节和闭音节结尾的969个双音节词的韵律参数,包括元音时长、音高和音强进行了统计分析,归纳了其元音时长、
对于足部的保健和煅炼是藏药浴最为神奇的特色。在藏医理论中,人体四肢有近百条重要的脉道,连接生成脉、串接脉、寿脉、命脉等。通过甘露足浴的热力和药力可以疏通上述脉道,进而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高中化学教学也应该适应时代整体的发展潮流,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转变,使学生在接受的同时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
<正>一、1998年全球约生产2.42亿只1998年,全世界生产彩色CRT(含个人电脑显示示器用CDT)约2.42亿只,比1997年增长6%.CPT和CDT分别为1.4O亿只、102亿只.其中西欧O.334亿只、北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SVM学习和产生式模型的依存分析方法。该方法用产生式模型的分析错误对SVM分类器进行训练。为进一步提高分析精度,采用扩大寻优范围的动态规划算法对产生式
多策略的机器翻译是当今机器翻译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该文论述了一个多策略的汉日机器翻译系统中各翻译核心子系统所使用的核心技术和算法,其中包含了使用词法分析、句法分析
利用词项依存关系来改进词袋模型,一直是文本检索中一个热门话题。已有的定义词项依存的方法中,有两类主要的方法:一类是词汇层次的依存关系,利用统计近邻信息来定义词项依存关系
夏天到了,纤体减肥项目一定早被诸多美容院排上日程。但是别忘了,只给顾客身体减肥是不够的,瘦脸纤面才能让女人看起来更精巧!本期就跟随这位顾客去体验一下魅姿舒美馆的微电紧
一、正确认识股份制条件下搞好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重组改制后,股份公司实行国际石油公司通用的一级法人、集中决策、分级管理的管理方式,地区公司由原来的独立法人变为非独
一、扭亏不是目的,重组改制才能解决长远发展问题吉化集团公司机械厂是国内石油化工行业较大的机械加工和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高的机械制造水平,一些产品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