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评首届“广东省十佳自强好少年”的儿童以留守儿童为主,兼有残疾儿童、父母残疾(或双亡) 儿童、单亲儿童等。其中有在国际上获奖、身有残疾的小钢琴家,有在网络上自编小说成为网络小名人的进城务工子女等。他们的成长故事感人肺腑,向他们学习,正日益成为我们小读者的自觉行为。
谢艺山:小手长老茧
谢艺山是中山市板芙小学六(2)班学生,他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父亲因为身体不好,常年卧床,一日三餐都要人照顾,失去劳动能力。懂事的艺山每个周末都代父下田干活,平时放学早的话也去。劳动时间一般都是早晨8点到中午11点半,下午2点到傍晚,叔叔伯伯干多久,谢艺山也就在田里干多久。有时候伯伯见他辛苦,让他歇一下去玩玩他也不肯,还是在田里埋头干活。
谢艺山下田的主要任务是除草、施肥、拔秧。有一次,他也拿起快有他个头高的铲子想铲土翻地,不过力气还小干得太慢。爷爷说,家里孙辈的孩子7个,只有谢艺山一人下田干活。
除了种田外,谢艺山还帮着家里收拾割回来的菜,整理、捆绑好再拿到市场上去卖。此外,小艺山还负责给爸爸送饭,爸爸洗完澡留在卫生间的衣服,他也总是细心地捡出来,洗干净晒干后再送进房去。
谢艺山的小手已长满茧子,摸上去粗糙得很。皮肤黑黝黝的,袖子挽起就可看到黑白分明的两段肤色。爷爷心疼地说:“那都是在田里干活的结果啊!”
徐梦琪:小小“贝多芬”
因为父母均在国外工作,徐梦琪从小就跟外婆一起生活。2岁时发烧打针使梦琪双耳失聪,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小梦琪还并发神经性耳聋。医生说这种病目前中国治不好,眼下只能戴助听器。经过多年的努力,双耳失聪的她推翻了“聋哑同行”的定论,学会了说话。
小梦琪5岁的时候,开始学琴。在练琴的日子里,小梦琪每天坚持练习两三个小时,节假日更是长达六七个小时。枯燥单调的音符,一遍遍从她的小手指下流出,直练到手指发木,小屁股发麻。有时小手指头磨破流出血来,她还咬着牙缠起胶布继续练。
2006年4月20日,徐梦琪和外婆一起到音乐大师舒曼的故乡德国茨维考市参加比赛。比赛中,8岁聋儿徐梦琪以娴熟的指法和动人的乐感扬威舒曼琴赛,用动人的琴声征服了世界,获得了最佳舒曼小浪漫曲特别奖。
今年全省十佳自强少年的评选是首届,共有154名少年儿童通过少先队组织推荐、社会举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参评。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四年级学生徐梦琪代表深圳市参选,成为该市唯一一个当选的“自强少年”。
当人家问她有何获奖感言时,小梦琪用缓慢而清晰的声音说她有三个愿望:“一是好好弹琴将来到美国去演奏钢琴,治疗耳病;二是赚钱养外婆;三是资助那些像她一样的山区贫困的残疾儿童。”
黄静敏:小孩也当家
黄静敏,是罗定市双东镇中心校五(1)班班长,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她获得了首届“广东省十佳自强好少年”称号。
黄静敏同学有一个孪生妹妹和一个弟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静敏三姐弟自幼跟外婆生活。外婆体弱多病,黄静敏自小就学会自立,6岁学会了洗菜,做饭,洗衣,洗碗,每天打扫卫生,收拾房子。从三年级开始,外婆不在身边了,家里的重担就压在年仅11岁的她身上。爸爸嘱咐静敏:“你是姐姐,爸爸、妈妈不在家,你就是一家之长,你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不要让爸爸、妈妈担心。”静敏用力地点了点头,含着泪花说:“爸爸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
漫长的岁月里,黄静敏每天晚上调好闹钟,第二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精心准备好早餐后才去唤醒弟、妹。有时弟弟赖着不愿起床,她又要哄他,帮他穿好衣服,等他洗刷完,吃完早餐,她就和妹妹一起收拾碗筷餐具,然后带弟妹一起上学。
放学后去买好菜回家,她切菜烧菜,妹妹煮饭,弟弟做作业。吃完午饭或晚饭后,姐弟三人一齐自觉地做作业,温习功课。由于和妹妹同一个班,所以姐妹俩经常互相检查作业,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在学校里,她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已,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她品学兼优,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奉献。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学雷锋积极分子”等。
现在,黄静敏同学有了一个美好的理想——长大后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
责任编辑张一文
谢艺山:小手长老茧
谢艺山是中山市板芙小学六(2)班学生,他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父亲因为身体不好,常年卧床,一日三餐都要人照顾,失去劳动能力。懂事的艺山每个周末都代父下田干活,平时放学早的话也去。劳动时间一般都是早晨8点到中午11点半,下午2点到傍晚,叔叔伯伯干多久,谢艺山也就在田里干多久。有时候伯伯见他辛苦,让他歇一下去玩玩他也不肯,还是在田里埋头干活。
谢艺山下田的主要任务是除草、施肥、拔秧。有一次,他也拿起快有他个头高的铲子想铲土翻地,不过力气还小干得太慢。爷爷说,家里孙辈的孩子7个,只有谢艺山一人下田干活。
除了种田外,谢艺山还帮着家里收拾割回来的菜,整理、捆绑好再拿到市场上去卖。此外,小艺山还负责给爸爸送饭,爸爸洗完澡留在卫生间的衣服,他也总是细心地捡出来,洗干净晒干后再送进房去。
谢艺山的小手已长满茧子,摸上去粗糙得很。皮肤黑黝黝的,袖子挽起就可看到黑白分明的两段肤色。爷爷心疼地说:“那都是在田里干活的结果啊!”
徐梦琪:小小“贝多芬”
因为父母均在国外工作,徐梦琪从小就跟外婆一起生活。2岁时发烧打针使梦琪双耳失聪,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小梦琪还并发神经性耳聋。医生说这种病目前中国治不好,眼下只能戴助听器。经过多年的努力,双耳失聪的她推翻了“聋哑同行”的定论,学会了说话。
小梦琪5岁的时候,开始学琴。在练琴的日子里,小梦琪每天坚持练习两三个小时,节假日更是长达六七个小时。枯燥单调的音符,一遍遍从她的小手指下流出,直练到手指发木,小屁股发麻。有时小手指头磨破流出血来,她还咬着牙缠起胶布继续练。
2006年4月20日,徐梦琪和外婆一起到音乐大师舒曼的故乡德国茨维考市参加比赛。比赛中,8岁聋儿徐梦琪以娴熟的指法和动人的乐感扬威舒曼琴赛,用动人的琴声征服了世界,获得了最佳舒曼小浪漫曲特别奖。
今年全省十佳自强少年的评选是首届,共有154名少年儿童通过少先队组织推荐、社会举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参评。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四年级学生徐梦琪代表深圳市参选,成为该市唯一一个当选的“自强少年”。
当人家问她有何获奖感言时,小梦琪用缓慢而清晰的声音说她有三个愿望:“一是好好弹琴将来到美国去演奏钢琴,治疗耳病;二是赚钱养外婆;三是资助那些像她一样的山区贫困的残疾儿童。”
黄静敏:小孩也当家
黄静敏,是罗定市双东镇中心校五(1)班班长,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她获得了首届“广东省十佳自强好少年”称号。
黄静敏同学有一个孪生妹妹和一个弟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静敏三姐弟自幼跟外婆生活。外婆体弱多病,黄静敏自小就学会自立,6岁学会了洗菜,做饭,洗衣,洗碗,每天打扫卫生,收拾房子。从三年级开始,外婆不在身边了,家里的重担就压在年仅11岁的她身上。爸爸嘱咐静敏:“你是姐姐,爸爸、妈妈不在家,你就是一家之长,你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不要让爸爸、妈妈担心。”静敏用力地点了点头,含着泪花说:“爸爸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
漫长的岁月里,黄静敏每天晚上调好闹钟,第二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精心准备好早餐后才去唤醒弟、妹。有时弟弟赖着不愿起床,她又要哄他,帮他穿好衣服,等他洗刷完,吃完早餐,她就和妹妹一起收拾碗筷餐具,然后带弟妹一起上学。
放学后去买好菜回家,她切菜烧菜,妹妹煮饭,弟弟做作业。吃完午饭或晚饭后,姐弟三人一齐自觉地做作业,温习功课。由于和妹妹同一个班,所以姐妹俩经常互相检查作业,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在学校里,她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已,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她品学兼优,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奉献。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学雷锋积极分子”等。
现在,黄静敏同学有了一个美好的理想——长大后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
责任编辑张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