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一辈革命家的言行看中国外交变化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84545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建民,第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外交学院院长、亚洲能源论坛主席。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翻译。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2005~2008年连续四年担任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外国媒体评价他的交流风格是:“沉稳、灵活、睿智、幽默、文质彬彬、收放自如。”
  
  60年的外交之路,我想可以用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形势大变化的关键在于时代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坚持列宁1916年前后在布尔什维克党内提出的看法,即“我们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960年《红旗》等报刊连续发表了《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跟苏联人吵架,吵的问题之一是“时代到底变了没有”。赫鲁晓夫说变了,中国人说没有变。(今天回头来看这些文章,很有意思)列宁的看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了我们的国内、国际政策。
  
  陈老总的一席话令人热血沸腾
  
  1965年前后,中国的外交形势很不好。三年困难时期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1962年,我们又和印度打了一仗。这场仗不是中国人要打,是印度人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可能也有苏联的默许),首先动手。印度以为中国人经过三年困难饿死不少人,可以趁机捞到便宜。没想到中国人很能打,将通向新德里的道路打开了,新德里一片惊慌。那时毛主席采取了一条措施,军队全部退回,将缴获的印度武器、装备、俘虏全部归还,伤病员包扎好送还给他们,表明中国人不愿意打仗。1965年中苏关系再度紧张,苏联人在中苏边界陈兵。
  在这种形势下,中央决定主动采取行动。外交部部长陈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当时领导为了培养青年人,我也获准去聆听学习。陈老总的讲话很精彩,外交部的人非常喜欢这位元帅、诗人。陈老总那次回答战争问题时很激动,他当时的表情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陈老总说:你们都来吧,苏联人从北边来,印度人从西边来,美国、蒋介石从南边来,我等你們来,头发都等白了,打吧。当时我26岁,听得热血沸腾——打吧!
  我们长期以来就是这样的思想。“山雨欲来风满楼”是毛主席对当时形势的判断,此后引出了“九字方针”:“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突出备战问题。
  
  周总理发脾气及四位老帅议论外交
  
  周总理对外交工作有自己的看法。
  中苏关系紧张后,柯西金一度向中国示好。他曾通过中苏友好同盟热线打电话到北京,北京的接线员是一位年青小姑娘,一听是柯西金来电,一句话就把人家骂回去了。报告到总理那里,总理很不高兴。
  “文革”中,总理有一次接见外宾,我做翻译。接见结束后,总理听到汇报:我们将英国代办处烧了,将印尼使馆给砸了,跟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关系都很紧张,等等。当时正送上一条毛巾给总理擦手,我见到平日一贯温和的总理将毛巾一扔,大声说:我不知道你们这些人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把(外交)关系搞坏了,你们都高兴了。
  一度困顿的中国外交局面的重新打开,有四位老帅的大功劳: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当时毛主席通过周总理布置任务,让“靠边站”的四位老帅议论一下天下大事。这四位老帅确实不简单,身经百战,观察问题入木三分。他们坐在一起议论形势,每人都带着一个秘书。头一天议论完了之后,就向总理汇报。总理一听带有秘书,皱眉头了,担心消息捅出去说是四位老帅放出什么“大毒草”。陈老总说,我们四个人总得有一个人记记吧,总理给他们提了一个人——熊向晖。熊向晖曾是胡宗南的机要秘书,是中共非常优秀的谍报人员。四位老帅议来议去,得出两条结论:一是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二是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这两个结论导出中美关系是一个“缺口”,可以打开。当时这个意见不敢落实到书面,陈老总口头向总理报告,建议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
  
  邓小平的睿智:大舞台,大合作,大外交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代发生巨变,而党内对时代变化最为敏感的人是邓小平。我们不能不佩服小平同志的睿智。
  1980年代小平接见外宾,反复讲一个观点:当今世界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接下来他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大多数人还在担心“一个中心够不够啊?是不是应该再加一个‘反和平演变’”时,小平同志却说: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由“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中国的外交局面彻底打开了。时代改变了,思想也要跟着改变,小平同志给我们做了榜样。1984年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会上,小平又提出:解决国际争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大调整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外交目标已大体从改革开放前的求生存,变为现在的求发展。求发展,就要和世界各国都搞好关系。
  前不久在新加坡举办的一场中日对话中,有人问我,你认为现在(中国)最大的安全威胁是谁呢。我说,谁都不是威胁,我们愿意跟世界友好。“最大的威胁”,我认为是过时的冷战思维。中国30多年来之所以取得大进步,就是因为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变化了,及时作出了调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前有几个大动作,首先是访问周边的国家,第二是1978年10月访问日本,第三,访问美国。小平同志在日本待了一个星期,而且跟日本人讲得很清楚,你们帮我们一把。改革开放初期日元贷款还是起了作用的,我们有很多做法借鉴了日本的经验。小平的这些外交活动,其实都是为了求发展。
  外交的主导思想已从立异变为求同。中美关系可以说明问题。几十年来,中美有分歧,也有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小布什执政时不是要立异吗,要把别人改造得和自己一样,将中东世界改造成美国式的民主,能够做到吗?肯定要失败的。
  外交工作的重点已由斗争转向和平。我参加外交工作,如果从1959年算起,到现在已50年了。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跟苏联人斗,打痛了苏修很开心,或者跟美国人吵架,打痛了美国人很开心。而现在我们的重点是合作,有没有斗争呢?当然有,但斗争不是为了最后的破裂打仗,不是为了撕破脸皮。邓小平当年有明确指示,斗争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合作。
  外交大发展方面,体现在外交工作从小舞台走向大舞台,从小合作走向大合作,从小外交走向大外交。过去我们的外交舞台非常狭窄,而今天我们的领导人足迹遍布全世界。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累计出国人数是28万,2007年中国一年出国的人数是4000多万,今非昔比。我在欧洲当了9年大使,喜欢跟欧洲青年人聊天。我问一位青年人为什么喜欢中国,他眉飞色舞地说:中国有活力,这个国家天天不一样。1978年改革开放初,外贸总额才206亿美元,不及现在广东的一个零头,但2008年已达到2.5万亿美元左右,这是多大的发展啊。
  为什么说是由小外交走向大外交?过去外交长期是政治外交,而现在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体育外交、人民外交、工作外交等都在进行。今天中国的外交工作已大大扩展了。1994年我到荷兰当大使,我的夫人到卢森堡当大使。有一次她跟我讲,丹麦大使对她说你们中国人真好。怎么得出这样的印象呢?因为这位大使的儿子到中国旅游,背着一个旅行包,坐着硬座车,几天跑下来很疲劳,在火车上把鞋袜脱了,醒来一看,袜子没了。再一看,他的袜子挂在对面的一根绳子上,旁边坐着一位老大妈。老大妈看到这个洋人孩子这么累,就悄悄替他把袜子洗了。孩子非常感动,回去就跟自己的爸爸讲了……
  可以说,如今的老百姓也在参与外交,他们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民间外交。
其他文献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项新兴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其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将农村供给侧改革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并有效融入乡村产权的制度改革模式,达到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
工程预算管理对于建筑项目投标报价非常重要,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建筑项目预算的编制依据,对工程预算在建筑项目投标报价管理中应
<正>在新的时代、新的任务下,我们各级党组织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加强党建思想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特别是针对各企业各单位的政工干部们,他们作为领导者、指挥者和实践人更
随着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光伏电站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大型光伏电站通常适合建设在光照充足、较为平坦的地区,对光伏
3月23日,轩辕酒全国专家品鉴会在中国酒城泸州顺利举行。全国白酒专家组栗永清、白希智、余金德、泸州老窖第三代传承人沈财洪等十余名酿酒大师及技术高工出席会议,对“轩辕龙
在论及“政”与“教”的差别时,孟子有个说法:“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现在的教育,似乎已背弃了这则古训。主其事者并不怎么措意于“得民心”的事,而是千方百计地忙着去“得民财”,乱收费、“搞创收”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孔子痛斥“苛政猛于虎”,没想到本该是叫人爱的教育,却成了“苛教”,如猛虎一般地叫人畏起来了。听说沪上民谣有“人民教师黑社会”
今年4月"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我在澳门文化局一个展示和交换二手书的场合,从一堆书中忽然瞥见《龙云传》,顿时心生疑惑:是江南写的吗?拣出一看,封面上署名正是"江南",还标有"江南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建设化进程逐渐加快,在这一阶段中,我国颁布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收政策,这一政策从出现到落实,均对各个领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
这是一个迷人的业态.也是一个无边的旋涡。葡萄酒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各级城市拔地而起。与此同时.很多专卖店似乎又没有逃脱关门歇业的宿命。前赴后继.就像寻宝家在出发时
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区域的五粮液经销商反映,即便打款也拿不到货。这是又一次厂家针对涨价的控货行为?还是另有其因?据媒体报道,近日,部分地方52度五粮液一批价已经从高点的9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