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呈报的16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静滴给药引起不良反应107例,头孢菌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56例;在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较多(74例),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提高抗菌类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反应[1]。现将我院呈报的16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9-2012年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抗菌药不良反应 162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结 果
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16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87例(53.70%)、女75例(46.30%),年龄≤15岁23例、16~60岁118例、≥61岁21例。
不良反应相关抗菌药物:根据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的分类方法,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的类别及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头孢菌素类34.57%;喹诺酮类26.54%;青霉素类12.35%。见表1。
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的给药途径差异较大,以静滴发生率最高107例(66.05%);其次为口服51例(31.48%),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各发生3例(各1.85%),外用的发生1例(0.62%)。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抗生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最常涉及的器官或系统是皮肤及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见表2。
讨 论
16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较多,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相近[2]。在头孢菌素类药物当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要数头孢曲松,主要表现为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在喹诺酮类药物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为左氧氟沙星,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这种结果与目前抗菌药物过度应用,甚至滥用密切相关,现在我们对抗生素的应用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规范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抗菌药物发展速度迅速、种类较多等原因引起。对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之定义为“抗菌药物的成本—效益应用,也就是说以最低的药物使用来发挥最大的临床效果,这样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生不良反应和药物耐受的可能”[3]。其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诊断;②合理选药;③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④合理联合用药;⑤防止滥用。
统计结果显示,静滴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之所以有这样现象可能与现在主要是通过静滴给药有关。医务人员应避免因操作不当如配伍不当、放置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或过慢等因素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同时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具体指征,做到能口服坚决不予注射,能肌内就不静脉给药,选择合理的用药途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预防严重的不良反应。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应用抗生素时不仅要注重其药物疗效,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如今盲目联用抗菌药、大剂量冲击、长时间应用等不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产生细菌耐药性的根本原因,应引起广泛关注。我们身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应当身体力行,严格按照规定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用抗菌药物之前,要对患者病史进行一个仔细的了解,选择对其最为有益的药物,在药物使用剂量以及使用时间上严格把握,个体化用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的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钟世敬,陈伟民,张全英.20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9,6(1):59-61.
2 张敏红.46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4):172-173.
3 胡书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94.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反应[1]。现将我院呈报的16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9-2012年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抗菌药不良反应 162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结 果
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16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87例(53.70%)、女75例(46.30%),年龄≤15岁23例、16~60岁118例、≥61岁21例。
不良反应相关抗菌药物:根据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的分类方法,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的类别及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头孢菌素类34.57%;喹诺酮类26.54%;青霉素类12.35%。见表1。
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的给药途径差异较大,以静滴发生率最高107例(66.05%);其次为口服51例(31.48%),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各发生3例(各1.85%),外用的发生1例(0.62%)。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抗生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最常涉及的器官或系统是皮肤及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见表2。
讨 论
16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较多,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相近[2]。在头孢菌素类药物当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要数头孢曲松,主要表现为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在喹诺酮类药物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为左氧氟沙星,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这种结果与目前抗菌药物过度应用,甚至滥用密切相关,现在我们对抗生素的应用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规范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抗菌药物发展速度迅速、种类较多等原因引起。对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之定义为“抗菌药物的成本—效益应用,也就是说以最低的药物使用来发挥最大的临床效果,这样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生不良反应和药物耐受的可能”[3]。其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诊断;②合理选药;③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④合理联合用药;⑤防止滥用。
统计结果显示,静滴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之所以有这样现象可能与现在主要是通过静滴给药有关。医务人员应避免因操作不当如配伍不当、放置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或过慢等因素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同时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具体指征,做到能口服坚决不予注射,能肌内就不静脉给药,选择合理的用药途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预防严重的不良反应。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应用抗生素时不仅要注重其药物疗效,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如今盲目联用抗菌药、大剂量冲击、长时间应用等不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产生细菌耐药性的根本原因,应引起广泛关注。我们身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应当身体力行,严格按照规定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用抗菌药物之前,要对患者病史进行一个仔细的了解,选择对其最为有益的药物,在药物使用剂量以及使用时间上严格把握,个体化用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的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钟世敬,陈伟民,张全英.20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9,6(1):59-61.
2 张敏红.46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4):172-173.
3 胡书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