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巨眼FAST:“大锅”告成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的7月3日中午,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装上了最后一块反射面板,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就此大锅告成!
  “FAST工程从设计到技术,从材料到建造,基本都是国产化,既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FAST总工艺师、反射面系统总工程师王启明自豪地说。
  这口世界最大的“锅”是怎么做成的?它凝聚了哪些自主创新的努力?
  眼窝:精挑细选“天坑”搭就
  “从1994年启动贵州选址工作,到现在已经22年了。”大锅告成之际,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的感慨中满是岁月的沧桑,“22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中间遇到很多困难,不断克服。”
  射电望远镜是用来观察、接收和分析宇宙中电磁波的天文学利器,它帮助科学家们发现了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诺贝尔奖历史上基于天文观测的10项获奖成果中,有6项都出自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人们常见的锅式卫星天线差不多,都是用“锅”的抛物面反射信号,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信号聚拢,以便用馈源“天线”接收信号。“锅”越大,就越能接收到微弱的电磁波,我们观测宇宙的“视力”就更好。
  在FAST之前,人类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是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Arecibo),这个望远镜由美国人建在波多黎各,它顺着山坡固定在地表,直径达305米。
  FAST这口“锅”更大,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直径达到500米。
  要造如此巨大的“锅”来观测宇宙,所遇到的挑战是空前的,首先从设计上就要打破常规。
  郑晓年介绍,中国的FAST望远镜有3项最重要的自主创新,首先就是利用贵州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FAST台址。
  从1994年开始,国家天文台专家利用遥感等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海选合适区域,之后多次现场考察,分析了400多个洼地,制作了90个候选洼地的高分辨率数字地形模型图像。
  贵州省的大窝凼洼地以绝对优势,从400多个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胜利者——
  大窝凼的天坑洼地,其地形和尺度与500米望远镜的体态相匹配,减少了施工工程量;
  大窝凼的喀斯特地貌富含裂隙溶洞和地下暗河,这些天然排水通道可以避免雨水积聚灾害的发生;
  大窝凼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远离各类人为电磁污染,帮助FAST排除观测干扰;
  大窝凼所在的贵州黔南地区冬暖夏凉,气温长年在20摄氏度左右,大型反射面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问题小,FAST既不需“冬眠”,也不怕“中暑”;
  大窝凼风速小、风向少变,由6根数百米长的柔性悬索吊挂在百米高空的馈源舱,可以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不怕被大风吹成秋千;
  大窝凼所在的贵州不是地震多发地带,FAST这样的大型精密工程可以稳定地长时间运营。
  如果说FAST是一枚观天巨眼,那大窝凼这个精挑细选的天坑无疑就是一只天造地设的眼窝。以整座山窝作为台址,是一项道法自然的创举,让现代科技的精密与大自然的伟岸相辅相成。眼球:里级跨度毫米级精度
  FAST的第二个重大创新,是在“天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
  “美国人的Arecibo是固定望远镜,不能转动,只能通过改变天线馈源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的一个带状区域。”郑晓年说,FAST的主动反射面能按跟踪要求精确变位,“跟美国比起来,我们的效率更高,精度更高。”
  这是—个巨大挑战。
  FAST超级大,反射面总面积25万平方米。它还超级重,圈梁、索网和6座支撑馈源舱的高塔用掉1万多吨钢材,反射面板用掉2千多吨铝合金。
  但同时它又要求超级精微的控制。密布在反射面背后、与大地相连的2千多个液压促动器,通过钢索伸缩实现反射面精确变位,误差不超过1毫米。
  这样充满挑战且没有先例的全新工程,是我国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联合造就,蕴含着无数自主创新的智慧闪光。
  十几年的预研后,FAST于2007年7月正式立项,成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建设任务。201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总工艺师王启明说:“自开工算起,建设周期只有5年半,工期不能超,但现场施工条件非常局促,很多人都担心完不成。”
  FAST怎么搭建?国家天文台提出“索网”方案,像编一张渔网一样来造这口锅。当年曾有多个研究单位参与具体设计,最终被采纳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专家提出的“短程线”分型方案。
  在土建工作完成后,首先搭建圈梁。圈梁是大锅的支架,绕大锅一周,被50根6米到50米高低不等的钢柱支在半空,周长1.6公里,绕走一圈要40分钟。
  接下来搭建索网。7000根主索的索网外缘连接在圈梁上,2300根下拉索与促动器和地锚连接,靠促动器拉动索网实现抛物面变形。
  常用的斜拉桥上的钢索,安装强度是200兆帕、200万次弯曲,但FAST的钢索设计要求是安装强度500兆帕、200万弯曲次数。工程研究人员因此经历了无数失败。试验到350兆帕的时候,仅弯曲6万次就失败了。做一次200万次的弯曲试验,就需要10天。承建单位柳州欧维姆机械最终研发出符合要求的新钢索时,申请了12项专利。新钢索如果用回到斜拉桥上,将大大提高桥梁的质量和寿命。
  索网织好后,再铺设反射面面板。
  武船集团承担了FAST的4450块反射面单元的吊装任务。反射面单元是边长10至12米的三角形铝合金网架,每块重四五百公斤,要在总面积25万平方米、纵深仅50米的空间范围内——准确安放,间距65毫米,吊装时不能变形,每天要安装20块以上。   武船重装公司FAST项目总工程师刘君介绍,此前所有常规吊装设备和技术都无法奏效,武船通过技术创新,研发了大跨径大幅度空间转移技术、空中二次转接技术、反射面单元全方位姿态调整技术和柔性吊装等一系列新技术,提前—个多月完成了吊装任务。“刚开始每天只能装一块两块,到了今年,每天最多装到了37块。”
  “FAST荟萃了国内最牛的施工单位。比如做圈梁的单位,是做过鸟巢、国家大剧院的;做面板网架的单位,是做过水立方的。”王启明说。
  瞳孔:轻巧灵活明眸善睐
  FAST第三个重大创新,是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信号接收机也就是馈源舱的高精度定位。
  FAST这只巨眼,直径500米的反射面大锅是它眼球,馈源就是它的视网膜,而馈源舱就相当于瞳孔。要让FAST更好地跟踪待测天体,不仅需要反射面“主动”,也需要馈源舱“灵活”。同时,为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FAST需把覆盖30个足球场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这又要求馈源舱移动精准。
  但馈源舱包括了电磁波接收、波导转换、信号前置处理和电磁屏蔽罩等多种装置,十分笨重,如何能在500米空间跨度上精确移动?
  中国科学家们为此作出了变革式的创新: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的创新设计,使用6根大跨度柔索,牵引馈源舱做高精度三维扫描运动。该设计将馈源支撑结构系统自重降至30吨,而美国Arecibo的馈源系统重量高达1000吨!
  轻巧的馈源舱,既降低造价,又提高稳定性,可在百米尺度大工作空间内实现瞬时焦点,实时达到毫米级高精度定位,从而实现对天体的高精度指向跟进观测,各项性能指标远超美国Arecibo。
  在FAST馈源支撑系统建设过程中,有许多技术方案是首次公开并使用。例如,大连重工参与研制并建造的柔性馈源索驱动系统开创了国际先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索牵引并联机构;烽火通信参与研发出的性能远优于国标军标要求的动光缆,乃世界首创。
  FAST的研制和建设,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推动了我国在天线制造技术、微波电子技术、并联机器人、大跨度结构、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等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未来,它将带来更多更大的创新成果。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表示,接下来,FAST还有大量的软件调试工作,将边调试边观测,调试的过程也是观测的过程。调试好后,科学家们就可以用期待已久的FAST做课题出成果了。
  在馈源舱安装后,全部面板铺设完成之前,FAST就已经开始接收到了来自宇宙的信号。浪漫的天文台研究员们将其中两段1分钟左右的脉冲星信号,做成小音乐,放在手机里,时时聆听。
  科学家们对FAST充满期待,因为它是强大的观天利器。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提高约2.5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10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望远镜相比,FAST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从理论上讲,FAST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宇宙边缘。
  它将被用于观测脉冲星,脉冲星未来可能成为星际导航,为宇宙飞船指明方向。
  它将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这将有可能让人类收到来自外星人的消息。
  它将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这将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大锅”告成,“巨眼”始开。FAST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其他文献
《法苑珠林》是一本在佛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的类书,它的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佛家深奥理论的引论述,其二是为了印证佛理不虚,大量征引的中国固有的言论、传说以
太史公司马迁由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思想十分深邃且多元化。这种多元的思想体系在《史记》的首卷《五帝本纪》中也有所体现。本文拟从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自我独立思想的保持两
《论语》子路章以问政居多,如:子路、仲弓、叶公、子夏、冉有等,还有孔子因事而感,对政事所发的几则议论。另有,樊迟请学稼、请学圃、问仁,子贡和子路分别问如何为士等等,所问虽多,其
期刊
本文从当下现实经验与文本本身的“现实感”的关系出发,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余华的近作《第七天》做一些浅要的分析与评价。
《小说月报》是民国时期历时最为长久的文学刊物,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长久以来,对《小说月报》的研究集中在小说以及理论革新领域,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其中的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爱情说、讽喻说、双重主题说、隐事说、感伤说、无主题说等。本文对形成多个主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爱情说和讽喻说的对比分析入手,兼及分析其他主
菲利普·罗斯小说《人性的污点》是其"美国三部曲"之一,作品展示了一幅美国当代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图景。目前,学界大多从族裔视角和道德层面对该小说进行研究,然而,从新现实
有了片源,才会有字幕组,片源君就是那个寻找生肉片源的人。不过不同语种的生肉片源寻找工序都不太一样。像英语片源,因为受众比较广,种类很多,所以很容易在公开的BT网站上找到资源
以理性写作见长的韩少功,其作品以精深的思想和新异的形式被大众所了解,韩少功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创新的人,他不仅在散文、小说等方面有所成就,在文学理论上也颇有自己独特的思考。