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记录法在小班建构区活动中的应用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bo69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次观察研究中,采用轶事记录法对小班建构区中儿童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按照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人数、记录人、观察实录几方面进行记录,而后对该事件进行观察评价。通过对所得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小班儿童具有较高的建构兴趣,不同儿童在建构活动中建构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并且沟通协商能力对儿童建构活动的开展有较大影响。进而提出鼓励儿童通过合作进行建构活动、培养儿童对特殊的或数量较少的建构材料的分享意识、提高儿童通过运用礼貌语言进行沟通协商的能力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轶事记录法;建构区活动;观察记录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观察是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状况、了解儿童发展个体差异性、理解儿童学习方式及特点、清楚儿童学习品质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教师可以了解儿童在游戏或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获得关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状况的多方面信息,而后做出分析,制定指导策略。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轶事记录法对小班儿童在区域活动中的建构区活动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发现小班儿童在建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所得观察信息,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
  一、概念界定
  1. 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是幼儿教师对儿童在园一日生活中出现的值得关注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的常用方法之一。幼儿教师在使用轶事记录法进行观察记录时,要注意观察的主角是儿童,要围绕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重点记录,并且,要客观、准确、具体地进行记录,切勿带有主观个人因素。
  2. 建构区活动
  建构区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一个分区。儿童在建构区活动中可以独自或合作进行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建构水平、想象水平来选择材料,因此建构活动也属于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建构区也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区之一。
  二、研究方法
  本次观察研究中,采用轶事记录法对小班建构区活动中儿童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幼儿教师在班上开展区域活动时,对建构区中值得注意、有价值的事件进行观察记录。
  三、小班建构区观察记录
  1. 观察记录1
  观察班级:小班
  观察地点:班级建构区
  观察人数:1人
  观察实录:
  莹莹(化名)和小陈(化名)为了得到圆柱形的积木而讨论起来,莹莹说:“把圆形的积木给我,我的车站需要那个,没有它,我的车站就建不起来了。”小陈说:“我也需要,不能给你。”莹莹在小陈身旁蹲下来,说:“请你给我一点吧,我把方形的给你吧。”小陈摇摇头,然后莹莹离开小陈,转身走到小瑜(化名)旁边看了看,看到小瑜也有圆柱形的积木,莹莹在小瑜身旁蹲下来,说:“××瑜(小瑜全名),我要建一个大大的小猪汽车站,我们一起做好吗?”,小瑜看了看莹莹,说:“可以。”接着,莹莹和小瑜一起把小瑜正在使用的积木搬到自己建的汽车站旁边,两人动作很快地拼了两层高的积木。莹莹看了看,说:“我们要拿点弯弯的积木拼座桥才行。”小瑜一听,马上搬来几块弯弯的积木,递给莹莹。
  莹莹拿起弯弯的积木,直接放在两层高的积木旁边,看了看,说:“××瑜,这样桥太矮了,我们要把它拼高点。”小瑜马上找来四块长方体积木给莹莹,莹莹用两块长方体积木垫高弯弯的积木,她们说:“桥够高了!”然后,她们一起去搬了好几块不同形状的积木,莹莹说:“我们一起拼吧,你拼这边,我们要拼长一点。”于是她们就分头拼搭。小瑜拼得歪歪扭扭,莹莹看到了,说:“××瑜,不是这样的,你看看我的吧。”小瑜看着莹莹用圆柱形的积木接着桥的那边拼过去,然后又用长方体的积木继续拼。接着,小瑜拿起积木在两层高的积木上拼起来,一直到她们把搬过来的积木拼完。
  观察评价:
  莹莹在本次建构区活动中表现得很主动,在语言表达和与人沟通交流方面很有条理。
  莹莹在与小瑜一起的整个建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莹莹在小瑜搭建不好时,积极为小瑜提供示范,给予参考帮助,可见莹莹建构能力比小瑜强。
  2. 观察记录2
  观察班级:小班
  观察地点:班级建构区
  观察人数:1人
  观察实录:
  区域活动一开展,轩轩(化名)跑着去拿进区卡,插放在建构区上。
  轩轩熟练地拿起几块积木放在区角的一边,然后又去拿,这样来来回回不停地把积木搬到一边去,一筐积木都快要拿光了,但他还没有建构出作品。我问:“你搬那么多积木要来干嘛呢?你是不是想要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搭东西呢?你想搭什么?”他说:“我就想自己一个人搭房子。”
  过了一会儿,他看到旁边的小林(化名)和小罗(化名)合作拼了一个游乐场,马上跑过去问:“你们这是什么?”小林说:“我们搭的是游乐场啊,等一下我们把大老虎、还有很多小动物放进去。”小罗说:“你要一起玩吗?”轩轩看了看,摇摇头走开了。他来到自己搬出来的积木旁边站着,然后拿起积木一块一块地垒高,接着又把积木全部推倒,又重新一块一块地垒高,然后又推倒,这样反复了好几次。这时,小罗走到轩轩身后,想拿一些动物,轩轩不给,小罗对我说:“江老师,××轩(轩轩全名)不给我们那些动物,他自己又不玩,也不给我们。”轩轩看了看我,我说:“给他们一些吧,你也可以一起玩的。”然后轩轩来到小林他们旁边,突然蹲下,推到了小林和小罗建好的游乐场,小罗马上哭了,小林手里拿着积木,作势要打轩轩,我立刻制止小林的行为,同时语言教育轩轩,但话还没说完,轩轩就大哭起来。轩轩哭完后,我把他叫到身旁,他一到我身旁就看着我说:“江老师,我刚才不应该把同伴搭的东西推倒的。”我反问:“那应该怎么做呢?”接着,轩轩主动去给小林和小罗道歉,并且和他们一起搭了动物园。
  观察评价:
  轩轩的建构能力处于偏下水平,而且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步的建构想法上,其建构能力不足以支撑他在实际中建构心中的作品形象。   轩轩虽然建构能力不足,但他的建构热情、创作欲望是很大的,在建构活动中状态较为积极。
  轩轩的情绪较为敏感,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物品占有欲较强,分享意识较弱。
  四、分析
  1. 建构能力
  由以上两个观察记录可知,即使是小班儿童,在建构能力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从莹莹的表现可知,莹莹属于建构能力较强的儿童,能够在平面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的空间建构,在建构活动中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自己主导建构的内容和方向。轩轩则属于建构能力较弱的儿童,只能进行单一的直竖型上下建构,在建构活动中虽有想要建构的形象,但因为建构能力的限制不能在实际中建构起来。
  2. 沟通协商能力
  从两个观察记录可知,沟通协商能力对建构活动的开展有较大的影响。莹莹在建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解决问题,并且使用了两种不同的交往协商策略。她使用合作共享的策略获得了同伴的支持与配合。轩轩在建构过程中不愿意沟通,不接受协商。可以说,轩轩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分享意识、沟通意识与协商意识较弱。
  3. 建构兴趣
  莹莹在建构过程中遇到问题后并没有放弃建构活动,而是不断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而轩轩遇到问题后,虽然没有向周围同伴或老师请求帮忙,但依然通过“垒高-推倒”的方式多次反复地努力进行建构。由此而知,小班儿童具有较高的建构兴趣。
  五、指导策略
  1. 教师提高自身观察水平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以获得信息,灵活运用观察方法,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问题,不失时机地给予幼儿启发性的建议,以游戏的口吻隐性地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仔细观察是区域活动指导的前提,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2. 鼓励儿童通过合作进行建构活动
  在建构活动中,幼儿教师要鼓励儿童进行合作建构活动。建构能力弱的儿童在进行独自建构活动时,由于自身能力限制,建构活动开展不来。当儿童进行合作建构时,建构能力强的儿童通常处于主导地位,建构能力弱的儿童在建构过程中将会受到来自同伴的指导。
  3. 培养儿童对特殊的或数量较少的建构材料的分享意识
  因为区域活动中经常发生儿童间相互争抢操作材料的事件,所以幼儿教师在平常生活里要注意培养儿童的分享意识。对于一些比较特殊或数量比较少的建构材料,要给儿童明确提出“分享”的方法,对儿童在建构活动中出现的分享行为进行表扬。
  4. 提高儿童运用礼貌语言进行沟通协商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儿童通过礼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儿童遇到问题或困难时积极寻求同伴的帮助,而不仅仅只向教师求助。增加同伴间沟通交往的机会,也就增加了儿童沟通协商的经验,通过经验的累积促进儿童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需要教给儿童一些常用礼貌用句。
  参考文献
  [1]于冬青,柳剑.轶事记录法运用中的问题及运用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05).
  [2]宫山.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4(05).
  [3]夏靖.轶事记录法在幼儿评价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3(7-8).
  [4]庞虹.儿童研究中的观察方法[J].应用心理学,1984(03).
其他文献
【摘 要】将创新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是语文教师的一个教学目标。从引导自主探索、激发创新意识到营造创新氛围,再到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最后多角度诱发思维以提高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论述,对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进行有价值的探索。  【关键词】个性发展;创新能力;自主;轻松;开放;质疑  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事情。新课程理念下的
【摘 要】“研学后教”数学课堂通过融入趣味情境、生活情境、悬疑情境、操作情境和探究情境等“情境教学”,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成就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研学后教;情境教学;数学课堂  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改革一年多来,“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应用拓展”成为当今数学课堂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诚然,“研学后教”的课堂,把学习
【摘 要】儿童本性是善良的,但对儿童的教育不得法,往往事与愿违。善良是一个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历久弥坚的瑰宝,善良教育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心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本人将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实际,谈谈小学生的善良教育,探索一种与善良同行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善良教育;以身作则;引导;角色互换  从教十多年来,在班级管理方面虽说有了点经验,但是总觉得力不从
【摘 要】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试图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该潜心解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努力培养阅读评价能力、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领会文本语言特色,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价值取向;阅读评价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认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
【摘 要】教育是提升人的需求层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根本途径。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不能让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数学练习中度过,不但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练习中来,而且要让学生体验到课堂练习的趣味,从而深深地喜欢上数学练习。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学习兴
【摘 要】行为偏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跟踪档案、制定转化方案、把握教育时机、寻求转化助力,可有效地转化行为偏差生,促进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行为偏差生;转化  行为偏差生是一个容易被漠视的群体,但其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一、建立跟踪档案,进行教育诊断  根据行为偏差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行为动态,问题表现的不同性质,可把行为偏差生大致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分别从教师观念更新、优化小组、明确学习目标、评价促进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务求切实提高语文小组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观念更新;优化小组;明确目标;多元评价;提高质量  一、
【摘 要】少先队和共青团教育工作的脱节不利于少先队员过渡到共青团员的成长。通过中小学团队联动活动模式的推进,做好团队联动的组织衔接、活动衔接和教育原则衔接,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的组织教育合力,使团队工作在双向延伸﹑双向渗透的过程中得到加强。  【关键词】共青团;少先队;团队联动;对接  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小学与初中学校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这影响了少先队和共青团教育工作的衔接,容易出现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近来学科素养的核心,学生的地位从“听之任之”到“喧宾夺主”,是教育迈向正轨的一大步。而如何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让一切成为纸上谈兵,是每个教育实践者应该探究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新课程标准认为,只有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
【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始终收效甚微。在农村小学,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与城镇的小学生始终保持着相当的差距。如何摆脱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局面,成为困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结合教学实践以及教育理论,谈下对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一、授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